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2篇】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2篇】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2篇】【篇1】《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拓展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学习,引入新课。

二、学生静读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三、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小练笔练习。

群文阅读资料: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

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

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

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给颜黎明的一封信颜黎民君: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

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

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

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

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

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

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那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籍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

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菲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菲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说起桃花来,我在上海也看见了。

我不知道你到过上海没有?北京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上海的房屋却是直叠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

我的门外却有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虽然少得很,但总算已经看过了罢。

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能告人的话么?如果有,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

你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

还有,我看你是看了《妇女生活》里的一篇《关于小孩子》的,是不是?就这样的结束罢。

祝你们好。

鲁迅四月十五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

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

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

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

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

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怀鲁迅⑴真是晴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

⑵发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⑶二十二日上午八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⑷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⑸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

鲁迅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的、更猛烈的寂光。

⑹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⑺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进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篇2】所有绽放,皆有情意——“触摸自然”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海高原一株柳》《野百合也有春天》《石赋》教学目标:1.学习三篇课文,通过多种阅读,感受三篇文章表达的意象。

2.品读重点段落,体会作者通过这几种自然景物展示的不同情意。

3.对比朗读三篇课文,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通过比、对、读、议,用结构化的方式统整三篇课文,提升学生学习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对、读、议,用结构化的方式统整三篇课文。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铺垫议题:1.同学们,古典诗词像春花,古典诗词像秋月,我们一起齐诵古诗。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些古诗的相同点是?对,大自然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江涌溪鸣,蝉虫凄切。

它们奏响了我们第一单元的主题,那就是什么?(触摸自然)板书:触摸自然。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大自然,继续美的旅程。

2.这次我们学习三篇课文。

齐读课题两遍。

这三篇课文描写的自然景物是:板书:柳树、百合、石头。

你觉得它们美吗?(生活中到处可见,觉得很平凡;百合还有美丽的身姿和诱人的香味,但是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美。

)3.你们认为的美,大多是从外表来评价的。

今天早读,大家预习了这三篇文章后,这些自然景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又是什么呢?4.自然界中,柳树随处可见,为什么说它神奇?百合只是一朵花,为什么说它顽强?石头呢?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柔弱普通的它们究竟有种怎样的美让我们有如此的感受呢?我们就去三篇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二、抓住重点,引出议题1.三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呢,小组确定展示课文。

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自学:神奇的柳树、执着的百合、作用很大的石头,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也就是通过哪些方面给我们展示的?提示:我们这次的展示不抓词句品析,只从整体框架上去解读三篇文章。

3.自主合作,进行展示。

《青海高原一株柳》点拨:环境恶劣:生存环境恶劣、自然气候恶劣,但是它生命力顽强,有毅力,有韧劲。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为主线贯穿全文:在青海高原荒芜与苍凉的环境中,这株柳是多么的独特!(读)它的高大粗壮让人震撼,它的挺拔屹立让人敬畏(读);在高原严寒和雷轰电击的恶劣天气的情境中,柳树的坚贞力量和不屈的生命力光彩就是一种美(读);灞河柳风姿万种,但是高原柳的不抱怨、不畏怯远胜这种美无数倍。

(读)。

课文环环相扣,把高原柳的神奇美凸显与放大。

高原柳的美在于,高原柳的美在于(多个学生说)小结并板书:顽强有毅力《野百合也有春天》点拨:自身的生存环境恶劣,他人的讥笑嘲讽精神打击悬崖再高,也抑制不了我的理想,野百合是这样想的(读),又是这样做的(读)讥笑嘲讽再猛烈,我自执着坚守,野百合是这样说的(读)。

百合的美仅仅是它的身姿和清香吗?那是什么?板书:执着有信念《石赋》点拨:从建设作用、考古作用、观赏作用、雕刻作用、文化作用、历史象征等方面来给我们展示这一自然景物的特征。

建筑师说考古学说观赏者说雕刻家说文学家说革命家说你说(茶几、大坝、河堤、受灾的群中说、农民伯伯说)它,就是这样,让美无处不在?小石头作用大,这难道不是因为它有宽广的胸怀吗?板书:宽广有胸怀三、找相同点,点明议题1.通过触摸自然,我们欣赏自然的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美丽吗?更是什么?(学生交流,可以读课文)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齐读:顽强有毅力,执着有信念,宽广有胸怀,这才是最持久的美丽。

2.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有感而发,这三篇课文抒情言志的段落是。

它们是美的,我们的朗读也是美的。

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读每一个怒放的花朵,都是一种生命的诉说,女同学读出它的柔中带刚的感觉。

出示《野百合也有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读男同学最能读出石的坚硬和掷地有声。

出示《石头赋》周总理的话。

男生读。

3.小结:同学们,触摸大自然,我们发现大自然的美不仅在于有声有色,而且是有情有意。

因此,板书:所有绽放,皆有情意。

3.现在,你发现三篇课文的相同点了吗?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叙述,展示了自然界生命的力量,而且给予我们人生思考,给予我们成长的营养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