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际法第五章海洋法主讲教师:周建海第五章海洋法本章首先应区分各种海域的概念以及各种海域法律地位的不同规定,这里要注意沿海国及外国在各种不同海域权利义务的规定,同时要注意我国关于海洋方面的立法与实践。
第一节概述海洋法是规定各种海域及其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种海域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其主要内容有:一、区划各种不同的海域不同时期的海洋法对海洋有不同的划分。
近代海洋法只将海域划分为公海和领海,1958年的海洋法四公约将海域划分为内海、邻海、毗连区、大陆架和公海。
按照1982年《海洋法公约》的划分,海域种类包括:领海、内海、群岛国的群岛水域、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二、确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制度依国家行使管辖权的情况可将各类海域分为:1国家完全管辖的海域,即完全受沿海国主权的支配和管辖的海域。
如内海、领海和群岛国的群岛水域。
2国家部分管辖的海域,即沿海国在其中的某些方面享有一定管辖权的海域。
如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3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即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海域。
如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
各种不同的海域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也各有其不同的法律制度,因而各国在各种海域中拥有不同的权利。
三、明确在海洋中的各种活动主要指在各种海域中从事的航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和保全等活动。
四、规定各国在从事海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对各国在不同海域的管辖权、航行权、资源开发和利用权、科学研究权以及相应的义务作了规定;并对如何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进行保护,如何划定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海域界限以及有关海洋的争端解决作出了规定。
第二节领海及毗连区《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换句话说,邻海指邻接国家领陆、内水或群岛水域的,受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领海的特征有:1.邻接着领陆或内水。
这就决定了拥有领海的只能是沿海国,内陆国不具有领海;还决定了领海不能远离海岸或内水,而应与海岸、内水相邻,从而确定了领海的内侧位置。
如系群岛国,则可邻接群岛水域。
2.受一定宽度的限制。
这说明领海并非辽阔无际,其宽度受到限制。
公约将领海宽度限制在12海里以内。
3.受国家主权的管辖和支配。
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国家拥有排他的管辖权。
一、领海基线领海基线就是确定领海从海岸何处起始的起算线。
《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基线有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两种。
1.正常基线,也称自然基线,即以落潮时海水退到离海岸最远的潮位线——低潮线作为测算领海的基线。
公约规定:“正常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最早规定从低潮线起算领海的是1839年的英法捕鱼条约。
目前多数国家采用正常基线法。
正常基线多适用于海岸较平缓、无明显凸凹、无更多的岸岛屿和低潮高地的情况。
2.直线基线,也称折线基线,指以连接海岸和近岸岛屿的最外缘上所选的基点的直线作为领海的起始线。
其划法为:在大陆沿岸突出处和岸外岛屿最外缘选定一系列适当的基点,在这些基点之间连续地划出一条条直线,这些直线构成的一条沿着海岸的折线,就是直线基线。
1951年国际法院在“英挪渔业案”的判决中确认了直线基线法。
直线基线法主要适用于海岸极为曲折并且在近岸有一系列岛屿、三角洲、礁滩,而不适用正常基线的情况,以及群岛国的情况。
领海的外部界限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就是领海宽度。
公约规定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宽主工作量其不应超过12海里。
我国于1958年就宣布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所确认。
领海的外部界限,简称领海外限,是一条其每一点同基线最近点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的线。
根据各国实践,划定领海外限的方法主要有:1.交圆法;2.共同正切线法;3.平行线法。
在确定领海外部界限时,有时会遇到相向相邻国家重叠的情况。
从国际实践看,通常以等距离中间线来划界,当然也可以协议确定,协议时应注意考虑历史性权利和其他特殊情况。
现代国际法确认: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处于沿海国主权之下,国家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及底土,国家对领海内的一切人、物、事件具有排他的管辖权。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即沿海国拥有对领海内的生物、非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②领海上空的领有权,即未经许可外国飞机不得进入该国领海上空;③沿海航运及贸易权,即沿海国为了保障主权和经济利益,只准许本国船舶从事沿岸港口之间的航运和贸易的权利。
除非在互惠原则下相互给以这种权利,否则,外国船舶不得从事这种活动;④有关制度的立法权,即沿海国有权制定有关航行、关税、移民、卫生、电缆和管道,以及助航设备和设施的保护、水域保护和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等制度的法律和规章,并有权对违反者予以相应的制裁;⑤司法管辖权(详见下文);⑥紧追权,即沿海国发现外国船舶在其领海内违反本国法律和制度时,可以实行追逐并可紧追至公海的权利;⑦中立权,即沿海国在战地保持中立时,交战国不得在其领海交战或拿捕敌国船舶。
无害通过制度是领海的最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外国船舶在他国领海的惟一权利。
无害通过是指在不损害沿岸国和平、安全与良好秩序的情况下,毋须事先通知或征得许可而继续不停地迅速地穿过领海或为驶入内水或自内水驶往公海而通过领海的航行。
在此定义中,通过应是(1)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为驶入内水或自内水驶往公海而穿过领海;而且这种通过应是继续不停地迅速进行,除公约允许的情况外不得停船和下锚。
在海洋法中通过是有条件的:①外国船舶要通过领海必须是无害的,无害指不损害沿岸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也不违反国际法规则。
《海洋法公约》第19条第2款专门列举了12种非无害通过的情况,用于对无害通过适用的限制;②外国船舶在实行无害通过时应遵守沿海国的法律和规章。
各国普遍承认并容许外国非军用船舶无害通过其领海,这早已成为公认的国际法规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疑义。
为保障本国利益、安全和外国船舶顺利无害通过其领海,沿海国可制定有关法律、规章,外国船舶在行使无害通过权时应予以严格遵守。
沿海国为了本国的安全,在必不可少的情况下可以暂时停止外国船舶的通过,但不得对任何国家的船舶在形式上和事实上加以歧视。
军用船舶的通过问题。
有的主张适用无害通过制度;有的则主张实行须经事先许可或事先通知才能通过的制度。
公约对这一问题规定得不够明确。
但公约关于“所有国家,不论为沿海国或内陆国,其船舶均享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的规定,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已确定了军用船舶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
正如我国代表在海洋法会议上的主张:“本公约有关领海内无害通过的规定,不妨碍沿海国有权按照本国法律和规章,要求外国军舰通过领海事先经该国批准或通知该国”。
另外在被允许通过领海的情况下,该外国军舰也应遵守沿岸国的法律和规章。
如有违反,沿岸国可令其离开领海。
根据国家的属地优越权,各国对在本国领海内发生的刑、民事案件均具有管辖权。
然而,在通常情况下,沿海国不在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上行使刑事管辖权。
但在遇有下列情况时,沿海国便得行使管辖:①罪行后果涉及沿海国;②罪行属于扰乱当地安宁或领海的良好秩序的性质;③经船长和船旗国外交代表或领事官员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④是取缔违法贩运麻醉品或精神调理物质所必要的。
沿海国通常对于通过其领海的外国船舶上的民事案件采取不干涉态度。
在实践中,沿海国在民事方面的管辖也是很有限的,沿海国不应为对通过的外国船舶上某人行使民事管辖权而停止该船航行或改变其航向。
二、我国的领海制度我国海岸线很长,领海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法律、经济和国防意义。
但在旧中国,清政府没有关于领海的法律;国民党政府在1931年沿袭了英美领海宽度为3海里的习惯做法,确定基线采用正常基线;未建立起严格的领海制度,领海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外国军舰和船只在我国领海乃至内水中享有自由航行的特权。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并捍卫了领海主权。
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领海的法令。
1992年我国颁布了《领海及毗连区法》。
我国现行的领海制度可归纳为:1.我国的领海为领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领海基线的基点我国将分批宣布。
我国与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领海界限,通过协商,在国际法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
2.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我国领海的权利;外国军用船舶进入我国领海,须经我国政府批准。
外国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通过我国领海必须在海面航行,并展示其旗帜。
任何外国船舶在我国领海航行,必须遵守我国法律、法规。
1996 年5 月1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中重申:《公约》有关领海内无害通过的规定,不妨碍沿海国按其法律规章要求外国军舰通过领海必须事先得到该国许可或通知的权利。
我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和制止对领海的非无害通过。
3.外国核动力船舶和载运核物质、有毒物质或其他危险物质的船舶通过我国领海,必须持有有关证书,并采取特别预防措施。
4.外国船舶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由我国有关机关依法处理;外国军用船舶或者用于非商业性的外国政府船舶在通过中国领海时,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我国主管机关有权令其立即离开领海。
5.外国航空器进入我国领海上空须根据协议、协定或经我国政府批准。
6.外国未经批准不得在我国领海进行科学研究、勘探、开发和利用活动及海洋作业,经批准进行上述活动者必须遵守我国法律和规章。
另外,在我国领海内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必须经我主管机关批准,并应遵守我国有关规定。
7.对于通过我国领海的外国船舶上的犯罪行为,我们一般不行使管辖。
但遇到罪行涉及我国或公民或者罪行扰乱了我国的和平、安宁和良好秩序或者非法贩运毒品等罪行时,经船旗国请求协助,我国便得行使刑事管辖权。
对于民事案件的管辖,我国一般按国际惯例办理,通常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8.对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外国船舶,有关主管机关可以行使紧追权。
三、内海内海是指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
它包括一国的内陆海、内海湾、海港以及其他直线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
《海洋法公约》称为内水,依通常理解内海应为内水的一部分。
内海与国家的陆地领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有关内海的法律地位均由各国国内法确定。
由于内海的这种地位,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驶入一国内海,也不得进行捕鱼和其他海洋活动,否则,就构成了对沿岸国领土主权的侵犯。
当然,外国非军用船舶可遵照沿海国的法律、规章驶入其开放的内海海域。
外国军用船舶要进入内海必须通过外交途径办理必需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