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课程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课程


1、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设立一系列有 难度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知识,培 养创造性。
注意: 提问不要流于形式,不为提问而提问。 问题应该具有争议性、启发性,有一
定的难度且不超出学生的能力。
2、补充知识、引导学习: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联系知识体系中
努力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
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
具有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态度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创造 渴望。
二、心理沟通
师生间良好的心理沟通是融 洽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目标、满 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创新的重 要手段。
二、心理沟通
1、师生心理融合的沟通 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拉近
不利于学生创新培养的教育观念: 过分追求成功 以同龄人的行为为楷模 禁止学生提问 权威式教育
2、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兴趣单一的教师,很难拓展思维,
影响教学艺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 培养、创新动机的激发。
3、确立新型的师生观
旧观念:“教师是权威”
优质课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的价值观”上获
得整体发展。
优质课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求实:内容准确扎实,信息量大,
具有科学性。 求新:内容有机联系较新的科学技
术成就和前沿性知识,富时代精神。
优质课对教学形式的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最佳
教学艺术形式,活泼生动,富于启发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第四章 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点
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占有主导地位。
创新教育的各种途径和措施,都需 要教师去落实。
教师与学生的师承关系决定了教师
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第四章 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点
创新型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掌握
创新型教学方法,讲求教学艺术,形成
自己的教学特点,激发学生创造性动机,

人生只有必然,没有偶然。。22.3.222 2.3.22T uesday , March万不 要不知 不觉。 。15:54: 5015:5 4:5015: 543/22/ 2022 3:54:50 PM
培养具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的创新型学生。
一、创新意识
1、创新意识 2、广泛兴趣 3、新型师生观
一、创新意识
1、创新意识 人有目的的创立或创造新事物
的精神,它是在旧事物不适应新时 代要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革新 并扬弃旧事物的思维过程。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会不断
探索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景: 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
过努力去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 学习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在课堂中创设问
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需要, 从而诱发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营造一 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氛围。
三种创设问题的教学方法: 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补充知识,引导学习 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的上下知识点和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引导学生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传
授新知识的目的。
注意: 加强相关知识的联系 理顺学生的知识结构
3、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以富有感情色
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
维,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心中的疑问,从而达
优质课教学过程的标准 引导性:强调学生主体性,反对过分
偏重讲授知识。 研究性:强调学生研究性学习,反对
被动学习。 合作性:强调合作教学。
2、发挥良好的教师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师生心理关系的影响 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自身条件的影响
3、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心理氛围影响优质课的效果 教师是课堂心理氛围的制造者之一 学生也会影响课堂心理气氛
方法障碍: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沟通:给予方法的指导
例子:阅读方法 概览、粗读、细读、提要、检测
思维障碍:固着思维、认知能力障碍 沟通:帮助开拓思维、理解并给予特
殊帮助。
3、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沟通 动力障碍 意志障碍 行为习惯障碍
动机障碍:缺乏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或外
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新教育事业中。
如果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就不可能产生
创新动机、不会有创新活动,不能感染
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不利于创
新型学生的培养。
具创新意识教师的做法: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活泼课堂氛 围,鼓励引导学生勇于提异议,提 倡学生快乐学习。
到传授新知识的目的。
4、教学中常见的创设问题情境形式: 日常生活现象 探索性实验 图表
四、创造优质课
优质课是教学艺术性和科学性 的结合,是创新型教师对课堂教学 最优化的追求,创新性教学的体现。 在新教改的今天,教师应强化创造 优质课的意识。
1、优质课的要求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心理距离、形成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 关系。 可用严肃话题轻松化、结合学生 喜欢的事物、多鼓励表扬等沟通方式。
2、智力因素的心理沟通
知识障碍 方法障碍 思维障碍
知识障碍:缺乏相应的旧知识 新知识需与旧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
学生才能获得新知识。 沟通:了解学生缺乏的知识,帮助其获
得或回忆,从而学习新知识,最终形成 良好的知识体系。
部动因,是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 通过成就动机、学习兴趣等培养,激
发学生的高内部学习动机。
意志障碍:学习难坚持,有较高畏难情绪 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能力感、讲述学
习的意义和教学目标,不断鼓励支持等方 式,引导学生坚持学习。
行为习惯障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运用一些行为矫正方法,帮助学生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观念:“合作”、“互尊互爱”
强调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相互合作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对学生充分信任
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后进生:
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多一点信任和支持 多一点表扬和鼓励 多一点温暖和体贴
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师特征(恩田彰,
1987):
自己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