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以创新为主要驱
动力的新阶段。

2018年4月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
建设要求,其中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主要指将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
科学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学科专业。

这种交叉性不仅体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的
相互渗透,也表现为新兴领域对传统学科的催生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
课程,大学英语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断进行
自我革新和优化升级。

本文探讨如何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设计以及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
全面成长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背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日益紧密。

在此大环境下,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这就要求我们
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并且可以推动中
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人才。

因此,为适应时代需求,教育部2017年3月发布的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
推进课程体系更新升级,切实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实
践育人环节,着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探究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以及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各高校都开设
有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其中,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也是
大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大学英语教
学形式单一,学用分离,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不大[1]。

很多学生感觉上完
一年的大学英语课,自己的英语水平相比高考前没有明显提升,甚至有所倒退。

社会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的责难也不绝于耳。

因此,在高校普
遍缩减了大学英语学时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成为摆在广大教育
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教师角度来看,一些老师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授
课方式进行授课,即以教材为主要依据,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逐个讲解单词、语法等语言点,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从学生角度来讲,由于缺乏学习兴
趣或者自身英语水平较差而导致听不懂、说不出、写不成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
因素严重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2]。

二、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
(一)建构双重跨学科、多重跨院校的培养模式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单一专业或院校已经无法满足社
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构建“文理交融”的新型教育体系成为必然趋势。

这种
教育体系应该是由多个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而成,涉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不同
领域,同时也跨越了学校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通过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从而适应未来社会
的挑战。

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语言技能为主导的外语教学理念,将
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文学、哲学、艺术等等。

其次,要加强
各类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在线精品课程、学术期刊、科研项目
等等。

最后,还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确保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达到
国家和社会的要求[3]。

(二)结合外引与内生,双渠道进行师资建设
在新文科的发展趋势下,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因此,提
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强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提升。

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引入更多具有海外留学
经历或者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加入高校教师队伍当中。

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深
厚的语言功底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能够将国外优秀的文化及知识传授给
学生们,这无疑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课堂内容,拓宽学生们的视野。

另一方面,
也需要注重内部培养,不断提升现有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例如,组织教
师参加各类线上线下培训班、虚拟教研室等学术研讨活动;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学
科前沿理论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引导教师关注国内外最新动态,更新教学观念,了解社会需求等等。

只有这样内外兼修,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要求,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更高
层次迈进。

(三)优化内容与结构,实现学科良性交叉教学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型的专业型人才,
而是需要具备多领域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可以开展一些关于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讲座或讨论会,让学生
更好地融入到英语语言环境之中。

同时也要注意将语言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
结合,如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等。

此外,也应该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和专
业教师合作,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4]。

(四)重视和鼓励个性发展,更新学生学习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但随着社会和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
变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在大学英
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满足不
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让他
们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翁。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
外活动或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特长,以赛促学,为其未来职
业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需求。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课程设置、优化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47(4):547-558.
[2] 李品一. 基于新文科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探索[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4(1):113-117.
[3] 高彩慧,姜莉莉. "新文科"背景下ESP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6(19):3.
[4] 陈悠然.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3):141-1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