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标签:忘记填写标签了收藏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
作和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
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
的。
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
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养。
一、在培养幼儿生活卫生良好习惯方面
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
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在进餐时就要孩子养成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并把餐具、椅子整齐地放在指定的地方,要养成饭后擦嘴、漱口的习惯;又比如睡觉前要小便、学习自己脱衣服的同时要养成既叠好又不乱放衣服的好习惯;在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幼儿养成独立和不依赖于成人的性格。
从孩子独立用勺吃饭到用筷吃饭,从用杯子喝水到会漱口,会正确洗手,会系扣子和鞋带,会盖被自己睡觉和整理床铺等等,这些能力是怎样养成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孩子
独立地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让孩子练习,开
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孩子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
计分析显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家庭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经调查结果看,需要家长帮助脱衣服的幼儿占被调查总数的16%;吃饭需要家长来喂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5%;玩过的玩具需要家长来收拾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3%。
把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幼儿与其家庭结构互相对照发现,他们当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
三代同堂家庭中,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视幼儿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让幼儿做,幼儿既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又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可以让孩子给娃娃穿脱衣服来练习解扣、系扣;用勺给娃娃喂饭等游戏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三、在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方面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
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时,可让孩子和更多的人相接触,在接触中练习交往,其中有成人也的年龄不同的儿童。
让孩子认识和各种人的关系,懂得用不同的称呼叫人,知道在各种不同环境和场合的人怎样交往。
如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问候,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到别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
要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五、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方面
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另外
帮家长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家庭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因此,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因为孩子小而包办一切,增长培养意识,不能因为孩子小而包办一切,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不宜问孩子的四个幼儿园问题
主题:父母不宜问孩子的四个幼儿园问题
孩子上幼儿园后,父母总是特别关心孩子在园内的情况,总是问东问西问个不停,其实有四个问题,父母是不宜问孩子的,有的问了不一定会得到正确答案,有的问了还会打乱孩子的正常校园生活。
1. 老师喜欢你吗?
首先有的孩子具备这样的判断能力,有的并不具备。
孩子如果说不喜欢,告诉你的时候,其实自己特别没有面子,自尊没有了。
同时你可能会说,那肯定是你表现不好,妄下结论,打击他的积极性。
或者说,怎么不喜欢呢,我去找老师!这样也特别不好,给孩子的感觉,以后什么事情,都由爸爸妈妈打补丁,替他解决。
孩子以后可能会特别在意老师是否喜欢自己,比较对待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是否有不同,从而挑拨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2. 在幼儿园吃饱了吗?
孩子如说没吃饱,有的家长就会责怪孩子,怎么不多吃些呢,交了那么多钱,还不多吃点!这样教出来的孩子,爱占小便宜,没有大出息。
3. 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谁欺负你呀,告诉爸爸,我去打他!
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
别老打补丁。
4. 今天学了什么呀?
这个问题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为难他。
让宝宝从小自信的28个方法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宝宝从小就很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
以下是打造自信宝宝的28个方法,你不妨试试。
1.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
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
牛奶。
”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
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
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
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宝宝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
不要嘲笑他,
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
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
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
让
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
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气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报纸拿给妈
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让宝宝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
宝宝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
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宝宝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
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
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土壤。
9.不对宝宝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
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0.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
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
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给宝宝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
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
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12.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
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13.让宝宝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
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14.当宝宝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
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15.让宝宝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6.帮助宝宝拟订详细计划,并提醒他执行。
比如帮宝宝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
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