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CE 2.ABD3.ADE4.CDE 5.ABC 6.ABCD 7.ABDE 8.ABCD 9.BCE 10.ABE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完好2.报废更新3.综合4.物资库存5.构成6.分开7.计划8.层次9.MRP 10.生产顺序11.产品出产进度计划12.正态分布13.研讨性方法14.技术设计15.生产管理16.周期变动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是指为了维持设备所规定的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内容)和周期,由操作工或维修工凭感觉和简单的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依据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决定维护检修工作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2.是在工艺消耗定额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加上各种非工艺性消耗而制定的定额。
3.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对生产这些物料所需要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即制定生产能力需求计划,然后检查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若存在不可行之处,就返回去修正计划,在达到满意的平衡后,进入车间作业控制子系统,监控计划的实施过程。
4.就是按照生产工艺的特点划分生产单位,例如,铸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或车床组、磨床组等。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1)产品图样的工艺分析检查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2)拟定工艺方案指出产品试制的技术关键及其解决方法,规定工艺工作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3)制定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规程为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调度、质量控制、原材料供应等提供依据。
(4)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指实现工艺过程所需的工具、夹具、模具、量具的设计与制造,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效率。
(每点1.5分)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正常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某类型产品的最大数量。
(1.5分)决定生产能力的因素包括:(1)设备数量。
有些工艺过程象铸造、铆焊、装配等则用生产面积表示。
(1.5分)(2)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1.5分)(3)设备的生产率定额。
(1.5分)七、论述题(10分)1.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方法有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季节因素调整法等。
2.(1)简单移动平均法适用于主要存在随机变动的时间序列。
该法取最近若干期数列的平均数作为本期的预测值。
而取平均数的作用是消除数列的波动。
故当时间序列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变动和季节变动时,会使预测误差较大,而不能应用。
(2)加权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存在多种变动因素的场合。
因它是按不同时期的不同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加权平均数作为本期的预测值。
故可根据时间序列的特点调整权重的分配使它能较适当地反映时间序列的变动。
(3)指数平滑法的作用与加权移动平均法相似,它是通过调整平滑系数来起到反映时间序列特点的作用。
(4)季节因素调整法适用于存在很强的季节变动的时间序列。
因它能求出季节因子,并用季节因子对变化的平均趋势进行调整,因而能较精确地预测出季节变化。
八、计算题(共15分)1.(1)方案Ⅰ成本、生产率(2 + 2)×10000 + 10000 = 50000r1 = (5×10000)/50000 = 1(2分)(2)方案Ⅱ成本、生产率(1 + 1)×10000 + 3000 + 11000 = 34000r2 = (5×10000)/34000 = 1.47(2分)(3)方案Ⅲ成本、生产率(0.5 + 0.5)×10000 + 14000 + 11000 = 35000r3 = (5×10000)/35000 = 1.42(2分)(4)选方案Ⅱ,当生产率为1.5时,应生产产量为Y1.5 = 5y/(2y + 14000)= 10500(件)(4分)一、名词解释1、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对它的需求与其它种类的需求无关,其需求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企业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
2、相关需求:是指某种需求与其它需求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可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3、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LP):是一种由日本企业实施,由美国总结提出的精简式管理方式。
LP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
4、JIT——即Just In Time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生产管理技术。
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JIT的管理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干正确的事情,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
5、“拉式生产”:是一种下“求”上“供”的生产方式,如由销售拉动总装,总装拉动部件装配,部件装配拉动零件加工,零件加工拉动采购的从后续工序拉动前道工序的生产模式。
实现将必要的材料和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达必要的地点,即一切生产活动包括制造、搬运、交货、供应,只有在需要产生时才发生,是用需求触发和拉动生产活动。
6、“推式生产”:是由生产计划部门计算每种零部件的需要量和各生产阶段的生产提前期,确定每个零部件的投入生产计划,按计划发出生产和订货指令,每个车间按指令进行生产,并将实际完成反馈到计划部门,不管后车间和后工序是否需要,均将生产完的零部件送到后车间和后工序。
7、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
CRM的目标是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降低企业成本。
CRM既是一种概念,也是一套管理软件和技术。
8、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盟主,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全面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达到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实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研发中心、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1、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事务称为财务会计。
2、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事务称为管理会计。
二、填空3、MRP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的依据是主生产计划(MPS)、物料清单(BOM)和库存信息。
4、闭环的MRP在MRP的基础上主要补充了能力计划和信息反馈功能。
以解决计划的可行性;并通过信息反馈,以了解计划和实际执行情况。
5、ERP中的计划层次有五层,第一层至第五层分别是: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规划(生产大纲)、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
6、在的五个计划层次中,经营规划和生产大纲带有宏观规划的性质;主生产计划是宏观向微观过渡的中间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是微观计划,是具体的详细计划。
7、在ERP系统中,在第1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厂长;在第2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主生产计划员;在第3时区生产计划变动的审批权是计划员。
8、ERP中,生产规划用以协调满足经营规划所需求的产量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差距。
9、ERP中,主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的细化,用以协调生产需求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差距。
10、ERP中,物料需求计划(MRP)主要用于协调物料需求和库存之间的差距。
11、ERP中,能力需求计划(CRP)用以协调生产能力和生产负荷的差距。
12、ERP车间作业控制的主要信息依据包括MRP生成的建议计划或确认计划及人工添加的定单、工艺路线、工作中心以及工艺装备或工具文件。
13、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中的成本包括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模拟成本和实际成本四种基本成本类型。
14、ERP中产品成本的计算,按其所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变动成本计算和制造成本计算三种。
15、JIT的管理理念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干正确的事情,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
16、JIT与MRP有何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拉动式”生产方式,而后者是一种“推动式”生产方式。
17、精益生产强调消除的七种浪费是:库存、搬运、返工、过量生产、多余的动作、等待和过程不当。
18、CIM(计算机集成制造)哲理中最突出的两个观点是系统观点和信息观点。
19、三、简述1、库存有哪些作用和弊端:答:库存的作用是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维持生产的稳定、平衡企业物流、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弊端是: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销售不力等。
2、MRP的前提和假设是什么?答:MRP的前提和假设是:要有一个生产计划,即要有一个关于生产什么产品和什么时候产出的权威计划;要求赋予每项物料一个独立的物料代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和最终产品);计划编制期间必须有一个通过物料代码表示的物料清单,它指出某一产品的所有构成项目和结构关系(隶属关系);要有完整的库存记录;物料的提前期是已知的或可以估计的,且数值唯一。
3、MRP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MRP基本原理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物料和相关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与组织生产问题。
4、MRP、闭环的MRP的主要缺陷分别是什么?答:MRP的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生产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和采购的有关条件的约束。
因此,计算出来的物料需求的日期有可能因设备和工时的不足而没有能力生产,或者因原料的不足而无法生产。
同时,它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
闭环的MRP的主要缺陷是:闭环的MRP仅仅涉及物流,并未涉及资金流,企业的经营规划与生产规划分别制订,互不相关。
因而不清楚计划执行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
在许多企业中,财务信息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5、与MRP相比,MRPII具有哪些显著特征?答:与MRP相比,MRPII不仅是一个计划系统,更是一种管理模式。
MRPII管理模式具有下列显著特征:①计划的一贯性;②计划的可执行性;③管理的系统性;④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⑤数据的共享性;⑥动态应变性;⑦模拟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