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xx届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目再写上新的答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磨.盘蓦.地秣.马厉兵暮.鼓晨钟B.庇.护裨.益筚.路蓝缕刚愎.自用C.对峙.窒.息叱.咤风云栉.风沐雨D.畋.猎腼腆.恬.不知耻暴殄.天物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年,我省高等院校招生15万人,全省高考录取率与去年持平。
②冷战后,美国不断以各种名义动用军事力量干涉别国事务,成了世界警察。
③类似的故事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A.大致俨然不止B.大致居然不只C.大概俨然不只D.大概居然不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外出旅游,异地的风物固然让人迷醉,可是在商场购物时导购的劝说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B.汽车经销商虽然不希望看到市场的大起大落,却欢迎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因为这将使汽车....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C.闹得纷纷扬扬的“安大线”和“安纳线”石油管道铺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xx年最后一....天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
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D.新年第一周股市势如破竹....新的认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刘涌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7项罪名被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处死刑。
据悉,对刑事案件启动再审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B.巴金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文思敏捷,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表达出对民族振兴、社第1页共8页会发展的深深思考。
C.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民工的劳动、克扣民工工资、甚至殴打民工的企业老板,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郡人也。
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
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食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笃:重视,专心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典籍,忘寝与食耽玩:潜心玩味C.耽玩..D.自表.求帝借书表:表达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何尔鲁钝之.甚也甚矣,汝之.不惠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7、以下八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皇甫谧专注学业行为的句子是【】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②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④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⑤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第2页共8页⑥“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⑦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A.①③④B.②⑤⑦C.③④⑥D.⑤⑥⑦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食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
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9、断句和翻译。
(9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处断句。
(3分)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译文:②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译文: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
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3),。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岭南文化岭南文化是一种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
广东人的怀旧情绪相对来说比较弱。
比如,中国许多地方曾经在90年代大唱怀旧歌曲,广东人却没有卷入这个热潮。
又比如,北京的文化人为浸漫了过去时光的四合院日益减少而痛心疾首,广东的文化人却很少为南国特色骑楼的日渐消失而大声疾呼。
怀旧,是一种固守,。
怀旧需要某种经历和情感上的认同,,所以,怀旧色彩越浓,越容易陷入自己的窠臼;怀旧色彩淡一些,向前看得多一些,则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
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
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
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
因而,我们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
香港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香港获得了大量投资,在香港找到了走向世界的码头,而且在从香港学得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搬来了香港的生活方式,香港的饮食、服饰总是能够一浪接一浪地在广东流行。
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
实际上,香港是中西文化之间的过渡。
它的政体和行政管理是西方式的,它的市民心理和行为方式却依然有浓烈的东方色彩。
从某种角度看,香港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也是发育得不够的。
岭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对政治及文化的相对冷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偏差、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小富即安的自得等等,大多找得到香港影响的痕迹。
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租赁形式入据澳门,在西方政治与法制文化的影响下,澳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与特点,即开放多元,中西合璧。
即便如此,澳门文化仍然植根于中华,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在澳门得到保留和发挥。
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价值观念等,通过澳门传入广东,继而扩散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所以,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
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值得学术界重视。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侨华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
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
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
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
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今天,我们讲要建设华侨文化,就是要研究华侨文化这种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找到它的内核,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
有人说,广东人会生孩子,却不会取名字。
而广东人对于这样的冠名倒不很在意。
理论总结是升华,但是换一种角度看,它也是束缚。
岭南文化乐于为历史写第一稿,而不在乎定稿本上的名字排列,不在于创新是否上纲上线。
这种品质,为它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作了准备,也为它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了准备。
12、结合上下文,对文章末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广东人对政治相对冷淡,比较重视文化的实用性,不喜欢“上纲上线”。
第4页共8页B.广东人常常“得风气之先”,又常常“开风气之先”,做事讲实效,不喜欢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