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案分院电子信息课程名称电路基础学时72教材《电路及其应用》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3 月4日教案编号:1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8章:输配电与安全用电8.1 输配电8.2 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了解输配电第8章:输配电与安全用电8.1输配电一、电力系统二、输电三、配电(变电)1学时8 -2安全用电一、触电及触电的危险1学时重点与难点:输配电、触电的基本知识课堂教学小结:同学们对安全用电知识比较有兴趣。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186 8-1、8-2、课后反思:同学们知道学习安全用电知识的实际好处。
答疑、质疑请记录: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3月8日教案编号: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1.1电路的基本构成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实际电路组成及功能、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参考方向及功率计算。
了解理想电路元件、能量、集总假设的概念。
第1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1.1电路的基本构成一、实际电路二、理想电路元件三、电路模型四、集总假设1学时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一、电流的参考方向二、电压的参考方向三、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一致四、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1学时重点和难点:实际电路组成及功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功率计算课堂教学小结: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理解还可以。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28 1-1、1-2课后反思:重视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的概念。
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参考方向的概念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3 月15 日教案编号:3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1.3电阻元件1.4电路的基本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概念及计算。
了解电阻元件。
第1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1.3电阻元件1.4电路的基本规律一、欧姆定律1学时二、基尔霍夫定律1学时重点和难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课堂教学小结: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理解还可以,互动效果还比较好。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28 1-4、1-5 、1-6、1-9课后反思:课间互动效果还是比较好,今后多互动。
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基尔霍夫定律问题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 3 月18 日教案编号:4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1.5电阻的串并联1.6 电路的电源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阻串并联、两种电路模型的等效变换。
了解混联、受控源。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第1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1.5电阻的串并联一、电阻串联及分压公式二、电阻并联及分流公式三、电阻的混联1学时1.6 电路的电源一、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二、两种电路模型的等效变换三、电压源的串联四、电流源并联1学时重点和难点:电阻串并联、两种电路模型的等效变换课堂教学小结: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理解还可以,但个别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 29 1-10、1-11 、1-12课后反思:与班主任联系,了解个别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原因。
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电路模型问题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 3 月22日教案编号:5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1.7电路的工作状态1.8电路的电位小结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2.1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2.2支路电流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电路的有载工作状态、电位的概念及计算、支路电流法的概念及计算。
了解开路、短路状态。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第1章:电路的基本构成和基本规律1.7电路的工作状态一、有载工作状态二、开路状态三、短路状态1.8电路的电位一、电位二、计算电位小结1学时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2.1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一、单回路2.2支路电流法1学时重点和难点:电路的工作状态、电位的概念及计算、支路电流法课堂教学小结:请同学上台做题目,互动效果还比较好。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 30 1-14、1-15 P 45 2-1、2-3课后反思:作业中有抄袭现象,个别同学作业不好,应加强练习。
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支路电流法问题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 3 月29日教案编号:6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2.3网孔电流法2.4叠加定理2.5戴维南定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网孔电流法的概念及计算、戴维南定理。
了解叠加定理。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2.3网孔电流法2.4叠加定理1学时2.5戴维南定理1学时重点和难点:网孔电流法、戴维南定理课堂教学小结: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理解还可以,但计算能力比较弱。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 45 2-4、2-5 P 45 2-7、2-8、2-10课后反思:平时加强同学计算能力的练习。
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戴维南定理。
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 4 月 1 日教案编号:7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1正弦量的瞬时描述及正弦量的三要素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有效值、相量的概念及计算。
了解相位、复数。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1正弦量的瞬时描述及正弦量的三要素一、正弦量的瞬时描述二、正弦量的三要素三、相位及相位差四、有效值1学时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一、复数二、相量和相量图三、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学时重点和难点:正弦量的三要素、有效值、相量课堂教学小结:同学们对相量理解有困难。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 86 3-1、3-2、3-4课后反思:讲解相量时要更通俗点。
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相量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4月6日教案编号:8 教学安排课型:实验教学方式:讲授/指导教学资源实物授课题目(章、节)实验一:电工实验台和万用表的使用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电工实验台和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2、熟悉电工实验台各挂件的功能和用途3、学会稳压电源的正确使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1、电工实验台和万用表的使用2学时重点和难点:电工实验台和万用表的正确使用课堂教学小结:同学们对动手还是比较有兴趣。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预习下一个实验,写好预习报告。
课后反思:强调万用表正确使用的注意事项。
答疑、质疑请记录: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4 月8日教案编号:9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3纯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3.4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3.5纯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R、L、C元件伏安关系及相量形式了解R、L、C元件功率与储能。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3纯电阻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一、电阻元件二、电阻元件的功率3.4纯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一、电感元件1学时二、电感元件的功率与储能3.5纯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一、电容元件二、电容元件的功率与储能1学时重点和难点:R、L、C元件伏安关系及相量形式课堂教学小结:掌握R、L、C元件伏安关系的不同点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 86 3-3、3-5、3-6、3-7 、3-11、3-12课后反思:重视关联记忆法。
如有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R、L、C元件伏安关系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4 月12日教案编号:10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6 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3.7阻抗的串、并联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最大功率传输了解阻抗的串、并联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6 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一、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二、功率三、正弦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1学时3.7阻抗的串、并联一、阻抗的串联二、阻抗的并联三、阻抗的混联1学时重点和难点:RLC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最大功率传输课堂教学小结:正弦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的实际应用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 86 3-8、3-9、3-10 、3-13课后反思:要举例最大功率传输的实际应用。
如有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上课中出现最大功率传输问题。
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4 月13日教案编号:11 教学安排课型:实验教学方式:指导教学资源实物授课题目(章、节)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通用电工实验台及万用表的操作方法2、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参考方向的理解。
3、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2学时重点和难点:通用电工实验台及万用表的操作。
课堂教学小结:同学们总体实验比较认真。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预习下一个实验,写好预习报告;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误差原因;3、撰写好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如有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仪表的极性。
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4 月19日教案编号:1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8交流电路中的谐振3.9功率因数的提高小结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特点了解功率因数的提高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8交流电路中的谐振一、RLC串联谐振(也称电压谐振)二、RLC并联谐振(也称电流谐振)1学时3.9功率因数的提高小结1学时重点和难点:串联谐振、并联谐振。
课堂教学小结:串联谐振、并联谐振条件及特点复习思考题,作业题:P 86 3-14、3-15、3-16、3-17课后反思:要举例生活中谐振的实际应用如有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谐振问题。
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4月20日教案编号:13教学安排课型:实验教学方式:指导教学资源实物授课题目(章、节)实验三:叠加原理的验证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通用电工实验台及万用表的操作方法2、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参考方向的理解。
3、学会学会直流数字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1、叠加原理的验证叠加原理的验证,分别测量U1、U2电源单独作用时,和共同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值然后加以验证。
2学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确使用课堂教学小结:理解叠加原理中U1、U2电源单独作用时的含义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预习下一个实验,写好预习报告;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误差原因;3、撰写好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U1、U2电源单独作用时的含义及如何操作如有答疑、质疑请记录:答疑U1、U2电源单独作用时的含义教案授课日期:2010年4 月26日教案编号:14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讨论教学资源多媒体授课题目(章、节)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习题课讨论,解决作业中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