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经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0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0篇)

道德经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0篇〕道德经读书心得1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假设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用如今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

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擅长选择地方,心胸擅长保持沉静,待人擅长真诚相爱,说话擅长遵守信誉,为政擅长精简处理,处事擅长发挥所长,行动擅长掌握时机。

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

它以“上善假设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但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

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

因此古人又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

所以老子讲,假如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擅长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擅长包容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乱的趋势而动乱,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根本的原那么,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在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体道之物。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因为水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里。

苏轼也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老子讲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那么,假如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完好而完善,实在太难了。

除了历史上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

不过,假如我们具备一项这样的美德,也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道德经读书心得2这些年的尔虞我诈,阴谋算计,我的灵魂都已经急躁起来了…那些理想、抱负之类的高尚,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

虽然知道这是奋斗路上的必经过程,但我还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让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经》我已读过数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详,但以前太急躁,总不能细品其中之韵味,这些天来终于静下心来真正的沉浸下去,才发现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满载宝藏,放下成见,唾手可得!但其广博与深奥,却让你发现自己的浅薄与缺乏!这是哲学的力量,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高于一切之上!因为它能让你的心灵真正的强大!不为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直达事物本质!正如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尽力使心灵到达极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通过观察万物往复,透过其纷纷芸芸的表象,看到其本所在。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灵便会宁静,这种宁静不是静止不是消极,更不是终止。

而是在认识根本规律后的等待!等待万物并做的时机,这样的人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道德经》有如黄钟大吕,一下下的将我心头蒙尘震落…道德经读书心得3最近我在看一本非常富含哲理的书——《道德经》,要物体享受就得靠钱,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讲究天人合一,神游太虚,而道德经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字,但字字珠玑。

就拿第一句话说吧:“道可道,非常道。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能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真正的道了。

但你理解深化含义吗?道德经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楚国有一棵大树叫“朝生”,对他来说,四千年只是一个春季。

在越国有一只神龟叫“暮菌”,对它来说,四千年不过是几个时辰而已。

但人们却认为彭祖寿命长,活了八百年,但他跟“朝生”,“暮菌”比,岂不是寿命极短?假如人们在远古指天叫“夷”,指地为“希”,那如今天就是夷了,地就是希了。

所以他告诉我们,名称是虚无的,不要去强求等级名称,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看,短短一句话,竟可以有如此深奥的道理。

道德经中还记到,老子在写完道德经交给尹喜,出关之前曾跟尹喜说:“你读完后,要把道德经全忘了才行。

”这更是出乎常人意料,应该牢牢记住才对呀!正因为文字把深理束缚住了,所以要把文字忘了,才能见到深理。

六祖惠能身为住持却不识字,但他却说:“我用手指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我的手,我的手是用来指导你看月亮。

”确实,文字只是用来衬托深理的。

如今,体会到道的博大精深了吗?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但它却看不着,听不着,闻不着,摸不着。

只能用心体会,而道德经便是这么一本体会道的工具。

道德经读书心得4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化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感想,实在是笑话。

”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开头一句,提醒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

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

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

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1、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

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认的答案。

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

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道德经读书心得5《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书,包含唯物,自然无为,天地不仁的哲学思想,被誉为“道学之精华,哲学之先本”。

《道德经》能启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仍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围绕着“道”、“德”来详细阐述各个学科的深化道理。

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会人生。

古时候很多思想的根底都来自老子的思想,我们如今社会的很多人都喜欢读《道德经》,这也表达了这本书的极大的魅力。

《道德经》中阐述了很多思想、理论,其中物极必反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化的印象。

想想几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这么透彻,这着实让我吃惊。

物极必反指的是事物开展到了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开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古代王朝每一个都经历了初期创立、巅峰和衰败,这跟帝王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

当帝王穷奢极欲到一定的程度时,人民被欺压到一定的程度,都纷纷起来对抗,推翻统治。

同样的,当一个人恃才傲物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招来祸害。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过分,一旦过度就会出问题。

这是历史规律,人生哲理。

我们读《道德经》就是想从先哲那里学习人生的智慧,进步个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读书心得6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发育,自然界草木的荣枯,潮起潮落,昼夜的交替;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人类的演变,社会的开展,都离不开“道”。

什么是“道”?自从学了老子的《道德经》以后,我明白了“道”。

原来,“道”就是规律。

春天小草发芽了,到了冬天就会枯萎,而它却把种子悄悄地撒落在土地里,静静地等待来年的再次萌芽;潮水因为地壳的运动而涨落;白天昼夜因为地球的转动而规律的更替……世间万物都在遵循各自的规律不停地循环变化。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的规律。

在七十八章中有这样二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啊!水看起来是最柔弱的东西。

假如你正确的利用它,它就会给人类造福,但假如你要去攻击它,你还不一定能成功。

人们说的“洪魔’’就是它。

一点点的雨露聚集成了小溪,小溪汇成江河,江河聚集成大海。

看似柔弱的水因为它的谦逊和自强不息变得强大了。

水,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无所不能克。

天下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道德经》里还讲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只有遵循道法,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地用这句话警醒自己。

道德经读书心得716日——20日,我参加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

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如今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上善假设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一定会说:向低处流。

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谦虚和谦让,假设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

假如撞上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水是绕开了它。

你可以去好好体会。

人体也需要水,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

假如地球上没有水,我们人类能活过一星期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有生命存在吗?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会枯死。

水还可以帮我们清理厕所,清理我们不喜欢的污垢。

但水并没有要求我们给它回报。

这种舍已为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水资。

比方:做环保酵素。

那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们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选择新颖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内混合在一起,放在阴凉的空气流通处,要记得每天都要放气,不然发酵过程中瓶罐内产生的气体会把瓶罐顶开,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当然6个月以上最好。

你试试吧!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浇花等等。

通过学习《道德经》,让我懂得了水的品质,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水,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经读书心得8在我读过的书中,《道德经》是给我留下深化印象的书籍。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并非一部介绍老子生平的作品,而是讲道论德的著作。

《道德经》全书分为上下篇五千多言,上篇第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