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智慧不分东西方

人类智慧不分东西方

人类智慧不分东、西方,都是要继承的财富
董小泰
人类只有一种智慧---那就是人类从生存到发展的智慧,而不是非要分出个东方与西方或者中国与外国,如果强行分出东西或中外实在有些无聊甚至有害-----特别是对那些貌似自尊实则自卑的人---他(她),往往也有一些知识,常常会有一个坚硬的壳子----有一位友人的话说,枪都打不进去---封闭、愚昧却自以为是,不学习那些人类共同(西方/外国的、东方/中国的)的智慧。

(一)先是一本书。

2003年曾经在中国的红极一时的一本书---《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的著作。

这本书最先在1944年出版。

请注意1944年---59年后的2003年当笔者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心情岂是“惊谔”二字可以概括!
这本书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的阐述中最著名、而又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哈耶克在书中阐述道,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从希特勒到斯大林都无可避免地会迈向专制极权。

哈耶克主张,实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必须有一个小团体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小团体无从得知正确的情报,也因此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来分配资源和产品。

对于经济计划在实践上的不同
意见、加上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将导致计划者开始高压的力量强迫维持计划。

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的,因此开始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让计划付诸实现」的「强人」攫取政治权力。

经过这一连串的恶化后,国家将会不可避免地转变为极权主义。

「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国家进行计划的开端,随着自由市场制度的瓦解,所有个人的经济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

「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在个人主义伦理学看来是对于所有道德的否定。

但那在集体主义的伦理学里却成为了最高的原则。

」哈耶克的对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注:美国1929-33年经济复苏的经济学推手)在读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后评论道:「就我来看这是一本伟大的书……在道德上和哲学上我都不由自主
地同意了书中几乎所有论点:不只是同意之,而是深深地被其说服。

」概括之,书的大意是说,所谓计划经济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想有效必然产生出导致绝对腐败的绝对权力出现,最终民众沦为奴役。

经过缜密论证,伟大思想家得出论断:因有理性有限,计划体制必然导致独裁,国家政权甚至成为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工具。

当然,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书。

当然,这是人类的智慧----直说吧,我们中华子孙同样可以也应该学习和分享的人类智慧。

讨论时朋友中有人发问说,如果早些时候,而不是在2003年才开始接触和阅读、热议这本人类智慧的书,那么中国是不是可以早些时候结束计划经济,而早些开始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
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却不能没好伤疤就忘记痛----为什么不学习人类的智慧---管他西方还是东方?学习理论和思想,人类是要继承的。

如果没有继承,人类还在四肢着地呢。

都什么年代了,打开心门----学习一切人类的智慧吧。

(二)再是一个热潮---国学热。

景象,如崇拜者言,蔚然成风。

很多中国人很是骄傲。

有不少人就说了,发展到今天,应该中国人/中国文化扬眉了,诸如此类。

民众心态,我们不做评价。

其实早在百年前,梁启超就对东西方文化的各自优劣有过相当精辟的论述。

简言之,中国文化讲大的、宏观的,西方关注多的在于具体做事情。

笔者想说的是,企业经营的智慧,从1600年的东印度公司开始,经过人类400多年,当然这其中也有晋商、潮州人的贡献-----也就是人类在企业经营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智慧,当然在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表现。

而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下,这种区域性的特征在衰减并逐渐趋同。

在中国经营企业要成功,需要有大智慧,既有中国文化还有现代商业智慧。

中国第一CEO张瑞敏先生的演讲《三个终极难题困扰中国式管理》(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到)是最好的诠释了。

学国学没有问题,对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急于在市场上有大的业绩提升的企业经营者而言,首先应该学习什么才是要关注的。

我们要讨论的是问题不是要不要学习西方或要不要学中国传统,而是对
于你的企业经营以及你本人驾驭企业来说,更为迫切的是要学习什么。

就我们国人而言大多并没有现代商业的培养与训练,连商业的基本动作尚且做不规范,这才是我们首先要补的必修课。

借鉴是可行的。

但不能舍近求远。

“比喻永远是蹩脚的”,重要的是有些所谓借鉴会误导本来脑子就不太够用的人,或者稍有点知识常常忘记常识的人。

仅仅举二例:“商战”的概念,企业大量组织学习《孙子兵法》。

几多荒谬!企业经营与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以暴力的手段夺取对方的财物或资源而企业则是以“创造顾客为唯一使命”(管理大师德鲁克语)。

而企业发展到足够大才可能产生行业竞争,就是竞争也还是以满足顾客价值为目标的。

像我们高新区的大部分企业年收入就几个亿,有的甚至只有可怜的几千万,在行业中的份额在别人统计或分析常常可以被忽略的程度,动辄大谈商战,岂不好笑。

我们企业最需要学习的不是兵法而是商业运营之道---比如绩效菱柱、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模式,也许没听过吧,用你那个经常玩游戏的电脑,在你实在把游戏玩腻了的时候上网查查,学习一下怎么做好商业决策,怎么把产品/服务的质量搞好,怎么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怎么综合提高企业的绩效。

《孙子兵法》,等你把企业弄到世界前几位,或者你改行去做军队时再学习,现在,太奢侈了吧。

说白了,对于当下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从所谓的西方拿来企业经营智慧远比从国学的智慧再度转化为中国的企业经营要来得更直接、
更快。

当然岳飞先生的名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无论学习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智慧还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要和现实生产力结合,要以最快最好促进企业绩效为标准。

在201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得有学习意识、态度和行为---学习和继承全人类的智慧,特别是对于当下中国最缺少的企业经营的智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