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式中:γ——体膨胀系数;V0——起始温度下的原始体积; △V——试样在温差△T下的体积变化量 △T——试验温度差
17.1.2热机械分析(TMA)
1.定义: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在非振动负荷下的形变 与温度关系的技术。 负荷方式: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和针入等 2.测试原理 与线膨胀测量相似,差别在于TMA必须施加或多或少 的静态外力; TMA的响应是膨胀行为和粘弹效应的 加和

t 0G' sin t 0G "cos t
0 其中: G ' cos —储能模量 0
模量是复数,
G* G ' iG " tg G" —损耗因子 G'
G"
0 sin —损耗模量 0
17.2动态力学热分析
动态力学曲线提供了材料的力学状态、力学性能和多 重转变与温度关系等信息。
所需试样量少而获得的信息丰富; 材料结构-分子运动-加工与应用 动态测量结果
17.2 动态力学热分析
17.2.3测试原理
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或应变) 作用下的应变(或应力)响应。 以动态剪切为例: t 0 sin t
对于粘弹性材料
t 0 sin t t 0 cos sin t sin cos t
17.2.4 动态力学试验方法
按形变模式: 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和弯曲等; 按振动模式: 自由衰减振动、强迫共振、强迫非共振和声波传播等
自由衰减振动法:
在扭转力作用下自由振动时振动周期、相邻两振幅间的对数减量 及它们与温度的关系。 扭摆法:适合于能支撑自身重力的试样;(-185~250℃) 对数减量Λ:
17.1.2热机械分析(TMA)
形变-温度曲线测定法(拉伸或收缩热形变试验、切 变模量软化温度试验和针入度试验)、定温下的形变 (或应力)-时间曲线测定法(应力松弛和蠕变试验) 3.热机械曲线
非晶态无定形线型 聚合物的形变-温度曲线
Tg
ε
Tf
T/℃
17.2 动态力学热分析
17.2.1定义(ICTAC) 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 在振动负荷下的动态模量和(或)力学损耗与温度关 系的技术。 扭辫分析(TBA):将试样涂覆于一根丝辫上,在程 序控温下,在一种特殊条件下进行测量的动态力学热 分析。 17.2.2特点:
强迫共振法
指强迫试样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恒幅力作用下发生振 动,测定共振曲线,从共振曲线上的共振频率与共振 峰宽度得到储能模量与损耗因子的方法。 A 共振峰宽度:共振曲线上 2 处所对应 A 的两个频率之差 f f2 f1 ; 储能模量正比于 f ri2; A 2 损耗因子正比于fi f ri 振簧法 温度范围:-150~300℃; f1 f r f 2
17.1静态力学热分析
17.1.1热膨胀法(TDA) 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在可忽略负荷时的尺寸与温 度关系的技术。 膨胀或收缩 在仅有自身重力条件下 体积或长度变化 各种类型相变(固1→固2) 线胀系数、玻璃化转变温度、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 -150~2500℃
17.1.1热膨胀法
1.线膨胀系数 ⑴定义:温度升高一度(℃)时,沿试样某一方向上的 相对伸长(或收缩)量, L L0 T ⑵测定方法 无相变时:T1→L1,T2→L2;L0=L1 T1~T2的选择:-30~30℃(美);室温~80℃(日) 0~40℃(中) 有相变时:连续升温;确定不同温区的线膨胀系数
17.1.1热膨胀法
⑶TDA原理示意图 测量试样分子对热能引起的变化的响应; 晶体结构、晶格振动及物理和化学状态 的改变 ⑷热膨胀曲线 △L/μm PS:真空,5℃/minBiblioteka Tg=100℃T/℃
17.1.1热膨胀法
2.体膨胀系数 定义:温度升高一度(℃)时,试样体积膨胀(或收 缩)的相对量,
V = V0 T
P
ln A0 ln A1 ln A1 ln A2 A A ln 0 ln 1 A1 A2
A0
A1
A2
G’由曲线求得,与1/P2成正比;
G" G '
t

tg


扭摆式DMA示意图及自由衰减振动的振幅时间曲线 1.上夹具(固定) 2.试样 3.摆锤 4.下夹具 5.关心摆杆
不同交联度的酚醛树脂的扭摆曲线 图中数字表示固化剂六亚甲基四胺的质量分数;1dyn=10-5N
自由衰减振动法:
扭辫法:基本步骤与扭摆法相同;试样截面不规则 通常以1/P2表征试样的刚度,以Λ表征试样的阻尼; 扭辫法的优点: 试样制备简单; 适用的模量范围更宽; 温度范围:-180~600℃ 自由振动的典型频率范围:10-1~101Hz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材料学院 杨光 主要参考书:
高家武 主编,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北京理工大 学出版社,2006.
17. 静、动态力学热分析
测量物质在静态或动态负荷作用下,力学量随温度的 变化
按测定时的负荷分类: 近于零负荷:热膨胀法(TDA) 静态力学热分析 静态负荷:热机械分析(TMA) 振动负荷: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和扭辫分析 (TBA)
均相非晶态线形高聚物典型的DMTA温度谱
强迫非共振法
其他试验模式:应力控制下 ⑴多频温度扫描(一次试验得到多个频率下的DMTA谱) ⑵蠕变/热机械分析 ⑶应力松弛(应变控制下的静态模式) 形变模式: ⑴单/双悬臂梁 ⑵三点弯曲 ⑶拉伸 ⑷压缩(软材料) ⑸剪切
共振曲线
强迫共振法中常用的形变模式和试样夹持方式
强迫非共振法
指强迫试样以设定频率振动,测定试样在振动中的应 力与应变幅值以及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相位差,按定义 直接计算储能模量、损耗因子等参数。 DMTAⅣ型:0.001~318Hz;-150~600℃ 试验模式:应变控制下
⑴单点测定(温度、频率、应变) ⑵应变扫描→试样载荷或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⑶温度扫描→试样的特征温度 ⑷频率扫描(最常用的频率范围0.01~100Hz) ⑸频率-温度扫描(时-温叠加TTS软件) ⑹时间扫描→材料的反应动力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