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 (29)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 (29)

《桥》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用心触摸文句,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把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

3、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4、借助文本唤醒真情,关注生活,感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词句,感受老汉临危不乱、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崇高精神。

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要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村庄和一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板书课题: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识字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
拥戴清瘦揪出
请你来,你读的很准确!大家看这个字“肆”,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呢?这个字主要用在票据和钞票的记录上。

这个字在字典中有这么几种解释“放肆”中应该选哪一个呢?
2、写字
在预习中老师发现“肆”字比较难写,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个字哪个笔画比较多?注意看老师板书,(强调横的间距均匀),请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单上写两个(提醒写字的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写完的同学请坐好!刚才看到同学们的字写得都很规范,相信课文预习的也不错。

三、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概括的很全面,很准确,咱们在概括文章大意时也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


四、研读感悟
(一)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1.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洪水,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找生汇报,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句子投到屏幕上,请大家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个句子最令你触目惊心呢?
谁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说是洪水来势凶猛。

这种凶猛的感觉,你是从哪几个词语中体会到的呢?泼,倒。

那你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这两个字呢?泼水,倒水。

嗯,我要问你,如果是“一滴水”可不可以用泼,倒呢?那的是?我听明白了。

也就是说泼和到的时候是水量很大,水势很猛。

在这里是来表现雨水的大而猛啊!(你很注意体验生活!)
现在,你能不能读出雨水大而猛呢?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洪水来势汹汹的情景。

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两句话,不仅描写出了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

同学们看,有时候短小、精炼的句子,往往更能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这也是本文语言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板书:语言精炼)。

2.继续交流感受
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请你再读。

恩,我体会到了洪水的凶猛。

可你觉得这是人在跳舞吗?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请把这种恐怖的感觉带给大家。

请你再来读,恩,我仿佛看到死神的步步逼近。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这种笑声使人毛骨悚然。

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作者就是用这字字千钧,凝重洗练的语言向我们呈现出了大洪水凶猛可怕(板书)的场景,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再来读这几句话。

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

我们看到村民,(出示描写村民逃生的句子)读。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惊慌失措、混乱不堪、)的村民。

是啊!当死亡的威胁越来越近,逃生的本能使人们失去了理智,人们惊慌失措,但有一个人是那样镇定自若,他是?。

在惊恐不安的村民眼里他像?。

(二)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比较:看到山,你想到哪些词?把清瘦的老汉比作了一座山,这不矛盾吗?为什么?生说,他有威严,有威信,受村民拥戴。

你是怎么知道的?威信如山!
联系村民逃生的慌乱。

他就是救命的靠山!你很会读书。

通过联系上下文就有助于我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板书:沉着镇定。

面对着凶猛可怕的洪水,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却是那样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让我们再一起感受老汉如山的形象。

2、出示: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通过你们的读,一个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的老汉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

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15-27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句子。

谁来读一下?你找到哪句?生读。

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这几句描写了老汉,小伙子哪些动作?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把小伙子揪到死亡的边缘。

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
可以看出?(突然,冲)从“揪”这个字你体会到老汉的?请你读出老汉的。

这真是果断地一揪、坚定地一揪!
结合当时的环境,你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个豹子。

我们能够看到当时情况已经.....,老汉已来不及犹豫,这一揪更能表现老汉果断坚定的形象。

同学们,这就是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环境衬托(板书)
我们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这两句:
出示: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此时的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

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

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
3、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才明白老汉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这样结尾你想到了吗?不得不说作者的构思巧妙。

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我们就更能理解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

出示:15-27自然段
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板书: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等)
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不忘初心,忠于职守,他是无悔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

在生死关头,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他就是那座引领村民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

(补充板书)
五、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你就是被救村民中的一员,当你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老汉墓碑前,此时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呢?请你拿起的手中笔记录下对老汉的怀念。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六、作业
1.《伦敦地铁大火灾》
2.《诺曼底号遇难记》
板书设计:
16.桥

无私无畏语言简练老汉沉着镇定环境衬托
不徇私情构思巧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