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17-22章)--戴国强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17-22章)--戴国强


稳稳定定物物价价
充充分分就就业业
经经济济增增长长
国国际际收收支支平平衡衡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一)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 1. 在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协调的, 即失业率的下降(经济增长)并不会引起物价上 涨;
– 2. 在凯恩斯学派的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矛盾 的。
Chapter 17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
– 中央银行票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
存款准备金
–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外汇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贷款
– 再贷款、再贴现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
详情请访问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基本概念 二、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 三、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作用
一、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基本概念
MM
ii
II
YY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 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 动。
MM
YY
三、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资产价格渠道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将通过 影响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尤其是股票的 价格来传导到实体经济,从而达到货币政 策的最终目标。
– 3. 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二者又是协调 统一的,即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和低失业率(经济高 增长率)并存。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 1. 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 系;
– 2. 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 的矛盾。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再再贴贴现现政政策策
公公开开市市场场业业务务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ຫໍສະໝຸດ )基本操作经济形势 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 (总需求>总供给)
经济萧条 (总需求<总供给)
存款准备金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投放基础货币
三、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一)托宾的Q理论
– 货币政策将通过股票价格的影响作用于实际经济活 动。托宾把q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其资本的 重置成本。如果q高,则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 本的重置成本,因而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 新的厂房和设备比较便宜,此时投资较少。
三、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二)莫迪利安尼的财富效应理论
中央银行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 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一些 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 地达到最终目标。
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 作目标。
二、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选择
选选择择货货币币政政策策中中介介目目标标的的标标准准
– 在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中,消费支出决定于消 费者一生的财富,这些财富由人力资本、真实资本和 金融财富构成。金融财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普通 股票。
– 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则股票价格上升,消费者的金 融财富增加,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则总财富也增加, 消费者可用资源增加,从而消费支出增加,总需求和 总产量随之上升。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过程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
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 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 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过程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 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不动动产产信信用用控控制制 消消费费者者信信用用控控制制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直接接信信用用控控制制 间间接接信信用用控控制制
信信贷贷配配给给 流流动动性性比比率率
利利率率上上限限 窗窗口口指指导导 道道义义劝劝告告
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可可测测性性
相相关关性性
可可控控性性
三、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的作用
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连接政策工具和最终目 标的桥梁。
本章结束
Chapter 18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理论 第四节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三、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三)汇率渠道理论
– 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国的短期名义利率将下降,在存在 价格粘性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短期真实利率将下降,从 而对本国货币的需求也将下降,本国货币就会贬值。本 国货币贬值使得本国产品比外国产品便宜,因而使净出 口上升,最终导致总产量的上升。
近期中介目标 基础货币 短期利率
远期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长期利率
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三、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一、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认为:若货币供应量增加,则利率 将下降,从而将刺激投资,最终将通过乘数作 用而使收入成倍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我 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币值的 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种类
存存款款准准备备金金政政策策
(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 1. 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和国际 收支逆差;
– 2. 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外物价上涨,会促进 出口的增长,有力于平衡国际收支。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
(四)协调的主要方法
– 1. 统筹兼顾 – 2. 相机抉择 – 3. 政策搭配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