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通假字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于郑人盟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荆轲刺秦王》5.日以尽矣矣,通“已”。
6.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9.具告以事具,通“俱”。
1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13.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4.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必修二《氓》15.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16.于嗟鸠兮于,通“吁”。
17.犹可说也说,通“脱”。
18.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采薇》19.岁亦莫止莫,同“暮”。
20.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薾”,花盛开的样子。
21.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棘,通“急”。
《离骚》22.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23.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24.何方圜之能周兮园,通“圆”。
25.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26.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孔雀东南飞》27.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28.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短歌行》29.契阔谈? ?,通“宴”。
《兰亭集序》30.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31.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3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33.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以颁,通“斑”。
35.涂有饿莩涂,通“途”,道路。
《劝学》36.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7.虽有槁暴有,通“又”。
38.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39.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过秦论》4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41.锄櫌(yōu)棘矜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师说》4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43.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44.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酒杯。
《廉颇蔺相如列传》45.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46.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4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苏武传》49.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50.与旃毛并咽之。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51.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同“弆”,收藏。
52.空自苦无人之地。
亡,通“无”。
53.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54.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
5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沾,通“沾”。
56.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通“诀”,辞别。
必修五《滕王阁序》57.云销雨霁销,通“消”。
《逍遥游》58.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59.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60.而征一国者而,通“能”,才能。
61.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62.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63.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64.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
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65.长沮、桀溺耦(ǒu)而耕桀,通“杰”高大。
66.是鲁孔丘与与,通“欤”,语气助词。
67.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你。
68.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除草。
69.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返回《当仁,不让于师》70.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知,通“智”,聪明、智慧。
71.道之斯行道,通“导”。
72.夫子矢之曰矢,通“誓”,发誓。
73.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4.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7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食,通“蚀”。
7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雕,通“凋”,衰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7.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错,通“措”,安排、安置。
78.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9.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有教无类》80.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8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通“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
《王好战,请以战喻》8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83.蚤起蚤,通“早”。
84.施从良人之所知施,通“迤”,斜行。
《民为贵》85.为丛驱爵者,鹯也。
爵,通“雀”。
86.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畜,通“蓄”,积蓄。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87.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害,通“曷”,何日、何时。
88.畜君者,好君也。
畜,通“慉”,喜欢、喜爱。
《人和》8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90.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慊,通“惬”,快心、满意。
91.戒之曰戒,通“诫”,告诫。
9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9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
9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拂,通“弼”,辅助。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95.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通“纳”。
内交,结交。
96.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通“燃”,燃烧。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治之》97.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错,通“措”,废弃。
98.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县,通“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
99.怪星之党见党,通“傥”偶然地。
见,通“现”,出现。
100.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常,通“尝”,曾经。
101.枯耕伤稼枯,通“楛”。
102.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尔,通“迩”,近。
103.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瑳,通“磋”,切磋。
104.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晖,通“辉”。
《有无相生》105.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荒谬。
106.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无端崖之辞》107.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恂,通“瞬”。
108. 牵巨钩,錎没而下錎,通“陷”。
109.扬而奋鬐鬐,通“鳍”。
110.惮(dá)赫千里惮,通“怛”。
111.夫处穷闾厄巷厄,通“隘”。
《鹏之徙于南冥》112.北冥有鱼冥,通“溟”。
11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114.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
115.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分别。
116.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117.辩乎荣辱之境辩,通“辨”,区分、辨别。
11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辩,通“变”。
119.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息,通“熄”,熄灭。
120.藐姑射之山藐,通“邈”,远。
121.吾以是狂而不信也狂,通“诳”,欺骗。
122.世蕲(qí)乎乱蕲,通“祈”,祈求。
123.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通“皲”,皮肤冻裂。
124.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絖,通“纩”,指新丝绵絮,也泛指棉絮。
《东海之大乐》125.井鱼之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虚,通“墟”,处所,所居之地。
126.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通“萃”,聚集。
127.汒然异之汒,通“茫”。
《尊生》128.大王亶父居邠邠,通“豳”。
129.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
130.大枝折,小枝泄。
泄,通“曳”,用力拉。
《恶乎往而不可》131.颐隐于齐齐,通“脐”。
132.予因以求时夜时,通“司”。
133.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翅,通“啻”。
134.佚我以老佚,通“逸”,安逸。
135.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规,通“窥”,窥察。
136.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
《兼爱》137.贵必敖贱敖,通“傲”。
138.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139.教驯其臣驯,通“训”。
140.破碎乱行碎,通“萃”,聚集。
《尚贤》141.今上举义不辟贫贱辟,通“避”。
142.四鄙之萌人闻之萌,通“氓”,民。
143.谨上为凿一门谨,通“仅”,只。
144.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罔,通“网”。
145.莫不敬惧而施施,通“惕”。
146.美章而恶不生章,通“彰”,明显、显着。
147.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尚,通“倘”,如果。
《郑人有且买履者》148.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请,通“情”,真实、实在。
149.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破旧、破损。
150.而置之其坐坐,通“座”。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151.鳣似蛇鳣,通“鳝”,黄鳝。
152.彘臞,人乃弗杀。
臞,通“癯”,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