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学解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教学解析


释诗题 从诗题中我们对这首诗可以了解多少?
寻诗眼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找意象本诗描绘了哪些意象? 揣诗情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梦中游历,说明这首诗的内容。 天姥:梦游的对象。
古诗“歌行体”体式,内容上多有悲愁 吟: 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留别: 临别留下的赠言。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瀛洲”用神山陪衬,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 向天横-苍天 对比、夸张、衬托 联想对比、以虚衬实 拔五岳-五岳 掩赤城-赤城 倾天台-天台
天 姥 山
雄奇高大壮丽
寄托了作者对天姥山 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月夜 飞渡镜湖 清晨 着屐登山
湖月 渌水 (镜湖) 明净清幽 清猿 (剡溪) 青云梯 夸张、比喻 海 日 天 鸡 壮美雄奇 叠 岩 花 石
以奇文取称 --元稹 才大语终奇 --钱起 才矣奇矣 --白居易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 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 半个盛唐。 --余光中
解题,进入本诗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 “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 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 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 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播放录音,指导朗读
忽魂……,恍惊……。 惟觉……,失向……。 世间……,古来……。 3 3 别君……?且放……,须行……。 安能……,使我……? 古人说“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这七句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概念: 一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亦即:人世间一切快乐 的事都像做了一个美梦,一下子像 水一般流失了。流露出人生如梦的 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思 想。一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个不为 权贵所屈的诗人,从趋炎附势的社 会中脱逃出来以后的誓言,表达了 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对自由的追 求,以及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 逆精神。 这两种思想显然是不同路,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却 把它们写在一起。那么到底哪一个是作者的主题呢?
李 白
豪放飘逸的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风格豪放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 新自然。他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 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 代表诗作有《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长篇古体诗, 以及《静夜思》《秋浦歌》《望天 门山》等绝句。时人以“谪仙人” 称之,又称之为“诗仙”。与人称 “诗圣”的杜甫并称唐代诗坛的双 子星座。
读准字音
yínɡ
瀛洲
脚著 石扉 长嗟
天姥

shàn
剡溪
渌水

zhuó
谢公屐 訇然 觉时
jī yǐ

倚石
dàn
澹澹 魂悸
fēi hōnɡ
luán

jiē
ju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及其艺 术特色,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 主义风格(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提高古诗 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体悟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培养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
《望庐山瀑布》
欲上青天揽明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自然天真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自我张扬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赠汪伦》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 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 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如对其妻所说: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但 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 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 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 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 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 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借 以表白心情。


题意: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本诗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 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 “吟”是“歌行体”诗的一种形式。“留 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 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 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 的追求。
延伸阅读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背诵提示: 我欲……,一夜……。湖月……,送我……。 谢公……,渌水……。脚著……,身登……。 半壁……,空中……。千岩……,迷花……。 熊咆……,栗深……。云青……,水澹……。
列缺……,丘峦……。洞天……,訇然……。 青冥……,日月……。霓为……,云之…… 虎鼓……,仙之……。
第三部分诵读提示:
文章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 是他一生的愿望。但不屑于经由 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 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 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 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李白 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 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 机。”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 “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 到来。但到了长安,玄宗只把他看作 词臣,并不重用。得到的是翰林供奉, 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消极避世:想把一切忧愁尽付一醉。 积极入世:对自己仕途上无所作为、以及空有 盖世才华却不得任何施展的落寞心情和慨叹, 不失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 梦的特性:梦是欲望的满足,因而是美好的; 同时梦又是飘忽不定,是短促的。
梦境

洞天仙境
山中奇景
奇特美妙 追求乐土 魂归枕席
二、梦游之
景—— 描写 吟(叹)—— 议论、抒情
三、梦游之
诗中最能表现主旨或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 我整天不愉快呢!
直抒胸臆 卒章显志
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 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 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 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 视权贵的精神。
超出
压倒 低头/侍奉
向东南 弹奏
栗 深林兮惊层巅 .
使……颤栗
虎鼓 瑟兮鸾回车 .
安能摧眉 折腰事 权贵 .. .
豪放飘逸的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风格豪放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 新自然。他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 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 代表诗作有《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长篇古体诗, 以及《静夜思》《秋浦歌》《望天 门山》等绝句。时人以“谪仙人” 称之,又称之为“诗仙”。与人称 “诗圣”的杜甫并称唐代诗坛的双 子星座。
对联颂李白:
1)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2)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3)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4)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李白诗歌名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自信豪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奇险怪 迷惘困惑
壮美雄奇 着屐登山 流连忘返
魂飞剡溪
天 姥 仙 境
卒章显志
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

现实
明净清幽 心驰神往
不事权贵

现实
出家门
荷塘月色
性格傲岸,不 游 山 景 梦 入 仙 境 梦 醒 长 嗟
出梦之叹
高大脱俗
安 能 摧眉折腰
二者是李白作诗常用手法,它 一方面形成了李白诗歌令人称 奇的形象美,另一方面寄托了 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从而创 造了诗歌新奇的艺术境界。
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 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 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诗人如何梦游?
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 霞”。 一、梦游之 由 —— 叙述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又因醉 中命唐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 贵,便遭到高力士等人的排挤、谗毁,不 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 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他那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 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李白离开长 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 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 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离家南下准备再 游吴越故地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 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 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 态度。表现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 世界的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