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
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
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
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大象的耳朵》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
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
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
教学时,注意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似、扇”,会写“痛、扇、遇”4个生字,会写“头痛、扇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能借助小兔和小羊的问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改变的缘由。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大象改变的缘由。
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2、能找出文中问句,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打一动物)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
(ppt)你最喜欢大象的什么,为什么?你看,人家有人家的喜欢,我有我的喜欢。
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大象的耳朵的课文。
3、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二、自主识字,梳理文章。
1、请同学们静静边聆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文中围绕大象的耳朵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把语文书翻到第86页,先拿出你的小铅笔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只有聪明细致的小朋友才能把所有的自然段数对,你们能做到吗?看谁标的又对又快,标完坐好,好谁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下面请孩子们拿好书,做好读书姿势。
按照学习小助手的内容开始读文学习吧。
老师来考考你们。
4、识字(1)【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似耷咦竖竿舞痛烦扇孩子们,词语中的生字宝宝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2)(ppt)现在生字宝宝的帽子飞走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3)(ppt)大象过河游戏(4)(ppt)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到词语中你还认识它们吗?(读词也要堵车美感哟!)(5)孩子们,生字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是怎样识记它们的呢?小组交流交流。
师:(出示ppt:扇)那你们看一看这个扇子的扇字,看看它的组成部分,你觉得和哪把扇子最有联系。
你觉得它和哪把扇子?你说!(学生回答)师:为什么?(因为它底下有个“羽”)听懂了没有?如果让你以后写这个扇字的话,你只要想起一把扇子,你就不会把它写错了,哪把扇子啊?羽毛扇子。
师:扇这个字,上面是一个户字头,下面是羽,用羽毛就可以做成一把扇子,太棒了!师:(ppt)这个填空谁会填?(学生:一把扇子)为什么让你们一起说,因为它简单啊!真正困难的在下边呢!我估计举手的同学不多,(ppt)一()大门,你说!(学生:一扇大门)师:一扇大门,老师就觉得奇怪了,扇字那么小,门那么大,怎么会用扇来形容大门呢?告诉你们啊,这个扇子的扇啊,在古时候,它不表示扇子,它表示门,(ppt)你们看,古时候的门是这样的,左边有一片,右边有一片,这两片大门啊可以像由羽毛组成的翅膀那样一开,一关,一张,一合,所以这个扇在古时候它不表示扇子,表示什么意思?——门,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个词语,大家一起读,预备起,——一扇大门。
三、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1、师:孩子们,请问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大象的耳朵啊?(ppt)是这句话吗?师:我请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句话,谁来读,你来!(学生读)2、师:大象的耳朵和扇子哪个地方差不多啊?(大小差不多)3、师:除了大小差不多,还有哪里像?也就是作用有点像,都可以发出扇风的这个动作是不?只要他们的大小差不多,作用差不多,你们再看看它们的形状,像不像,他们很多方面都很像,所以我们才能够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齐读的时候记住不要喊,师范读几个字——大象有一对大耳朵,预备起(学生读)。
4、师:请问,耷拉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耳朵叫耷拉着,你说(学生:就是垂拉下来的),你们听到了吗。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说到大象的耳朵和扇子一样,还能扇风呢,在我们的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里面就有这个“扇“字”,(ppt)谁会读?你来!师:里面也有一个“扇”字(一声),与上面句子中的那个“扇”字(四声),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声调不同)。
声调不同,看来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就表示不同的意思,读音也不同,在这里它读扇(四声),我们一起给它组个词语叫——扇子,在这里它读作扇(一声),组的词语叫一扇,我们来一起做个一扇的动作。
师:接下来,这两句话放在这里,我说要求,你们读句子,看你们能不能读对。
请问,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学生: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正确。
大象的大耳朵有什么作用?(学生: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它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6、师:一天,大象去散步,它遇到了谁,学生回答。
师:(ppt)大象遇到了五个小动物,它们是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羊。
谁能够连起来说大象遇到了谁?把这个五个动物连起来说?师:最先遇到的是谁?对呀!就是小兔子,瞧!(ppt)这就是古时候的小兔子,有兔头,兔身,兔尾巴,(ppt)他想告诉大家要想记住我就得把我的短尾巴给记住,短尾巴在这个字中就变成了一点,课文中大象遇到小兔子,是从第几段到第几段,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了它们的相遇(学生:第二到第五),我请四个小朋友来分别为我们读课文。
师:大象遇到小鹿小马小老鼠都在同一段,女生一起,预备起。
听完它们的,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读。
大象,预备起。
真奇怪,老师发现小动物们,遇到大象都要议论一下它的耳朵,(ppt)这是小兔子说的话,这是小羊说的话,请你们读读它们的话,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师:它们都对这个耷拉产生了兴趣,对不对,它们都在问大象。
瞧!(ppt)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特别能够把小动物心中那种疑问读出来,谁来读一读?你来。
师:问的真好,我得给你加大难度,聪明的小朋友在我这,总是得有新的挑战,你能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句话吗?带着动作哦。
(学生读)师:我请女生一起来读小兔子,男生来一起演小羊,大家来一起做做动作,问问这个大象,好不好?师:小兔和小羊问的问题怎么一模一样,你知道问题在哪吗?师:原来它们两个的耳朵和大象的耳朵不一样,(板书:竖着)边写边说,它们两个的耳朵是竖着的,哎呦,竖着的耳朵只有小兔和小羊吗?还有谁?小鹿小马小老鼠,它们都问了大象同样的问题,可是,课文中根本没有把它们问的问题写出来,它只用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大家都明白了,(ppt)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问问它的耳朵。
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师:好,请坐。
大象很受打击,小动物们都在议论它的耳朵,它又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四、学写生字,夯实基础。
1、教写“痛、遇”两个生字。
2、教师范写。
学生书空,描写和练写。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生总结。
2、推荐阅读。
板书设计:19.大象的耳朵耷拉竖着14.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正确、美观书写“该、刻”2个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提示语等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想法;用上提供的词语复述故事,形成言语积累,加强言语运用。
4.通过辨析观点,读透故事,从而明白“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提示语等方法,将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2.领悟“别人的经验不一定是可靠的,得自己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回顾课文1-3自然段的内容,导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1-3自然段的内容吗?课件出示:马棚愿意磨坊驮挡住为难学生录音:马棚里有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非常愿意。
老马说:那你帮忙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里去吧。
于是,小马驮起半口袋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
可是,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小马感到很为难。
板块二:读悟结合,理解课文1.学习课文4.5自然段,了解小马第一次没能成功过河的原因。
(1)了解小马左右为难的原因,并分角色读好对话。
师:让小马感到为难的只是这条挡路的小河吗?快来看看插图(课件出示第1.2幅插图)。
第一幅图,老牛说河水很浅(老师在说的时候强调“浅”),第二幅图,松鼠大叫,说河水很深(强调“深”)。
咦?一个说浅一个说深,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快回到课文,你可以借助插图,也可以借助文章内容,谈一谈,你觉得谁说的是对的?学生1录音:(课件:在插图的下面出示“对话内容”四个字)我觉得老牛说得对,请大家跟我一起看到63页第四自然段。
小马叫老牛牛伯伯,说明他年纪很大,很年长,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师:哦,你注意到了对话的内容。
学生2录音:(课件:在插图的下面出示“插图细节”四个字)我觉得松鼠说的也对,请大家跟我看到第二幅插图,松鼠后爪着地,前爪张开,拦住小马大叫,说明他很着急,很紧张。
学生3录音:(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在第四自然段的下面出示“标点符号”)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进行一个小补充:松鼠说话时用的都是感叹号(课件中感叹号标红),说明松鼠说话时一定非常大声,而且他是认真地在解释(课件中“认真地”标红)。
师:太棒了!你们不仅借助了插图发现了蛛丝马迹,而且还通过课文中的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来想象松鼠的心情,听起来真有道理。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的有些句子,在“说”字的前面有一些表示心情、动作的词语。
课件出示句子(在句子的下面出示“提示语”三个字):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像:连蹦带跳地、高兴地、吃惊地、认真地,这些都叫做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揣摩人物说话的心情和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