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癌症
前的第二个间期,为细胞分裂作准备。 M 期:细胞分裂期。 G0期:离开细胞周期不再进行分裂的 时期,也就是休息的时期。
USTB
蛋白酶体对细胞周期的调控
USTB
P27KIP1具有负反馈调节CDK2/Cyclin E和CDK2/Cyclin A 复合体的作用,阻止细胞周期从G期进入S期,从而起到抑 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P27KIP1的表达受E3家族SCF和后期促进复合物(APC/C)两 种蛋白酶的调控。 在一些肿瘤中,SCF的Skp2亚基活性增加,从而使p27KIP1 发生过度泛素化,而被蛋白酶体降解。 由于p27KIP1的泛素化降解,下调了细胞内的p27水平,使 细胞增殖异常加快,这可能是导致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
USTB
三、蛋白酶体作为抗肿瘤药物靶标
2、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2.1 硼替佐米(bortezomib,PS-341)是首个被美国FDA批准 用于临床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 多发性骨髓瘤。 作用位点:特异性抑制蛋白酶体的类糜蛋白酶活性(β5 亚基)。
USTB
硼替佐米临床实验结果
USTB
26S 蛋白酶体
26S 蛋白酶体是降解泛素化底物的一个ATP 依赖型蛋白水解复合体, 由20S 核心蛋白酶(core protease,CP)和19S 调节颗粒 (regulatory particle,RP)构成。CP 是由4 个七聚体蛋白组成的 环层叠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空心圆柱体样结构(α1-7β1-7β1-7α17),是26S 蛋白酶体的水解核心。活性位点位于20S 圆柱体空心结 构中心的2 个β 环上。2 个α亚基的氨基末端封住蛋白水解腔隙的 入口,对蛋白酶体CP 的活性具有自身抑制作用,这样只有进入蛋白 酶体圆柱体内部的蛋白才能够被水解。RP 由基底(Base)和盖子 ( Lid)两个亚单位组成,分别与CP 两端的α 环相结合。基底亚单 位是由6 个相关的AAA-ATPases RPT1-6(regulatory particle triple-Aprotein)和3 个non-ATPase RPN( regulatory particlenon-ATPase)1、2 和10 组成的环状结构,能够活化20S 核 心颗粒。盖子亚单位含有其余的non-ATPase(RPN 3、5-9、11 和 12),是泛素依赖性蛋白降解所必须的。
USTB
Cancer Res 2007; 67: (9), 4303-4310
USTB
2.3、醉茄素A (withaferin-A)
Mol Pharmacol 71:426–437, 2007
USTB
Mol Pharmacol 71:426–437, 2007
USTB
Mol Pharmacol 71:426–437, 2007
USTB
泛素-蛋白酶体途
主要内容
1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2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癌症发生
3
蛋白酶体作为抗肿瘤药物靶标
4
问题与展望
USTB
一、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降解
USTB
Aaron Ciechanover
Avram Hershko
MQIFVKTLTGKTITLEVEPSDTIENVKAKIQDKEGIPPD QQRLIFAGKQLEDGRTLSDYNIQKESTLHLVLRLRGG
USTB
泛素活化酶(E1)
E1 是泛素与底物蛋白结合所需要的第一个酶。E1 是一种广泛表达的多肽,大约1100 个氨基酸,含 有位臵固定的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E1 有2 个亚 型,是由同一个mRNA 在不同的起始位点翻译而成 的,存在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酵母的E1 基因失 活后是致命的,说明这个蛋白对于细胞的生存是 至关重要的。E1 可以水解ATP,与泛素的羧基末 端形成高能硫酯键而激活泛素。E1 具有高度的催 化效能,在低浓度的情况下就能够激活泛素,满 足下游的级联反应过程。
USTB
泛素-蛋白连接酶(E3s)
泛素化途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底物的多样性和选 择性,这一功能由E3s 直接决定。目前主要有3种 类型的E3s,即含有HECT( homologous to E6associatedprotein carboxyl terminus)结构域 的E3s、含有环指状(RING finger)结构域的E3s 和含有U-box结构域的E3s。在高等生物E3 的总数 从几百到一千以上,新的E3 亚家族仍不断被发现。 正是由于这些复杂多变的E3s 家族成员可以对不 同的底物进行特异性的识别,才呈现出蛋白降解 的高度选择性。
USTB
2.
UPP调控细胞凋亡与癌症发生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 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基本生命现象,如同 细胞生长、发育、增殖一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UPP通过26S蛋白酶体降解一些与凋亡相关的蛋白,如 转录因子,凋亡前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等,发挥调控细胞 凋亡的作用。
USTB
泛素结合酶(E2s)
级联反应的第二步是泛素分子经过转硫醇反应从E1 半胱 氨酸残基转移给E2s 活化的半胱氨酸位点。E2s 在哺乳动 物中至少有25 个基因,所有的E2s 都含有一个保守的大 约150 个氨基酸的核心结构域,在结构域的中央是决定 E2s 活性的半胱氨酸残基,位于蛋白表面浅的裂隙内。 E2s 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员只含有这个核心结构,但是其 它的大部分成员还有N-或C-末端的延伸,这种结构可能与 E3s 的识别、E2s 自身的活性以及底物识别有关。E1 和 E3s 通过相同的基序与E2s 连接,这说明在反应循环过程 中,E2s 必须在E1和E3s 之间穿梭往返运行。因此为了保 证在激活的泛素与数量巨大的E3s 之间得到平衡的分布, 需要多个E2s 异构体。E2s / Ub 非共价结合的亲和力非 常低,说明其在转移泛素分子到靶蛋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USTB
蛋白酶体结构
26S 蛋白酶体包括2个19S调控 蛋白和一个20S核心蛋白
USTB 20S 蛋白酶体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蛋白酶活性
已知的20S 蛋白酶体蛋白酶 活性至少有三种,催化位点 均位于β亚基上,分别是: 类糜蛋白酶活性(β5),
类胰蛋白酶活性(β2),
肽-谷氨酰肽水解酶活性(β1)
USTB
USTB
2.2 UPP对转录因子NF-κB的 调控
细胞转录因子NF-κB可以激活 抗凋亡基因如bcl-2等,发挥抗 凋亡作用 。 正常情况下, NF-κB 活性被 IκB抑制 。 肿瘤细胞中参与IκB 降解的蛋 白酶体活性增加,细胞内NFκB 水平升高,细胞增殖增加。
USTB
三、蛋白酶体作为抗肿瘤药物靶标
USTB
泛素解离酶(DUBs)
DUBs 属于蛋白酶超家族,根据其催化机制,可以 分为5 类(天门冬氨酸蛋白酶、金属蛋白酶、丝 氨酸蛋白酶、苏氨酸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 生物信息学研究显示大约有79 个有功能的DUBs, 其中大部分为半胱氨酸蛋白酶。DUBs 能够识别最 接近的泛素基序,特异性地在泛素和与其C 末端 最后一个残基(Gly76)相连的分子之间断开。
USTB
硼替佐米临床实验结果
USTB
蛋白酶体抑制对骨髓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5,23,230-239
USTB
2.2、EGCG及其衍生物
(-)-EGCG是一种从绿茶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Dou 等证明(-)-EGCG可以抑制蛋白酶体的β1亚基和β5亚基蛋白 酶活性。人工合成的含酯键的衍生物具有类似的抑制活性。
J Biol Chem 2001;276:13322–13330.
USTB
将EGCG与β5亚基进行分子对接(docking),发现EGCG可 以很好的嵌入到β5亚基的活性位点。
PROTEINS, 54:58–70 (2004)
USTB
EGCG与β5亚基的结合可能来源于2种作用:1)Thr1上的 OH与EGCG上的羰基C形成半缩醛;2)EGCG的AC环与 β5亚基的S1口袋有较强的疏水相互作用。
USTB
2.1 UPP对p53蛋白的调控
p53蛋白是细胞内重要的凋亡 调控因子,可通过激活一系列 靶基因实现凋亡调控功能。 MDM2是E3家族成员,促进 p53从核内向细胞质转运,使 之被泛素化后降解,从而发挥 抗凋亡作用。 多种肿瘤细胞中发现UPP活性 上调,p53蛋白降解增加,肿 瘤细胞增殖明显上升。
USTB
2.4、金属有机化合物
许多肿瘤细胞富含铜。 无毒的有机配体进入细 胞后与铜结合生成蛋白 酶体抑制剂。 对肿瘤细胞更高的选择 性
PROTEINS, 54:58–70 (2004)
USTB
为提高细胞对EGCG的摄取及EGCG在细胞中的稳定性, 对EGCG的羟基进行了酰基化保护。
Cancer Res 2007; 67: (9), 4303-4310
USTB
Cancer Res 2007; 67: (9), 4303-4310
β1、β2、 β3亚基对多肽的水解依靠Thr1
USTB
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与癌症发生
1. UPP调控细胞周期与癌症发生
细胞周期包括:
G1期:第一个间期,主要进行细胞体 积的增大,并为DNA合成作准备。不分裂 细胞则停留在G1 期。 S 期:DNA 合成时期,染色体数目在 此期加倍。 G2期:DNA 合成后至细胞分裂开始之
Irwin Rose
2004年,因“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来自以色 列工学院的Aaron Ciechanover、 Avram Hershko和美国加 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 Irwin Rose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