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生 物(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 A .细菌拟核中的DNA B .细菌质粒 C .λ噬菌体的衍生物 D .动植物病毒【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综上所述,BCD 项不符合题意,A 项符合题意。
2.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其原因是A .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的能力较弱B .只有经过处理的大肠杆菌才能吸收质粒C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不能吸收质粒D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的能力极弱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列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大肠杆菌细胞外有细胞壁和细胞膜,能阻止其他物质进入,通过Ca 2+处理细胞,可使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D 项正确。
3.下列有关DNA 连接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促进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氢键 B .促进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 .只能连接具有粘性末端的DNA 片段D .能连接经各种限制酶作用后的不同来源的DNA 片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DNA 连接酶的相关知识。
DNA 连接酶能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A 项错误;DNA 连接酶能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片段,使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 项正确;E .coliDNA 连接酶、T 4DNA 连接酶。
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 4DNA 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C 项错误;DNA 连接酶能催化相同黏性末端的DNA 片段之间的连接,也能连接平末端,D 项错误。
4.科学家研究“噬菌体宿主特异性的限制-修饰现象”时,首次发现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下列有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B .宿主可通过自身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破坏入侵的外源DNAC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可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D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该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小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相关知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在原核生物中可切割外源DNA ,使之失效,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A 、B 两项正确;少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可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C 项正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该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概率就越大,D 项错误。
5.实验室常用PCR 技术对DNA 进行体外扩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95℃时DNA 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B .引物与模板结合后向5’方向延伸 C .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 D .需要解旋酶和耐高温的DNA 聚合酶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PCR 的相关知识。
95℃时是DNA 的氢键断开,A 项错误;引物与模板结合后向3’方向延伸,B 项错误;反应过程包括变性→复性→延伸,C 项正确;PCR 技术通过高温解旋,不需要解旋酶,D 项错误。
6.天然的玫瑰没有蓝色花,这是由于缺少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 ,而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存在序列已知的基因B 。
现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蓝玫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 ,经逆转录获得互补的DNA ,再扩增基因B B .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从开蓝色花矮牵牛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取基因B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C.利用DNA聚合酶将基因B与质粒连接后导入玫瑰细胞D.将基因B直接导入大肠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操作的过程。
提取矮牵牛蓝色花的mRNA,逆转录得到DNA,然后扩增,可获得大量的基因B,A项正确;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只要根据目的基因的相关信息和基因文库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即可,不需要或不一定要用限制酶进行切割,B项错误;目的基因与质粒的连接需要用DNA连接酶,而不是DNA聚合酶,C项错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即将基因B先导入农杆菌,然后感染并转入玫瑰细胞,D项错误。
7.下列关于PCR技术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②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③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④4种核糖核苷三磷酸⑤DNA连接酶⑥耐高温DNA聚合酶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⑤⑦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⑤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PCR的相关知识。
①PCR需要一对引物,即一对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①正确;②PCR需要模板,即目的基因所在的DNA片段,②正确;③PCR需要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作为原料,③正确;④PCR需要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作为原料,④错误;⑤采用PCR合成DNA时,不需要DNA连接酶,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⑤错误;⑥体外合成DNA时,需要耐高温DNA聚合酶,⑥正确;⑦体外合成DNA时,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⑦错误;故正确的有①②③⑥,C项正确。
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技术。
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A错误;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B错误;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C错误;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D正确。
9.基因工程应用广泛,成果丰硕。
下列成果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是A.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备B.白菜与甘蓝体细胞杂交育成白菜-甘蓝C.人工诱变获得高产青霉素的青霉菌株D.用单个细胞培养出可供移植的皮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制备利用了基因工程,以腺病毒为载体,目的基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抗原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作为疫苗,A项正确;白菜与甘蓝体细胞杂交育成白菜-甘蓝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错误;人工诱变获得高产青霉素的青霉菌株利用了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用单个细胞培养出可供移植的皮肤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错误。
10.下列关于“基因探针”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探针既可以检测某一特定的DNA,也可检测RNAB.基因探针是一小段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单链核酸序列C.基因探针既可以检测核酸分子,又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D.基因探针以单链形式发挥作用,其放射性和荧光标记便于检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探针。
基因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
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能从浩瀚的基因组中把目的基因显示出来。
根据杂交原理,作为探针的核酸序列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应是单链,若为双链,必须先行变性处理。
②应带有容易被检测的标记。
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录而来的RNA。
基因探针可以根据碱基配对的原理检测核酸分子,但不能检测特定的蛋白质,综上分析,ABD项正确,C项错误。
11.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各种手段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诱变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基因工程能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其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认为造成染色体变异,B正确;人工诱变能提高突变频率,但不能实现定向变异,C 错误;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D正确。
12.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知识。
对转基因食品只是要求标注“转基因**”等字样,并没有要求在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赞成和反对的观点,即使存在安全性问题,也不是立刻会表现出来的,B项错误。
13.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转基因生物一定会带来生物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加以禁止②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③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④如果转基因生物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关系。
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带来生物的安全问题,所以要合理利用,①项错误;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②项正确;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也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③项错误;转基因花粉中若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造成食物安全问题,④项正确。
1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能通过卵细胞传播进入杂草,形成“超级杂草”B.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C.可能会成为新的过敏原D.可能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和食物安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