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1840—1949 近代(1840—1919 旧民主主义1919—1949 新民主主义)1949—至今现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太平天国(爆发标志:金田起义失败标志:天京陷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1919—1927:大革命〈第一次国共的统一战线〉反北洋军阀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国民党的动摇,使统一战线发生剧烈分化;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
1927—1937:土地革命〈工农联盟的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37—1945: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1949:解放战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现代化建设包括1949—1956:社会主义改造(过渡、革命)时期1949—1952底:彻底推翻三座大山(1952年底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1953—1956:三大改造(1956年之后是社会主义国家)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论十大关系》意义: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解决这个矛盾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8—至今:改革开放时期开始标志: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992年南巡讲话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①1840年封建社会地主与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的压迫②1840—1949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③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④1956—至今社会主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发展生产力)一、两大比较1.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①社会性质(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③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④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民族资产阶级)不同点:①领导阶级(旧:资产阶级新: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旧:自由、平等、博爱新: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旧:资本主义新:社会主义)④所属体系(旧:世界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新: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同点: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社会主义)④所属体系(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相同点:①社会性质(新: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发生于新民主主义社会)②革命对象〈任务〉(新:推翻三座大山社:完成三大改造)③革命性质(新:资产阶级革命社:无产阶级革命)二、三大综合1.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阶级领导;亮点;作用;失败根本原因;得出的结论)①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历次农民运动最高峰原因)解决土地问题,《资政新篇》;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的新特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带领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
②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军:福建、南洋、北洋水师(主力)、创办新式学堂:工艺、军事、翻译学堂);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地主阶级不能带领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
③维新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失败标志:慈禧的维新政变)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但不反对皇帝及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维新派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带领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
④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自己的政党——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不能带领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
⑤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掀起思想潮流;激进派的局限性;资产阶级激进派不能带领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
总之,不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带领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
2.共产党土地制度的演变1921—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1921—1927:“一切权力归农会”思想②1927—1937: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③1937—1945:减租减息④1945—1949:“耕者有其田”1949—1956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国家土地所有制1956—197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土地国有集体经营1978—至今: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3.中国梦——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⑴历史①1949 推翻三座大山②1956 完成三大改造③1956—1976 社会主义建设④1978—改革开放⑵未来/措施:①总依据总布局、②三个自信③中国精神④中国力量三、十大事件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影响:①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阶级关系变动:旧阶级的变化(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贫农雇农、产业工人后备军)新阶级的产生(工人阶级、资产阶级)③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④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⑤革命性质发生变化: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1898年戊戌维新运动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的舞台3.1911年辛亥革命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成功:①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②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③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④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历史意义: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④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⑤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原因: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主观上,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4.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的舞台(新民主主义的开端)5.1921年共产党成立(意义:①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②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③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崭新的奋斗目标)6.1937—1945年抗日战争(近代全民族对外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2年底完全胜利意义:①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②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结束③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结束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政治前提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8.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意义:为当代中国一切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应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9.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开端)内容:①纠正”“文革”错误,坚决批评“两个凡是”方针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意义: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使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10.1992年南巡讲话(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内容: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阐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④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⑤强调加强党的建设⑥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意义:在重大关头科学地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四、四大结论1.为什么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㈠三种政治提出三种建国方案1921—1949⑴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半殖民半封建)⑵民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⑶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㈡两个中国命运要么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要么创新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原因: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主观上,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㈢一个共同选择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的拥护,成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2.为什么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②十月革命的影响:给中国人民一个启示,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③中国先进分子的出现(李大钊)3.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条件:阶级性:其他阶级都有局限性,历史要求必须出现新的先进性的阶级来领导革命,为中国找到出路,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需要建立自己的政党。
客观条件:国民党已经不能领导革命了,成立新的政党是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