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一、《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总体说明《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

它以一般教学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数学教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综合研究数学教学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

本大纲的编写,依据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较系统地体现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与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

二、教学目的《数学教学论》是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教学论知识和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论》不仅阐述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特别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若干重大而基本的问题,而且阐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而基本的理论,包括现代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学目的、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评价、数学思维与能力培养、数学问题解决、数学的逻辑基础、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讨论、自学辅导、课题研究性学习等。

五、课时安排《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时数为54学时。

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4。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奇,《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1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七、教学实施纲要第一章作为课程的数学教学论1、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论的结构内容,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数学教学论的结构内容及其产生与发展。

(2)掌握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学论的结构4、数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5、讨论内容:数学教学论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6、作业练习:查阅相关参考文献7、教学学时:2学时第二章国际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1、教学内容: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2)结合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重点思考我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3、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4、教学方法:讲授及文献阅读5、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1、教学内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20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总结评价2、教学目的要求(1)系统认识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

(2)重点认识20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总结评价。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改革评价4、教学方法:讲授及阅读5、教学时数:2学时第四章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教学内容: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目标与学段目标。

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状况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

(2)全面认识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目标与学段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新课程目标结构4、教学方法:讲授及讨论5、教学时数:4学时第五章《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1、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

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2)重点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

3、教学重点难点:《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4、教学方法:讲授及讨论5、教学时数:4学时第六章现代数学教学观1、教学内容: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确立“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强化学生应用的意识;数学素质教育。

2、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数学教学的本质和确立“大众数学”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2)充分认识强化学生应用的意识;全面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必要性。

3、教学重点难点:“大众数学”教育观念的意义4、教学方法:讲授及文献阅读5、教学时数:2学时第七章数学教育目的1、教学内容:数学教育目的概述;数学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我国“数学教育目的”提法的变迁及其评价;数学教育目的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数学教育目的和数学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2)全面认识我国“数学教育目的”提法的变迁及其评价。

(3)正确理解数学教育目的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数学教育目的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的关系。

4、教学方法:讲授文献阅读5、教学时数:2学时第八章数学教学的内容1、教学内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原则(2)重点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3、教学重点难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原则。

4、教学方法:讲授及讨论5、教学时数:6学时第九章数学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分析;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数学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控制。

2、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分析和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2)了解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和数学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控制3、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学活动的最优化控制4、教学方法:讲授及讨论5、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章数学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现代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征;2、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2)了解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3)全面认识现代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4、教学方法:讲授及课堂观摩5、教学时数:2学时第十一章数学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1、教学内容;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活动课的意义;数学活动课的开展;4 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数学活动课的意义。

(2)了解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和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3、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的组织、数学活动课、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4、教学方法:讲授及课堂考查5、教学时数:2学时第十二章数学教学评价1、教学内容:数学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评价的新理念与实施;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数学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

(2)了解评价的新理念与实施。

(3)重点掌握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3、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4、教学方法:讲授及课堂见习5、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三章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1、教学内容:数学能力及其结构;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2、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数学能力及其结构。

(2)重点了解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3、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能力结构4、教学方法:讲授及讨论5、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四章数学问题解决1、教学内容:什么是问题与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数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教学目的要求(1)全面了解问题与问题解决。

(2)深入认识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3)了解数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4、教学方法:讲授及讨论5、教学时数:4学时第十五章中学数学逻辑基础1、教学内容:概念及其定义;判断与命题;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数学推理与数学证明。

2、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概念及其定义、判断与命题的基本结构。

(2)了解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3)掌握数学推理与数学证明的形式与结构。

3、教学重点难点: 概念及其定义、判断与命题的基本结构;数学证明的形式与结构4、教学方法:讲授及课堂见习和教学实践5、教学时数:10学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