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术)
【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1次换药。

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l~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天换药l~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

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
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2个,盛无菌敷料。

弯盘1个(放
污染敷料),镊子2把,剪刀l把。

备乙醇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

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剖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用乙醇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清洁刨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乙醇中和。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

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质】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

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

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

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人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其他病人换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