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辨析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的、观点来指导革命、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并且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并进一步根据实践的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2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社会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3.如何理解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经济规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的条件下,我们党提出的指导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应对当前国内、国际环境的需要,是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自觉用以指导实践,适时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是要从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创新成果准确鲜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学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综合了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并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样,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个一”,就成为鲜明的、贯通的、完整的统一体。

二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三个方面的新的伟大觉醒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这就表明,党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通过思想理论上三个方面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实现的。

三是要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从一以贯之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又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这就告诉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既是从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个角度来说的,又是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和连贯性的有机结合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这个角度来说的,更重要的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新的实践中所体现的巨大威力这个角度来说的。

因此,毫无疑问,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5.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性质;改革是一场革命;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三步走发展战略"、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一国两制"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等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广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这是这一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它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6.邓小平完整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什么时候?邓小平完整的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一文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此前也阐述过社会主义的本质,也都没有上述这么完整、准确。

南巡谈话中是对以前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

7.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8.你认为我国下一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我认为依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因为农业是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脆弱。

城乡差距依然非常大。

新农村的建设有其现实的必然性。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因此,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9.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框架是怎么构建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但是,怎样才能巩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呢?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93年11月召开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蓝图作出全面规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建立新体制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什么?市场机制的是“看不见得手”他的作用实质是调节市场。

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开发挥作用。

还配合“竞争机制”等机制。

在我国,市场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作用是配合我国宏观调控,稳定市场,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11.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

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12.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是什么?立足点: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因:(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

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做外国的附庸,决不吞下外国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2)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依靠别人,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

(3)强调自力更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可以激励全国人民的智慧,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把人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

(4)从发达国家取得外援(包括资金和先进技术)要付出代价。

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些人还是老殖民主义者的头脑,总想卡住我们的脖子,不让我们得到发展。

有些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总是以“援助”为幌子对别国内政和经济生活乱加指责、干涉,甚至搞“西化”、“分化”破坏活动,企图搞垮、搞乱受援国。

所以,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绝对不能动摇的,这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