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分析二、生产过程危险辨识分析三、生产设施、装置的危险评价分析四、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分析小结五、具体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六、风险评价一、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分析一、危险、有害因素烟台昌霖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醇酸漆、工业防腐漆的化工企业。
主要的危险场所有甲类原料储罐区、成品库等。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主要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加以辨识和分析评价。
二、危险物质特性分析评价及本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和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危险物质分类原则,对本企业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中涉及的危险物质进行分类、确认和分析,并按照生产和储存场所的情况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析。
1)危险有害物质分布和特性评价分析(1)危险物质的分布按照本企业油漆生产工艺及配方的需求,油漆的生产过程主要应用的原材料为各类树脂、溶剂油、豆油、200#、二甲笨、甲苯等。
主要产品为:醇酸清漆、工业防腐漆等。
其中使用的原材料大部分属于乙类易燃液体,有200#、二甲苯。
产品主要填料有:钛白粉(属非危险品)、滑石粉(属非危险品)、沉淀硫酸钡(属非危险品)及少量着色颜料。
填料与颜料与上述有机溶剂混配而成为产成品,其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乙类或丙类物质。
因此,火灾是本公司首要预防和回避的危险。
本公司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物质和分布情况如下:A.易燃物质:本公司用于涂料生产的原材料和产品主要属于易燃物质,具体的基本危险特性如下:(2)中间产品以上有毒物质除钛白粉、氧化铁红粉外都是易燃溶剂和易燃物质。
由于公司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没有完全封闭,在生产车间分散,砂磨和包装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溶剂的蒸气,在投料时应该注意预防吸入有害气体。
(2) 危险物质危险特性本公司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物质特性详细情况表如下:2)重大危险评价分析(1)评价分析相关依据和有关定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主要依据是国家GB18218-2000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文件要求相关的定义如下:a.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b.单位unit: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c.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d.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e.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动、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f.生产场所work site: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
包装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g.贮存区store areel: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a.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b.重大危险源的分类: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按GB18218-2000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和《指导意见》的规定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d.贮存区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
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GB18218-2000和《指导意见》的规定。
e.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0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以下公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3)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根据本公司的资料,该项目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要求,本公司在生产和储存的物质中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名称。
临界量和实际储存量,见下列表:重大危险源的判定(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辨识: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辨识: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蒸汽锅炉列入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
经查实,公司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为0.98MPa,且额定蒸发量为0.5t/h,未列入重大危险源申报范二、生产过程危险辨识依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分类,通过分析生产车间和仓库的工艺过程以及生产辅助系统,储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触电、火灾、容器爆炸、化学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噪声伤害及粉尘伤害等10类危险因素。
其中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是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
通过对本公司现场检查和对本公司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详细分析过程如下:一、火灾、爆炸危险因素分析根据基本物料的危险特性分析可知,本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具有以下特性,处理不当会产生火灾、爆炸事故。
(1易燃、易爆性本公司使用到的原料中溶剂原料大都属乙类或甲类火灾危险物质,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2易扩散、泄漏性在贮存、装卸及生产过程中,二甲苯的粘度小,易流淌,容易引发泄漏事故。
一旦泄漏,在环境温度下容易产生大量的易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向周围扩散,从而增加了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3)易挥发、蒸发性二甲苯等溶剂易挥发,如防漏措施不当会使空气中积聚大量易燃气体,遇明火、高热等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4)易积聚性在常温、常压下,二甲苯的蒸气的比重比空气重,因此一旦发生蒸气泄漏容易滞留在地表水沟、下水道、电缆沟及低洼处的生产环境和工作区(如配电室等电气危险场所)引起电气和大面积的火灾和爆炸。
(5)易产生静电的危险性有机溶剂的电导率一般比较低,在管道和阀门、泵等设备内流动时,很容易产生和积聚电荷,而且消失较慢,静电放电是导致生产过程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公司使用压缩空气输送易燃液体,输送过程中容易积聚静电,应加强防静电的相关措施,如做好输送设备和输送容器的静电接地等。
本公司使用的原材料的以上特性是造成在贮运、装卸、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危险的内在原因。
易燃液体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设备、设施、管道泵中均存在,如果由于设备原因发生泄漏和跑冒现象,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此外,由于电气设备设计选型和安装不符合防爆电气的规范和要求或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过载,散热不良、漏电等均能导致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故障产生电火花,雷电致电、静电火花、维修工具不符合要求而产生火花等都可能引起车间或库区储存易燃液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本公司中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工序和场所见下表:生产过程中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二、中毒、窒息危险因素分析本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如甲苯、二甲苯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毒性,对呼吸道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
如果车间的作业人员长期直接暴露(没有防护措施)在该物质存在的环境中可能会引发中毒事故,主要原因有:(1) 车间内通风不畅或机械通风设施出现故障,使有毒物质在车间或局部的窒息性物质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22-2002)》的规定标准,引起人员不适,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等,国家有关标准将本公司涉及的有毒物品性质整理如下:各种毒性物质与粉尘的容许浓度及毒物危害程度分析表:注:1.)毒性分级主:I---极度危害II---高度危害III---中度危害IV---轻度危害2.)毒性分级的标准依据是:“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根据以上表格分析可知,本公司涂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基本属于“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如果防护措施得当,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不大,但是操作人员应引起注意。
(2)如果车间员工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佩戴过虑式防毒口罩等)或防护用品保养和维护不够导致失效。
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有毒物质浓度超标时就会导致中毒、窒息事故发生。
(3)发生物料泄漏时缺乏危险、有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从而引起人员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中毒事故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发生有毒溶剂的大量泄漏,主要原因分析如下:a.工艺设计不合理工艺设计上的缺陷或失误通常体现在:所有投料、搅拌、研磨等工序完全暴露在空气中。
b.从业人员违章作业违章表现在:1错误操作、错误指挥或操作失误;2不熟悉操作规程或不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作业;3各作业环节之间缺乏联络和衔接的情况下擅自操作;4思想麻痹、粗心大意;如对砂磨温度控制不合理,温度过高就有可能形成大量有机溶剂蒸气。
c.企业安全管理不善安全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1未能制定严格、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或执行力度不够;2对储运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缺乏认真的检查分析和评估;3对物料性质(理化性质、危险特性)缺乏了解;4对生产设备设施存在的质量缺陷或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理。
三.电气事故危险因素分析按照电气事故的类别将本公司的主要电气危险因素划分为:触电、雷电危害、静电危害等3大部分。
(1)触电危险触电事故的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
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a.电击1分布: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照明线路及照明,生活用电(如饮水机、空调)等,上述环节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
2伤害的方式和途径:伤害的方式: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引起的可感知的物理效应。
电击对人体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强度、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