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后题答案
:
篇一: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
1.个体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不连贯性、环境依赖性、隐蔽性、应变性、复杂性、难以描述和度量性。
2.主要的传记特点有哪些内容?它们对员工表现有什么影响?
传记特点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即个人特点(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它们是客观的,而且很容易从员工的个人档案中得到。
(1)年龄
年龄与离职率:年龄越大,越不愿意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年龄与缺勤率:年龄与缺勤率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缺勤原因的影响。
一般年长员工在可以避免的缺勤方面低于年轻员工,不可避免的缺勤率却相对较高。
年龄与生产率:绝大多数的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技能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从而对生产率造成影响。
人们的身体技能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但可以因工作经验而得到弥补。
年龄与工作满意度:在专业技能工作中,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在非专业技能工作中,满意度呈U型曲线。
(2)性别
女性与男性在工作生产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工作满意度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
女性的离职比例与男性相似,但是,女性与男性相比缺勤率
更高。
(3)婚姻状态
已婚员工与他们的未婚同事相比,缺勤率和离职率更低,对工作也更为满意。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调查,如已婚和单身之外的情况等等。
(4)任职时间
任职时间与生产率间成正相关。
任职时间与缺勤率之间成负相关。
任职时间与流动率之间成负相关。
任职时间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正相关,其预测效度高于年龄因素。
3.对比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发射和社会学习理论之间的差异。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都是用来解释一个人是如何学习这一行为过程的。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大量研究是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进行的,该理论指个体对那些通常并不产生反应的刺激做出回应,从根本上是建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当有吸引力的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多次相互匹配时,中性刺激物就会变成条件刺激物,因而拥有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指被期望的、主动的行为带来了奖励或避免了惩罚。
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即强化可以巩固行为并增加其重复的可能性。
社会学习理论指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行学习,其中榜样的影响是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榜样对个体的影响包括4个方面: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力复制过程、强化过程。
三者之间的差异为:(1)经典条件反射是被动的,产生于人们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