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发展

第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发展


资料
一是发展=经济增长的发展观; 二是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 三是发展=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 四是发展=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上,大体上 也经历了与国际社会相似的阶段。科学发展观吸收了当代发展 理论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总结了国际社会发展实践的 经验教训,借鉴了国外社会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
反思:中国的比日本大30倍(国土面积 ),人口多十倍以上,可是,人均水平 是日本1970及1971年得水平, 真正的挑 战还在后头!——矢光投资董事长 黄辉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党自身的变化:党的发展变化对自身建设提出新要求
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党的干部队伍正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 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形成的条件 提出的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其二,地区、城乡发展失 衡。一是城乡结构失衡。 农民是最大的弱势群体; 二是地区发展失衡。中国 地域广阔,区域较多,发 展长期的不平衡。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形成的条件 提出的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怎么办?——中国
时至今日,有关大学的话题丝毫没有减少:大学校长如何当 ,大学精神哪里来,学术腐败怎么除……大学,被寄予诗性 的守望,绵长的期许,也承载着淡淡的忧伤。 当我们欢庆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并拿到规模世界第 一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就业难的困惑。 在描绘中国教育未来10年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中,教育公平 的理念贯穿始终,显示出党和政府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态度 和决心,让人们进一步看到了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景。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是 党和政府的不变责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9•5%,大大高于同期发 达国家年均2•5%和发展中国家年均 5%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高于世界平 均增长4%左右的速度,成为世界上 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国GDP首超日本,带来的思考?
据日本共同社2月14日消息,日本内阁 府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 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 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
“房地产”改革——鹿城广场(引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现实和历史的坐标看, 我国楼市调控已进入“攻坚期”,房地产改革正在“ 过大关”。
“两会”对于房市的政策
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 出,“逐步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 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 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实现广大群 众住有所居。” 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城 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 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
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 观的根本依据 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 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 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江泽民简介 • 他从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 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 大学电机系。1955年赴前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 厂实习。1989年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 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11月在中共 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 席。1990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 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3年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案例:“他改变了中国”
1.名牌大学,每年投资高达百亿 2.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3.美国于1996年颁布了《成人教育法》, 要求所有企业每年至少拿出员工工资总额1% 以上的经费用于员工的教育和培训, 而联邦政府允许企业将这部分开支列入成本 ,免予征税。
看看他们的成
德国和日本
德国:完善学校企业“双轨
”人才培养模式 1.所谓双轨制是指职业学校 和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专业 技术人才的教育体系。学生 在校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在企 业接受相应的技能培训,保 证学生在毕业时就已具备相 应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2.年轻人不上大学也可以成 为掌握高级专业技能的人才 。 日本:从义务教育抓起 1.培养高层次人才应从义务 教育阶段抓起,免费。 2.要求全国的中、小学制定 各种教学方针,让学生们了 解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 等各领域人才的成长历程, 拥有各自的理想和目标。 3.实行长期实习制度,便于 大学与企业之间沟通和协调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岗职工再就业
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 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 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理念。
二战后,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 资源和环境代价。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 回答,先后形成了以下发展观:
发展过程
• 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 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指导意义 和根本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 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 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 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 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 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 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其三,资源、环境压力过 大。我国历来称为地大物 博,可是这些年来,从教 科书本上却再也看不到这 个词语了。环境资源的大 量利用,导致了了我国资 源短缺,环境恶化。
一、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 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 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 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 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 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 治、文化利益。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现实基础
•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区域性差距 开放水平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1、形成的条件 提出的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其一,经济、社会发展 失衡。改革开放30年经 济发展有目共睹,社会 发展成为短腿。
发展过程
•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 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做到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 政之基、力量之源。 • 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寻常建党8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 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 随着党的90华诞临近,广东省高州市“三 个代表”红色之旅越发火爆,游人纷至沓 来。高州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的“红荔阁 ”旁,江泽民同志亲手种下的“中华红” 荔枝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 首次提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 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国际背景: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政治格局在多极化中曲折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国内背景: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加入世贸正在带来深刻影响
物质利益的多元化日趋明朗 社会正在发生广泛深刻变化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 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 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 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