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职业倦怠的有效调适方法通过学习,确实给我有很大的帮助,为我解决了以前很多的心理问题。

我会运用学到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积极的工作态度通入到工作中,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更有进步,更有特色。

首先我谈谈教师角色冲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1、应试压力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作业压力大。

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月考······使教师工作负担增加,甚至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相比。

单元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考完试后学生的比较、班级间的比较、教师间的相互比较,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总怕掉在别人后面,给自己增加无形的压力,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而现行的考核评价制度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仍然是以分数、升学为终极的考核目标。

尽管在高喊要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但是初中升高中看的是分数,高中考大学看的仍然是分数。

2、身兼数职的压力。

每一位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有可能常常担负多个学科教学和行管人员等角色。

并想将每项工作做得令人满意。

当一个人身兼几种角色时,由于缺乏时间与精力,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角色所提出的期待。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以教学为主,以德育为重,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作为管理者要求他以管理学生为重,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变换角色,如果不能够及时改变并调整角色行为,就会出现并加重角色冲突。

正是由于多重角色的沉重压力和不断加剧的角色冲突,使教师无法承受 .2、社会舆论压力。

教师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政治家从战略的角度指责教育没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企业家从增强经济竞争力出发,批评教育没能培养出有高度专业知识技能和适应能力的人才;科技界反映教育没能在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找到平衡;社会指责当今青少年道德水准下降,责任心不强,家长抱怨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高水平的教育和理想的发展。

而这些指责更多的是指向学校和教师,使我们在教育目标、结构、体制、课程、方法和知识能力、精神、道德等方面面对着巨大的压力。

当社会普遍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又转化为对教师的过高期盼。

职业的要求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无形中成了教师无法摆脱的心理负担。

可以说,“教师”这个名字本身即是荣誉与压力的双重来源。

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重点校与非重点校,城乡间的差异,普通学校教师的所做工作与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分配不公平,教师的心灵的扭曲;课改的困惑,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

而最终结果就很可能使教师走向抑郁。

3、经济收入的压力。

由于教师的经济收入低,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是低的,所以优秀的大学生都不愿报读师范院校。

教师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例,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一部分“跳槽”,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浪潮下,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师头上罩着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环,再没人喊“臭老九”了,但仍没有改变教师是“相对弱势群体”的命运。

有些人喊着“尊师重教”的响亮口号,但就是舍不得为教师办实事。

可以这样说,在“尊师重教”的问题上务虚不务实,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危机,社会的繁荣进步、国家的兴旺发达就会受到影响。

更为恼火的是,教师在社会地位本身就不高的情况下,社会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有失公允、近乎苛刻的要求,必须是表率,必须是典范,处处谨慎,时时提防,学生成绩差是你没教好,学生品行差是你没教育好,学生出了安全事故是你没管理好······如此等等,这让教师活得很累,觉得这差事太没意思。

4、成就感的压力。

我国的城乡差距特别明显,矛盾十分突出,反映在教育上,特别是城乡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城市学校的硬件设备、师资力量都远远优于农村学校,所以农村的优生大量流向城市,特别是农村初中学校,“普九”之后,仅有的几个优生都跑了,剩下的就是些“九流三教”的二三类生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辛辛苦苦教几年,很难见到好的效果,得不到领导的认可。

这让教师感到无比的懊恼和颓丧。

现在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都不可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

在这种大背景下,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农村教师教的是二、三类学生,出不了好的成绩,使教师无法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和乐趣,难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不仅毫无成就感可言,甚至还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5、个人素质的压力。

教师的心理素质有高有低,能力更有很大的区别。

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教师,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群体6、心理压力大。

全社会期望都压在教师身上,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是看学校毕业班的升学率,教育部门为了提高升学率,采用各种形式向教师要质量、要分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转变为对教师的企盼,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有一点差错;新课改实施,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班级人数的膨胀、频繁的考试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也增添了教师工作的心理负荷;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教师学历进修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也使教师疲惫不堪。

7、社会交往的压力。

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

导致倦怠的产生。

其次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1、对自身伤害。

职业倦怠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祸根”。

使教师虐待自己,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麦思莱斯通过长期调查和研究,得出结论: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容易使教师群体产生三种心理消极反应,即情绪耗竭、性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从而成为影响教师身心发展的“祸根”。

教师长期处于“倦怠”的亚健康状态,必然会影响身心发展:表现在情绪上,常常会出现性格急躁、紧张不安、自我效能感降低;表现在精神上,则经常处于委靡不振、缺乏活力、丢失个性的状态;表现在工作上,则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躲避挑战;表现在生活上,则为得过且过、苟于现状、消磨时光……2、对学生的伤害。

学生无法从老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这对于学生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成为学生成长的“障碍”。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入木三分”的影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教师倦怠心理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成为其生命发展、性情养成、健康成长的障碍。

3、对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教师会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

同时会出现教师的流失。

势必对教育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天敌”。

记者注意到,乐教、爱学生、善学,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三个基本元素,正被教师职业倦怠症侵蚀着,教师群体中出现了“三厌”情绪。

一是“厌教”,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丧失热情,缺乏激情和创造活力,主动性降低。

二是对学生缺少耐心,漠视学生存在,不关心、不尊重学生,于是体罚现象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三是“厌学”,缺乏读书学习、丰富完善自我的激情,甚至于对教育教学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都懒于主动涉猎。

最后浅谈如何调节1、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是教师勇于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的动力源泉,因而也是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最好“催化剂”。

2、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至于目标脱离实际,以至因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经受挫折;也才能更理性的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3、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

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

培根曾说,当你遇到挫折而感到愤怒抑郁时,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

教师应乐于与人交往,广交朋友,这样在郁闷沮丧时,就可向朋友倾诉并寻求支持,及时释压,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

 4、乐观是积极心理学所推崇的。

乐观的人心态稳定,对自己的感觉特别好。

乐观不仅影响人的工作业绩,还影响到身体健康。

当然,提倡乐观并不是说盲目高兴。

第一是要超越功利主义去做你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第二是要承认不完美。

人应该承认不完美,承认挫折的存在,承认压力的存在,而不是否定自己,不接纳自己。

5、加强学习。

要做到终生学习,你在生活中的观点、理想、经验、情感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你的教学中去。

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素养,把精彩的自己带进课堂,你会平添几分人格的魅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人类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

老师渊博的知识来源于广泛的阅读,阅读这些书,既有涵养人文素质的价值,能够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使教学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6、加强沟通。

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

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和他们共同成长,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才能够得快乐。

“笑一笑,十年少”因此,经常保持笑一笑,缓解工作压力。

7、个人努力。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