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知识试题2

安全知识试题2

安全知识试题二
一、填空题
1.火灾实际上是一种未能控制的燃烧。

2.“燃烧”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一种发热发光的激烈氧化反应。

3.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是产生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4.凡能与空气中的氧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

5.控制可燃物,主要是防止造成燃烧的物质基础。

6.隔绝空气(助燃物),主要是防止构成燃烧的助燃条件。

7.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8.各单位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9.使用焊割等明火作业时,应清除附近的可燃性物品。

10.发生火警或爆炸事故,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警。

11.乙炔瓶在使用、运输和储存时,环境温度一般不得超过40℃超过时,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12.使用乙炔瓶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米。

13.乙炔瓶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

14.运输乙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15.乙炔瓶储存间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

16.存放氧气瓶的库房,周围不得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和有明火作业。

17.氧气管道严禁与燃油管道同沟敷设、同架敷设。

18.乙炔瓶口着火时,设法立即关闭瓶阀,停止气体流出,火即熄灭。

19.焊割作业中常用的灭火器材的“1211、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及干黄沙。

20.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喷射距离约2米,因而要接近火源,并要站在上风处。

21.8千克干焰灭火器喷射时间为14~18秒,射程为4.5米。

22.50千克干粉灭火器喷射时间为55~56秒,射程为6-8米。

二、是非题(错一错,对一对)
1.火是一种自然现象,物质燃烧产生火。

(对)2.燃烧应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氧或氧化剂三个条件。

(错)3.闪点可以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对)4.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对)5.乙炔站内应设置“1211”灭火机。

(错)6.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小。

(错)7.采用二氧化碳灭火机时,应尽量接近火源。

(对)8.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质。

(对)9.凡能引起可燃燃烧的热能,都叫着火源。

(对)10.物质燃烧时,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16%时,就会熄灭。

(错)11.为节约能源,应将乙炔瓶内的气体完全用完。

(错)12.乙炔瓶使用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有5米就可。

(错)13.企业在禁火区域内动火,经部门领导批准就可。

(错)14.电焊机着火应立即用泡沫灭火机灭火。

(错)15.不同的可燃液体有不同的闪点,闪点越低,火险越大。

(对)16.闪点可以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对)
17.使用焊割等明火作业时,应清除附近的可燃性物品。

(对)18.易燃易爆设备、容器、管道的维修应经消防等有关部门审批并消除火灾爆炸危险后,才能动火作业。

(对)19.可燃气体钢瓶同其他易燃物品可以与氧气瓶同车装运或存在于同一库房。

(错)20.未经申请动火,没有动火证,超越动火范围或超过规定的动火时间,动火执行人应拒绝动火。

(对)21.动火时发现情况变化或不符合安全要求,动火人有权暂停动火。

(对)
三、选择题
1.可燃物,助燃物和()是产生燃烧的三个必备条件。

A.乙炔气 B.氯酸钾 C.着火源2.当物质燃烧时,空气中的含氧量低于()%时,就不会燃烧。

A.16 B.14 C.16.5 3.气瓶与明火操作处间距应大于()米。

A.5 B.8 C.10
4.特别危险区域,重点要害部门动火,需经()批准后,方可动火。

A.车间或部门领导 B.安全消防部门 C.企业领导5.同时发光发热的激烈()反应称燃烧。

A.化学 B.氧化 C.还原6.乙炔气着火,应采用()灭火机灭火。

A.“1211” B.二氧化碳 C.水7.焊接处()米以内不得有可燃、易燃物。

A.10 B.5 C.15 8.二氧化碳灭火机喷射距离约()米。

A.1米 B.2米 C.3米9.乙炔瓶在使用、运输和储存时,环境温度一般不超过()。

A.40℃ B.45℃ C.50℃10.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

A.小 B.大 C.无关系11.火险的大小与不同的可燃液体的闪点。

()
A.有关系 B.无关系
12.闪点可以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汽油的闪点是()℃。

A.-58~10 B.-58~5 C.-10~11 13.物质受热自燃是发生火灾的一种主要原因,乙炔的自燃点为()℃。

A.428℃ B.480℃ C.500℃14.在使用乙炔瓶的现场,储存量不得超过()瓶。

A.4 B.5 C.6
15.8千克干粉灭火器的射程为()米。

A.5米 B.6米 C.4.5米16.50千克干粉灭火器的射程为()米。

A.6~8 B.8~10 C.5~7 17.一般检修动火,动火时间一次都不得超过()天。

A.一 B.二 C.三
18.乙炔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必须时可用()℃以下的温水解冻。

A.50 B.55 C.40
19.长期与乙炔接触的铜合金器具,合金含铜量应低于()%。

A.75 B.80 C.70
20.丙酮的闪点为()。

A. -17 B.-15 C.-16
四、问答题
1.什么叫燃烧?
答:“燃烧”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一种发热发光的激烈氧化反应。

2.燃烧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

3.禁火区内需要动火应实行哪三级审批制?
答:①在危险性不大的场所、部门动火,由申请动火车间、部门领导批准,在消防部门登记,即可动火。

②在危险性较大、重点要害部门动火,由申请动火车间或部门领导批准,有关技术人员介绍情况,消防、安全部门现场审核同意后,进行动火。

③特别危险区域、重点要害部门和影响较大的场所动火,由需要动火的车间或部门领导提出申请,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由安全、消防保卫部门审核时提出意见,经企业领导批准后,才能动火。

4.当乙炔气瓶口着火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乙炔气瓶口着火时,设法立即关闭瓶阀,停止气体流出,火即熄灭。

5.焊机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什么措施、采用何种灭火器灭火?
答:电焊机着火首先拉闸断电,然后再灭火,在未断电前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机灭火,只能用“1211”、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因为水和泡沫灭火液体能导电,容易触电伤人)。

6.乙炔瓶使用时应注意哪些规定?
答:使用乙炔时应遵守下列规定:①禁止敲击、碰撞。

②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

夏季要防止曝晒,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米(登高作业时,应是与垂直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③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必须时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

④吊装、搬动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和防震的运输车,严禁用电磁起重机智链绳吊装搬运。

⑤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

⑥工
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原则上应避免放在一起。

⑦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

⑧必须装置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

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⑨使用压力不得超过147kpa,输气流速不应超过1.5~2.0米3时/瓶。

⑩严禁铜、银
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量应低于70%。

11 瓶内气体严禁用尽。

7.乙炔瓶运输时,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运输乙炔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①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②车、船
装运时应妥善固定。

汽车装运乙炔瓶,横向排放,头部应朝向一边,且不得超过车
厢高度。

直立排放,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二。

③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
止曝晒。

④车上禁止烟火,并应备有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使用四氯化碳、
1211灭火器等。

⑤严禁与氯气瓶、氧气瓶及易燃物品同车运输。

⑥严格遵守交通和
公安部门颁发的危险品运输条例及有关规定。

8.了解和掌握不同液体的闪点有何意义?
答:不同的可燃液体有不同的闪点,闪点越低,火险越大。

闪点可以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9.掌握物质的自燃点对防火工作有何意义?
答: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物质受热自燃是发生火灾的一种主要原因,掌握物质的自燃点对防火工作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0.焊割作业中,当乙炔气体导管漏气着火,应采取什么措施、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答:焊割作业中,当气体导管漏气着火时,首先把在着火点后部气体导管折弯,使火焰尽快熄灭。

将焊割炬的火焰熄灭,并立即关闭乙炔阀再关氧气阀,用灭火器、湿布、石棉布等扑灭燃烧火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