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的教育哲理故事

经典的教育哲理故事

经典的教育哲理故事导语:高经典的教育哲理故事,其实,打败自己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

走进星星的世界,往往就能找到生命的依归与生活的目标,请不要抱怨环境让你无法一展长才,并努力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闪耀星星。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美丽的歧视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打击。

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正处于这种境地。

而我则考上了京城的一所大学。

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日大伟忽然在校园里寻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

"祝贺你——"我说。

"是该祝贺。

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

有一次那个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

那会儿我正读一本武侠小说。

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

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

’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教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

’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

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天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3年后,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

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

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了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最不用功的学生。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考上大学,我头朝地向下转三圈……’""后来呢?"我问。

"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了女友优闲地购物。

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伟突然泪流满面。

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一直回味着大伟所遭遇的满含爱意却又非常残酷的歧视。

我感到,那"歧视"蕴含着一种催人奋进力量。

对大伟和那位埃菲尔铁塔下留影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张老师的"歧视"肯定是最宝贵最美丽的。

书外人语:知耻而后勇,有痛的感觉就没有失去生命力。

锥子扎不出血的麻木,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灵的死亡。

2、人生最好的教育一一个青年来到城市打工,不久因为工作勤奋,老板将一个小公司交给他打点。

他将这个小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打,业绩直线上升。

有一个外商听说之后,想同他洽谈一个合作项目。

当谈判结束后,他邀这位也是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商共进晚餐。

晚餐很简单,几个盘子都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只小笼包子。

他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外商当即站起来表示明天就同他签合同。

第二天,老板设宴款待外商。

席间,外商轻声问他,你受过什么教育?他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

父亲去世后,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

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端起酒杯激动地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一个人受过苦,便知道珍惜;一个在贫寒中长大的人,不会不知道勤俭的重要;一个自小就知道努力做事的人,不会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贫穷中什么也学不到,而且失去了人的自尊。

二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读书,成绩也很一般。

她得知妈妈患了不治之症后,想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希望利用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挣一点钱。

她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韩国经理看了她的履历,没有表情地拒绝了。

女孩收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站起来,觉得手被扎了一下,看了看手掌,上面沁出了一颗红红的小血珠,原来椅子上有一只钉子露出了头。

她见桌子上有一条石镇纸,于是拿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

可是几分钟后,韩国经理却派人将她追了回来,她被聘用了。

一个在爱中长大的人,他最好的回报也是爱。

当爱促使一个人去做他很难做到的事情时,这足以证明爱的力量!在一件很细小的、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也能体现出对别人的体贴和关心的人,他所受到的爱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三有一个岗位需要招人,先后来了四位应聘者。

在招聘条件一栏中,有一项条件是必须具备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前三位应聘者都称自己有类似的工作经验,但面对应聘者的考问,很快显示出自己对这一行的无知。

最后来了一位男学生,他坦率地对招聘者说,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并且有信心经过短暂的实践后,能够胜任它。

招聘者毫不犹豫地录用了他。

此后他和那个招聘者曾经有过一段对话,招聘者问,很多求职的人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都不诚实,你为什么能够诚实相告呢?他说小时候有一次他捡了钱,奶奶问时,他撒了谎。

奶奶朝他的屁股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然后告诫他:"穷不可怕,只要你诚实,只要你诚实,你就有数!"他永远记得奶奶说的这句话。

试想一个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只能依靠骗来获得众人信任的人,他能行得远吗?一个诚实的人,其实是最具有勇气的。

他必须敢于面对事实和真理,当别人含含糊糊、唯唯诺诺的时候,勇敢地指出真相。

诚实比一切智谋都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书外人语:把孩子送进学校,只是去学习一些知识,而做人最基本的东西不一定是在课堂上学到的,父母千万不要忘记教给孩子一些书本外的东西,并且要以身作则。

3、好老师与好学生1960年,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他让校长把三位老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

为了奖励你们,今年我们特别挑选了三班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

这批学生的智商比同龄孩子都要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成绩。

"老师们表现出掩饰不住的喜悦。

临出门时,校长又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一年之后,这三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数值高出两三成。

这时候校长才告诉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而只是随机抽选出来的普通学生。

三位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只有归功于自己教得好了。

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三个也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

但整个结果就如博士所料;这三位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充满了信心与自豪,工作中自然也就格外卖力,学生知道自己是好学生,肯定会努力学习,结局自然就皆大欢喜,全都真的优秀起来。

书外人语:别人的表扬与期待,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都会使普通的日子变得阳光灿烂。

你妨一试。

4、左手与右手故事发生在小学校里。

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时候,一个同学总是举手,可老师叫起他来的时候却答不上来,引得下面的同学窃笑不已。

课后老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同学会在课下叫傻瓜。

于是,老师就和他约定,当他真会的时候就高高地举起左手,不会的时候就举起右手。

渐渐地,这名同学越来越多地举起他骄傲的左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回答出老师的课堂提问,这个原来极有可能在太多的嘲笑中沉沦的孩子也由一个差生转变成了一个好学生书外人语:被重视、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对成长期的孩子尤其重要。

近年来经常看到报上关于一些教师恶劣行为的报道,让人激愤难当。

一个缺乏爱心的老师会毁掉一个或几个孩子,这样的老师多了,就会毁掉民族的希望。

教师是阳光最灿烂的职业,教师的不称职应是阳光下最让人痛心的不称职。

5、分餐的启示1980年,某农村中学学生食堂,由于条件艰苦,只能蒸饭,于是8人一组吃桌席。

在那个勉强能填饱肚子的年月里,由于掌握分餐的权力,席长的职位是举足轻重的。

在竞选这一职位的方式上,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给班主任老师留下了难以抹灭的印象。

班长说:"我一定保证公平,当有同学不满意时,我愿意第一个与他交换。

"班长以后也确实这样做了,并因此每期都被评上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生。

而团支部书记则说:"我首先也保证公平,但我将把我这一席人的学习、纪律、清洁等进行综合打分,然后按总分的高低决定端饭的顺序。

"团支部书记以后也确实这样做了,他这一席人成了班上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他每期同样也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或三好生。

两人步入社会后,班主任老师收到他俩的来信,不过一封是来自监狱,另一封则来自一家大公司。

班长的信里有这样几句话:"我每顿靠端少的那一份饭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心。

然而,我却因此品尝到了作秀的甜头。

"而团支部书记的信里也有这样几句话:"我们通过竞争去赢得端第一的权利,自然就获得了最丰厚的那一份。

从此,我们都明白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分餐本是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却带来两种相反的结果——一人学会了虚伪;一人从中懂得了奋斗的道理。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甚至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最平常的举止,一个最不惹人注意的眼神,都可能对他们的一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如果生活在谎言和欺骗中,就可能学会虚伪;学生如果生活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就可能学会上进;学生如果生活在自私吝啬中,就可能学会不择手段;学生如果生活在慷慨和温情中,就可能学会奉献;学生如果生活在仇视和猜忌中,就可能学会逆反;学生如果生活在包容和友爱中,就可能学会坦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为学生打造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构筑什么样的心灵平台呢?这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味,深深思索。

6、老师的眼泪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只是个普通班,比起由尖子生组成的六个实验班来说,考上大学的机会不多,因此除了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很努力外,大多数人都等着混个文凭,然后找个工作。

我们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是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他非常敬业,每日催着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业作业再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