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思路By清苓歌一、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纳税筹划(一)结算方式的筹划作为生产资料购入方的增值税纳税人为了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可以对购入的生产资料的成本费用进行筹划,进项税的税收筹划就是其中的一个可行点。
购货方购入货物的结算方式可以分为现金采购、赊购、分期付款。
从纳税筹划角度应尽量选择分期付款、分期取得发票。
一般企业在购货过程中采用先付清款项、后取得发票的方式,如果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全部付清,供货方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按税法规定,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未按照规定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其进项税额就不能抵扣,会造成企业增值税税负增加。
如果采用分期付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就能够及时抵扣进项税额,缓解税收压力。
通常情况下,销售结算方式由销货方自主决定,购货方对购入货物结算方式的选择权取决于购货方和供货方两者之间的谈判协议,购货方可以利用市场供销情况购货,掌握谈判主动权,使得销货方先垫付税款,以推迟纳税时间,为企业争取时间尽可能长的“无息贷款”。
(二)进项税额抵扣时间的筹划进项税的抵扣时间按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类型加以区分。
作为购货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通过筹划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间,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
如果取得的是防伪税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尽快认证,认证通过的当月核算当期进项税额并申报抵扣,降低当期的增值税税负;如果取得的是非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购货方为工业企业的则应缩短购入货物的入库时间;若为商业企业,购货方选择即购即付,那么就可以在付款当期在销项税中抵扣此项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如果以应付账款的方式结清货款,则货物购入的当期不能抵扣该购进货物的增值税税额,只有在全部货款全部结清的当期进行进项抵扣,这样就增加了当期的增值税税负,没有达到延期缴纳的目的。
此时购货方可选择的纳税筹划方法为结算方式的选择,通过结算方式的筹划达到进项税额抵扣时间的筹划。
例如可以签订分期付款合同。
根据税法规定对于分期付款方式取得的货物的进项抵扣时间为分期付款的每个付款日的当期,这样可以分步产生递延纳税的好处,以获得资金的货币时间价值;如果购进的是应税劳务,则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为劳务费用结算完毕日的当期,此时也可以采用结算方式递延增值税税负。
(三)供货价格选择的筹划由于增值税实行的是发票抵扣制度,只有一般纳税人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供货方的纳税人身份就直接影响到了购货方的增值税税负。
一般纳税人购货方主要有两种不同进货渠道的选择,一是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货方,可以取得税率为17%或1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是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为供货方,如果能够取得由税务机关代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购货方就可按照3%的税率作进项税额抵扣;如果取得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出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购货方不能进项抵扣。
对于购货方来说如果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货后的净利润都相等,那么选择哪一方都可以;如果两方竞价基础带给购货方纳税人的净利润不同,应该选择给购货方带来净利润较大的供货方作为货物来源方,这样就存在一个价格折让率(R)。
这时应该如何选择呢?笔者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案例】购货方若有两个进货渠道,一方为一般纳税人,其支出的购货金额为Y;另一方为小规模纳税人,其支出的购货金额为X,购货金额当期都能作为进项抵扣,t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t'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Py为一般纳税人供货价格,Px为小规模纳税人供货价格。
(以上金额都为含税金额)。
【分析】假设从不同供货方取得的货物后的净利润相等,则有Px=Rp(t,t')。
购货方从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购入货物并无差异,此时Rp(t,t')即为价格折让率。
如果Px>Rp(t,t')Py,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提供低于比价格折让率折让后的价格,对于购货方来说应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货方,取得增值税按照购货企业适用税率计算的进项抵扣的好处。
如果Px购货方纳税人可以按照价格折让率选择供货方。
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调低至3%,相对于购货方一般纳税人的适用税率17%和13%,就有不同情况下的价格折让率Rp(t,t'),则Rp (17%,13%)=86.80%;Rp (17%,0)=84.02%;Rp (13%,3%)=90.24%;Rp(13%,0)=87.34%,其中Rp(17%,0)表示购货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供货方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3%,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普通专用发票。
(四)运费的筹划如果销售方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营改增”试点前属于“混合销售”,“营改增”试点后属于兼有的“混业经营”。
营改增“试点前应该将销售收入和收取的运费合并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营改增”试点后应该分别核算货物和运输业的销售额,分别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
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联运的方式,将运输业务转给运输企业联运。
营改增后运费的税收筹划:1.利用税额相等的临界点进行税收筹划自己运输可以抵扣支出金额的17%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而委托第三方运输,可以按运费的11%计算抵扣增值税。
因此两种方式下计算抵扣的增值税额会存在一个税额相等的临界点。
这个扣税临界点的应用前提就是运输成本总金额相等。
两种方式税收利益比较的前提就是运费总成本相等。
假设运费总额均为F,自己运输可抵扣支出金额为K,则:自己运输可抵扣增值税额=K×17%;委托第三方运输可抵扣增值税额=F/(1+11%)×11%。
即当总运输成本相同的前提下,自己运输成本中可抵扣支出金额的结构百分比处于临界点时,与委托第三方运输计算的可抵扣增值税额相同;当可抵扣支出金额占运输总成本的结构百分比大于临界点时,自己运输可抵扣增值税额较大,税负较轻;当结构百分比小于临界点时,则委托第三方运输可抵扣增值税额较大,税负较轻。
2.提供运输服务企业的节税筹划“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整体降低企业税负,且比预期效果还明显。
“营改增”之后,企业就必须考虑原有的定价体系是否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定价体系转嫁税负的方法节税。
企业可审阅现有的采购、销售合同及更新后的合同样本,修改定价及税负负担条款;与客户、供应商等进行有效沟通;对企业而言,通过定价策略转嫁税负,来应对税改带来的影响,如将增值税税负部分转嫁给下游企业。
同时,如果下游企业也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由于购买试点服务产生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实际采购成本也会下降,因此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
3.接受运输服务企业的节税筹划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试点纳税人提供的应税服务,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接受试点纳税人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交通运输业服务,按照从提供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企业可以充分运用“低纳高抵”税收优惠政策。
依据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运输业,可以提取7%的进项税金,来抵扣销项税金。
如果该企业通过成立一家运输公司专门负责运输,实事求是,是多少运费就据实开具多少金额的货运发票,充分运用运输费用“低纳高抵”抵扣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合理合法地达到少缴增值税额的目的。
二、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纳税筹划(一)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1.折扣销售(1)现金折扣,又称销售折扣。
为敦促顾客尽早付清货款而提供的一种价格优惠。
现金折扣的表示方式现金折扣的表示方式为:2/10,1/20,n/30(即10天内付款,货款折扣2%;20天内付款,货款折扣1%,30天内全额付款)。
现金折扣发生在销货之后,是一种融资性质的理财费用,因此销售折扣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
(2)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商业折扣是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方式之一。
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对于批发商往给予商业折扣,采用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薄利多销”如购买5件,销售价格折扣10%;购买10件,折扣20%等。
其特点是折扣在实现销售的同时发生。
(3)销售折让——根据税法规定,销售折让可以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中扣除,以其余额计缴增值税。
销售折让是指由于商品的质量、规格等不符合要求,销售单位同意在商品价格上给予的减让。
在核算时,由于销售折让不具备费用的属性,因此,应当将其作为收入的抵减数处理。
2.还本销售、以旧换新和以物易物(1)还本销售方式是指纳税人在销售货物达到一定期限后,将其货物价款的全部或部分一次或分次退还给购货方。
根据税法规定,应以销售额的全额为计税金额。
(2)以旧换新是指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以一定的价格同时回收相关的旧货,以达到促销目的。
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计缴税款。
无论纳税人在财务上怎样处理,旧货物的支出均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
(3)以物易物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购销活动,是指购销双方不是以货币结算,而是以同等价款的货物相互交换,实现货物购销的一种方式。
以物易物的双方都应做购销处理,以各自发出的货物合算销售额并计算销项税额,以各自收到的货物按规定合算购货额并计算进项税额。
3.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某商场商品销售利润率为40%,即销售100元商品,其成本为60元,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货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促销欲采用三种方式:方案1:将商品以7折销售方案2:凡是购物满100元者,均可获赠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为18元)方案3:凡是购物满100元者,将获返还现金30元(以上价格均为含税价格)假定消费者同样是购买一件价值100元的商品,则对该商场来说以上三种方式的应纳税情况及利润情况如何?注: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对结果影响较小,因此计算时不考虑。
方案1:商品7折销售,价值100元的商品的售价为70元。
①增值税:应纳增值税=(70-60)/(1+17%)*17%=1.45(元)②企业所得税:不含税所得=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成本=70/(1+17%)-60/(1+17%)=8.55(元)(注:这里的不含税是指不含增值税)应纳所得税=8.55*25%=2.14(元) 税后净利润=8.55-2.14=6.41(元)方案2: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
①增值税:销售100元商品应纳增值税=(100-60)/(1+17%)*17%=5.81(元)赠送30元商品视同销售,应纳增值税=(30-18)/(1+17%)*17%=1.74(元)合计应纳增值税:5.81+1.74=7.55(元)②个人所得税:根据国税函【2000】57号文件规定,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等应按规定代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代扣代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