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指标卫生学意义
100
二、毒理指标
1、砷
主要存在地下水,来自冶炼废水、矿物溶出;天然水中含微量的砷,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药的污染。
IARC确认致癌物质,对人体的损伤以慢性中毒为主,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随后逐步变黑,角化肥厚呈橡皮状,发生龟裂性溃疡。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还可使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土壤腐殖质-黄色,低铁化合物—淡绿蓝色,高铁化合物—黄色。
是评价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讲,水中带色物质本身没有明显的健康危害,色度在卫生上意义不是很大。主要是考虑不应引起感官上的不快。
不大于15度(20度)
2、浑浊度
水源水中悬浮颗粒物未滤除、地下水中存在的无机颗粒物、配水系统中沉积物沉积物重新悬浮、生物膜脱落。
42项饮用水常规指标卫生学意义(摘自《GB 5749-2006释义》)
来源
超标危害
监测意义
标人和温血动物粪便,还可能来自植物和土壤。
总大肠菌群是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的重要微生物指标之一。可以指示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但它不是专一的菌属。如果在水样中检出大肠菌群,则应再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以证明水体是否已经受到粪便污染;如果水样中没有检出总大肠菌群,就不必再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适量有益,可致急、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通过水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地球化学物质,我国饮水改良重点。
9、硝酸盐
在水中经常被检出,来自地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农业施肥后的径流和渗透;土壤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氯胺消毒可能生成亚硝酸盐等。
氧化后形成亚硝酸盐,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婴幼儿、儿童和孕妇易感。在胃肠道转化为亚硝胺,使动物致癌、致畸、致突变。虽然对较年长人群无此问题,但有人认为某些癌症可能与高浓度的硝酸盐摄入有关。
250
12、硫酸盐
石膏和其它含硫酸盐沉积物的溶解,海水入浸、亚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在充分嚗气的地面水中氧化,以及制革、纸张制造中使用硫酸盐或硫酸的工业废水。
浓度过高易使锅炉和热水器内结垢,使水产生味道、对配水系统的腐蚀、轻度腹泻作用
250
13、溶解性总固体
主要成分有钙、镁、钠的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硫酸盐。
和亚硝酸盐、氨氮的水平变化,可以推测水中发生污水污染的情况
10
地下水源
限值时为20
10、三氯甲烷
消毒剂的氯和存在的前体(腐殖质等)的相互反应。饮水、淋浴时吸入、皮肤吸收。
潜在致癌危险性
11、四氯化碳
实验动物致癌
12、溴酸盐
水中溴化物经过臭氧消毒后产生。
人类可能致癌
形成后很难去除
13、甲醛
工业废水,水中腐殖酸经过臭氧、氯消毒后产生。
4、铅
天然水很少含有,来自含铅的家庭管道,软、酸性水是铅溶出的主因。
代浓度对人有神经毒性。并非机体必需元素。常随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摄入量过高可引起中毒。儿童、婴儿、胎儿和妊娠妇女对环境中的铅较成人和一般人群更为敏感。
涉水产品的评审与监督(聚氯乙烯水管、铅铜合金管件、焊料、配件),减少管道腐蚀措施。
不得检出
2、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
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
是水质粪便污染的重要指示菌,指示有可能存在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
不得检出
3、大肠埃希氏菌
不得检出
4、菌落总数(细菌总数)
水中菌落总数可以作为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净化效果的指标,说明水体已受污染,不能说明污染来源和该水体传播传染病的风险程度。
饮水中耗氧量与肝癌和胃癌死亡率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江苏启动和广西的肝癌病因研究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耗氧量是反映饮用水有机污染总体水平的一项易于操作、比较实用的指标。
可大体反映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但不能说明是何种有机物,或者多大比例已经被氧化。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时为5
人类很可能致癌
Who未制定
14、亚氯酸盐
二氧化氯消毒时的副产物及原料反应不完全。
长期接触可能致红细胞改变。
15、氯酸盐
二氧化氯消毒时的副产物及原料反应不完全。
长期接触可能致红细胞改变。
三、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1、色度
天然水经常显示出浅黄、浅褐或黄绿等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分为真色与表色。真色是溶于水的腐殖质、有机或无机物质所造成。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时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表色是没有除去水中悬浮物时产生的颜色。
5、汞
水中以无机汞为主,有机汞风险很小。水中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废渣。
无机汞具有肾脏毒性。为剧毒,可致急、慢性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为脂溶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脏、肾脏和胃肠道。
地面水中的无机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并可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如鱼、贝类等)体内富集。人食用这些鱼、贝类后,可引起慢性中毒,如日本所称的“水俣病”。
16、挥发酚类
工业废水污染。
酚具有异臭,对饮用水进行加氯消毒时,能形成臭味更加强烈的氯酚,往往能引起饮用者的反感。
17、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洗涤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毒性较低,一般不表现毒作用。
四、放射性指标
指导值
总α放射性(Bq/L)
人类某些活动使环境中天然和人工辐照水平提高
超过指导值应做核素分析和评价来判断能否饮用
表明水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或生物的过多繁殖。
无
5、pH
意外泄露、发生处理事故、管道的水泥砂浆内衬养护不够、碱度低时应用水泥砂浆内衬
过低腐蚀管道,过高降低氯化消毒效果
是操作上最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
不小于且不大于
6、铝
自然环境。饮用水净化处理工程中广泛使用铝的化合物作为混凝剂。
有研究提出铝可能与老年痴呆的脑损害有关。但根据现有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尚未确定二者的因果关系。
6、硒
土壤
人体必需元素,克山病(环境低硒),地方性硒中毒(食差、无力、毛发指甲脱落等)
7、氰化物
工业废水,水呈杏仁味。其味觉阈浓度为L,国家标准不得超过L。
剧毒,作用于某些呼吸酶,引起组织窒息。首先影响呼吸中枢及血管舒缩中枢,慢性中毒时,甲状腺激素生成量减少。
8、氟化物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人体正常组织成分之一,摄入量过多对人体有害。
重要的污染物,筛选水源时十分重要指标。
2、镉
使用化肥,工业污水,
镀锌管中锌的杂质和焊料及某些金属配件
动物肾、肝含量增加
为有毒元素,主要来自工业污染,食用被镉污染的食物和水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在日本发生的“痛痛病”就是典型例子。
3、铬
工业废水和含铬废渣淋洗渗入。
三价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高数十倍至百倍,铬中毒大都由六价铬引起;经口摄入含铬量高的水可引起口腔炎、胃肠道烧灼、肾炎和继发性贫血,有致癌性。
指示水处理和配送时的失误、水中存在潜在的有害物质
无异臭、异味
4、肉眼可见物
土壤冲刷、生活及工业垃圾污染、水生生物、油膜及其它不溶于水的悬浮物(含铁高的地下水暴露于空气中,水中的二价铁易氧化形成沉淀;水处理不当造成水中絮凝物的残留;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大量有色悬浮物的产生)。
给人一种嫌恶的感觉。
会增加镀锌铁、钢制管材和管件的腐蚀、会使衣服和卫生洁具着色,还会使水带有令人厌恶的苦味。
10、锌
工矿废水和镀锌金属管道。
饮用含锌高的水容易引起恶心和昏厥。
11、氯化物
天然矿物沉积物、海水入侵、农业或灌溉排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等。
含量过高可使水产生令人嫌恶的味(咸味)、对配水系统的腐蚀
任何明显的升高预示水质的污染。
浓度高时产生若咸味,损坏配水管道和设备及家用热水器。
评价水质矿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1000
14、总硬度
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的总和称总硬度。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中的钙镁盐类的溶解,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时,能促进钙、镁的溶解。
硬度过高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水的味道,消耗肥皂,产生水垢,腐蚀容器设备。
450
15、耗氧量
水质混浊,造成某些化学物质和细菌、病毒的附着。
影响消毒有效性,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控制参数。
1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
3、臭和味
天然无机和有机化学污染物、生物来源或过程(如藻类繁殖产生腥臭)、合成化学物质的污染、来自腐蚀或水处理的结果(如氯化)、储存和配送过程中微生物活动产生
给人一种嫌恶的感觉,是最常见的消费者投诉的指标
7、铁
自然环境
使衣服、器皿、设备等着色;形成令人反感的沉淀和异味;促使“铁细菌”生长,在管网内壁形成附着层
8、锰
自然环境和工业废水污染
使卫生洁具和衣物染色、形成令人反感的颜色(黄褐色)和异味、其氧化物在水管内壁沉积水压波动时脱落形成黑水
9、铜
对铜管的侵蚀作用和厂矿废水污染或用以控制水中藻类繁殖的铜盐。
可能受细菌、污水和动物排泄物污染的指示剂。超标表示水源已被有机物污染较严重,不应直接用作水源。
亚硝酸盐/(mg/L)
水中氨在有氧条件下经亚硝酸菌作用形成,是氨硝化过程中间产物
指示该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
总β放射性(Bq/L)
人类某些活动使环境中天然和人工辐照水平提高
超过指导值应做核素分析和评价来判断能否饮用
1
五、部分非常规指标和參考指标及限值
氨氮/(mg/L)
包括NH4+、NH3两种形态。
新陈代谢、工农业加工、氯胺消毒,可能来自水泥灰浆管道衬里。
消耗氯消毒效果,生成亚硝酸盐,除锰过滤器失效,引起嗅和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