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5 二氧化碳制取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15 二氧化碳制取

2019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二氧化碳制取
10.(2019·北京)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解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稀硫酸和碳酸钙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结论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7.(2019·德州)下面是某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实验装置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实验室中用固体大理石或者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故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反应型装置,而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故A错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则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则可以干燥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气体要从长导管进入,若从短导管进入则会将浓硫酸排出装置,故C错误;验满二氧化碳时,要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集满二氧化碳,故D正确。

18.(2019·苏州)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制取CO2
B.收集CO2
C.验证CO2已集满
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答案】D
【解析】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末端应在液体液面以下,否则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从长颈漏斗内跑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应将燃着的细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细木条立即熄灭,说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会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可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来验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27.(2019·广州)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

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______________,再放入固体。

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____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 +2HCl=CaCl2 +H2O+CO2(2)夹紧止水夹;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3)横放长颈漏斗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4)蜡烛一开始持续燃烧,之后熄灭
【解析】(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HCl=CaCl2 +H2O+CO2,;
(2)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夹紧止水夹,再加水至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水柱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3)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横放,再放入固体。

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长颈漏斗倒入锥形瓶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口;
(4)装置中间有隔板,底部有空隙,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一开始持续燃烧,之后熄灭。

(2019·安徽) 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药品②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收集干燥的C0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02从装置B的______(填“m”成“n”)端导入,试剂X是________;再用装置______(填“C”或“D”或“E”)收集。

(5)向集满C02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2)③(3)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合理即可)(4)m 浓硫酸 E (5)CO2+ Ca(0H)2= CaCO3↓+H2O
【解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可知:仪器a为反应容器的锥形瓶;
(2)制取气体的装置为防止气体逸出,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3)A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添加固体药品,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但不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干燥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作为干燥剂,洗气时将含有水蒸气的C02从装置B的m端导入,然后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H2O
26.(2019·株洲)在实验室我们通常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供选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写出仪器a的名称为。

(2)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不可以选择的装置是(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

(3)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为探究CO2确实能和NaOH 发生化学反应,华雪同学选用了下列两种装置进行实验,都证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选择装置Ⅰ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②选择装置Ⅱ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③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长颈漏斗(2)E (3)①气球变大②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③NaOH+CO2=NaHCO3
【解析】(2)可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反应可选用的装置是A和C装置,也可以高温煅烧CaCO3来制取CO2,选用的装置是B装置;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用的装置是D,E装置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选用E装置。

(3)①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CO2气体被消耗掉,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被压入气球,气球变大;②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CO2气体被消耗掉,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导管流进锥形瓶。

25.(2019·临沂)某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右图所示),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提示: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请写出乙装置中由浑浊变澄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 (2)开始排出的气体主要是锥形瓶内的空气(3)HCl (4) CaCO3+CO2+H2O=Ca(HCO3)2
【解析】(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据此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2)实验开始时,锥形瓶内的空气首先被排出进入澄清的石灰水,由于二氧化碳含量低,故澄清的石灰水浑浊不明显;(3)甲装置内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故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生成物氯化钙,同时可能稀盐酸有剩余,故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可能有氯化氢;(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的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石灰水由浑浊变澄清是因为难溶的碳酸钙又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的缘故,故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6.(2019·衢州)小科开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质实验:
(1)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图中_____装置。

(2)小科采用图E方法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蜡烛熄灭该现象除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外,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的性质。

【答案】(1)C (2)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写出1点给1分)
【解析】(2)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盛有燃烧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倒入到烧杯底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