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序:
这是一片万山环抱的古老土地。
触摸着长城古堡,我们靠近她几千年的历史积淀
这是一座生机涌动的青春之城。
行进在岚山漪水,我们感受她喷薄欲发的无限活力
岢岚是个好地方
走近岢岚,四面皆山。
山与城交织,城因山得名。
因其境内有“岢岚山”,而地名称“岢岚”。
黄河水系之岚漪河翻山越岭,穿城而过。
岚山与漪水的交汇蕴育了这片土地,赋予了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特征。
岢岚县位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全县辖2镇10乡,人口8.4万。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殷商时为冀州领地;此后随朝代更迭,几度更名,各有设置。
据史书记载,现存
的古城遗址是后汉第一位皇帝刘知远所建,有2200多年的历史。
因城的形状宛如一叶扁舟,所以岢岚也被称为“舟城”。
岢岚地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汇的边缘,在古代曾是军事重地,至今随处可见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历代古堡残垣。
即使在古代诗人浪漫的笔下,岢岚让人遥想的也是将士戍边的情景。
“将军飞虎符,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严霜拂剑花。
”
(唐李白《送友之岚州》)
“此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
(唐杜审言《岚州作》)
38公里的宋长城遗址蜿蜒起伏在岚山之间,仿佛挺立在旷野中的立体史书,讲述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战争风云。
如今,岢岚正在规划和建设宋长城旅游景区,这一遥远的历史遗迹,将以新的姿态,留在岢岚21世纪的历史篇章中。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岢岚是革命老区。
这里是山西临时省委的诞生地;这里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发祥地;这里是毛主席路居馆。
194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西柏坡途中路居岢岚。
毛主席接见了正在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代表,并留下了“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誉。
如今的岢岚仍然是国防重地。
它是中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之一。
岢岚人民与驻军鱼水情深,团结互助,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奉献。
【黑场2秒】
岢岚与山浑然一体,血脉相连。
然而山山相连的美景,却从来不是人们耕作的沃土。
岢岚山大沟深,十年九旱,无霜期仅有110多天,年均降水量 480毫米,是国家级贫困县。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抢滩黑色能源的经济浪潮中,地下无矿藏、地上无资源的岢岚,无法抓住突破发展困境的契机。
然而地下无资源的劣势却使岢岚的青山绿水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21世纪新一轮以“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绿色生态资源成为岢岚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岢岚落实市委“三五”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坚持“生态先行农牧并举兴企上项和谐发展”,这是岢岚近年来发展的重大战略。
建设“绿色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岢岚,这是岢岚人心中理想的家园。
立足依然贫困的现实,岢岚县委、政府响亮地提出了“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优势!”领导干部把“安于清贫,甘于吃苦,乐于奉献”这十二个字作为开展工作,服务民众的准则,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凝聚起岢岚八万人民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斗志和决心。
“立地生根、自强不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这十六个字浓缩的岢岚精神,就像巍巍青山一样挺立在岢岚大地,从此贯穿在岢岚发展的每一步中。
岢岚有着“骑在羊背上的岢岚”和“中华红芸豆之乡”的美誉。
岢岚农牧并举,把传统产业做大,把优势“羊豆”产业做强,以产业开发推动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
养羊业,从民间自发的模式转变为政府保护和引导农民养羊积极性,挖掘和放大产业优势,引进科研项目对接,与山西农大实现县校合作。
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羊为主的畜牧业注重规模、质量和效益统一,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岢岚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基地县”和“调整产业结构先进县”的行列。
种植业,从无秩序无特色无品牌的传统状态,转变为有着清醒市场意识的规模生产。
岢岚打造以红芸豆为主的小杂粮生产基地,加大良种培育、技术推广、科技示范和特色园区建设力度。
红芸豆年总产约2万吨,出口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成为明显的优势产业。
与此同时还形成了8个优势小杂粮品牌,有5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的认证,为岢岚农业走向宽广的市场领取了宝贵的“绿卡”。
岢岚紧紧抓住“两区”开发机遇,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
以岢岚野生沙棘为原料的山地阳光企业,以羊毛、绒、肉为原料的暖神绒毛企业,芦峰肉制品加工企业和以红芸豆为原料的普利丰加工企业,已经成为山西省著名品牌。
在农村传统产业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的同时,岢岚以“分类规划、分期建设、协调推进、差别发展”的新思路,构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
岢岚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已基本形成了以乡为板块,以中心村为依托,以城镇综合型、科技先导型、生态畜牧型为主要发展方向,区域特色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吴家庄、管家庄、宋家沟等一批试点村,已进入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行列。
2009年10月,忻州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岢岚召开。
吴家庄村的新农村经验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岢岚县的一些建设经验得到市委、政府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推广。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发展的理念指引着岢岚的建设者们。
立足于周边县市煤炭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和宁岢铁路支线
交通优势,岢岚以煤炭加工和后续产业的开发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晋陕蒙煤焦加工集运基地,全方位构建经济和投资环境全新平台。
煤焦镁化工业园区集中了鑫宇煤炭气化、联华镁业、岢岚煤焦化和北方浩然有限责任公司4个企业,总投资近10亿元,全部投产可创税2.2亿元。
这4个企业产品相衔接,初步形成了链条式开发、循环式利用的格局。
煤焦集运加工园区年发运量600万吨洗选精煤180万吨,年可创税2亿元。
目前,已有9个煤焦发运站和10个洗煤厂,2009年,这19个煤焦加工运销企业直接拉动财政收入大幅的增长,上交税收占到全县财政税收的80%以上。
岢岚目前前期争取或正在实施的项目有106个,总投资249亿元。
2008年岢岚县财政首次过亿。
2009年,县财政收入总量达到1.35亿,财政增幅达到93.7%。
岢岚的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是岢岚生态建设的推进。
生态先行的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创造着优良环境,也为岢岚人民造就着美丽家园。
岚漪公园建设就是岢岚生态建设的缩影。
它从立项到如今基本完善,历时近十年。
它从2001年开始,以生态型、绿色化起步,依山造势,依势造景,让城边的荒山细流变成了岢岚人门前的湖光山色。
岚漪公园的各项建设都是群策群力,节俭务实。
所有景点的设计都是岢岚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不需要设计费、不需要监理费,就是那些必须的土木工程的费用也只有当时同类工程的一半多;而像植树、种草等等更是全民参与,人人出力。
十年间,并不富裕的岢岚硬是一点一滴地挤出财力,建成了占地5000多亩的山地公园。
岢岚人只要愿意,可以日日登临山顶,荡舟湖中。
山间小道,林中鸟鸣,登上山顶的气爽神舒,都
成了生活中简单普通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岢岚一处靓丽的风景,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岢岚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伴随着经济发展,岢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街道硬化了、亮化了;城区绿化了、美化了;集中供热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陆续建成启用。
这些建设在发展快速的城市也许微不足道,然而对岢岚来说却是弥足珍贵,岢岚越来越展现出一个现代城市的气息。
经济发展成果正是为了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安居乐业。
岢岚65岁以上的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特困户、五保户九千多人,全部纳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又为全县农民购买了医疗保险,缓解了群众看大病难的问题;岢岚国有企业改制,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帮扶困难企业的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几年来,岢岚202个行政村中有一半以上用上了自来水。
4.7万人越过温饱线,2.3万人脱贫,3000多人搬出了大山。
民心在艰苦奋斗中凝聚,事业在开拓进取中成就。
岢岚先后获得了“全国平安县”、“全国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和谐先进县”“省级卫生红旗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扶贫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黑场2秒】
千百年来,岚山漪水不仅滋养了岢岚这片神奇的土地,也把淳朴勤劳、坚韧顽强的秉性赋予了这里的人民。
历史已经见证了岢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气概。
温暖、祥和、幸福、和谐,成为了这座小城的名片。
今天的岢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迸射着青春的活力、挥洒着激情与豪迈,以“兼容开放创新”的姿态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