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和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的作用。
2、美术课程总目标按“”“”“”三个维度设定。
3、美术课程分目标从“”“”“”“”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二是相综合,三是相联系。
5、重视和不仅是内容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6、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和客观事实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评价和评价。
7、在针对具体的美术作业、作品评价时应该考虑和两个方面。
8、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的总原则是不“伤筋动骨”,而着力于使之更、更、更、更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和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9、美术课程具有视觉性,可以从、、和四个方面来理解。
10、一般来说,评价的时机可以从教学的不同阶段切入,包括学习开始、学习过程、学习结束三个阶段。
第一、学习开始时进行评价。
第二、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第三、学习结束进行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关于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评价B、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C、采用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D、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2、下列资源中:①、学校资源②、自然资源③、社会资源④、网络资源⑤、物力资源属于美术课程资源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3、下列说法中:①形式大于内容②一味地“鼓励”产生误导③重结果轻过程④对学生的评价是错误的。
属于当前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关于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面向全体学生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关注文化与生活D、注重审美精神5、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要点三部分组成。
A、评价B、反思C、总结D、交流6、()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性学习D、综合性学习7、对于美术课程的性质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B、美术课程具有理论性C、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D、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8、下面选项中不是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是()。
A、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B、课堂文化建设情况。
C、反思教学的负效应。
D、学生课上的表现情况三、简答题(48分)1、美术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是什么?(4分)2、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原则是什么?(6分)3、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3分)4、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分)5、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哪些原则?(7分)6、新课程标准主要修订了哪些部分?(8分)7、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是什么?8、美术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哪些建议?美术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感知、理解、创造、主要途径、不可替代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5、教学过程、教学方法6、形成性、自我7、学习态度、作品表现8、科学、完善、可行、适应9、接受和传播、创造手段、存在方式、培养目标10、前置性、形成性、结果性二、选择题1、C2、A3、D4、D5、A6、D7、B8、D三、简答题1、美术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是什么?(一)、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二)、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三)、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四)、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2、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原则是什么?(一)、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二)、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三)、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四)、力争美术主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五)、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六)、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3、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一)、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二)、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
(三)、教师综合素养的评价4、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二)、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三)、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四)、好钢要用有刀刃上(五)、范例应具典型性5、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哪些原则?(一)、导向性原则,(二)、可操作性原则,(三)、可接受性原则,(四)、学科个性化原则,(五)、发展性原则同,六、学生中心原则,七、是全面性原则。
6、新课程标准主要修订了哪些部分?一、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二、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
三、明确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
四、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五、重新选择、组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和递进关系。
六、厘清“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
七、增强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
八、对文本作精致化处理7、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是什么?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二、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三、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四、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六、重视对学生学习8、美术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哪些建议?①、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②、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③、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④、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⑤、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⑥、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⑦、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2012课程教学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这种课程理论属于( )A.活动课程论B.要素课程论C.结构课程论D.发展课程论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3.课程论的经典学术著作是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D.《教学与一般发展》4.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的计划,这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全民性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泰勒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6.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 A.以学生为本B.以学校为本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8.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堂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10.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11.根据课程实施的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12.(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13.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组织形式D.课程管理层次1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是( )的表现。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经验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项目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科书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是( )A.加德纳B.孟子C.孔子D.加涅17.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1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9.美国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及日本的综合活动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20.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生课程D.教师课程2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23.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潜在课程D.综合课程24.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教学指导书25.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 )构成。
A.本文部分 B.目录部分 C.后记部分 D.序言部分26.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学方法改革B.课程改革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D.教育结构改革27.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28.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2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A.实践性B.可行性C.衔接性D.发展性30.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31.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 )A.课程目标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32.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33.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于( ) A.国务院 B.地方教育机关 C.人大 D.中央教育机关34.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
A.强制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基础性35.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 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36.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学科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37.对于教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B.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D.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时不需要教材38.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39.地方课程属于( ) A.一级课程 B.二级课程 C.三级课程 D.四级课程40.下列关于使用教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B.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C.新课程将教材视为“圣经”D.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41.课程的表现形式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42.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应该以( )A.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B.幼儿园现有条件为阈限C.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教材为基础D.幼儿家长的要求为导向44.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游戏是( )A.规则游戏B.结构游戏C.角色游戏D.表演游戏43.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D.教育过程就是游戏活动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