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公平与效率(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刘玲玲)

第一章公平与效率(公共财政学讲义-清华大学刘玲玲)

在这个意义 上,理性的个人,在世界的原始状态中同意特定 的收入分配(最大最小)。在这一最初国家中, 个人处于无知状态之中,因为他或她不知道最终 的分配将在何处结束。由于生活的偶然性,面对 不确定的未来,那些不愿意冒险的个人人可能订 立契约以最小化收入差距。
1.1.3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 分配公正 在社会福利函数中,每个人的效用是加权 的。收入和福利就是根据这样的模型分配 的。分配权重的选择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 题。例如,功利主义者可能要求收入均等 。假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具有边际效用递 减特征的基数效用函数,那么均分收入将 使全部的社会总效用最大。很清楚,这种 方法包含着要求个人之间进行比较的强烈 假设。
从帕累托最优还可引伸出“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和“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概念 。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变前相比较,同时符合以下两 个条件:(1) 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2) 没有一个人处 境变坏。那么,我们改变资源配置就可达到“帕累托更优 ”,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善”。
法国经济学家贝纳西认为,自亚当·斯密 以来,古典的和新古典的经济学一直为市场均 衡经济学的理论所支配,该理论模型的共同特 征
是:(1) 在所考察的一切市场上供求均衡;(2) 这 个均衡只能通过价格调整;(3) 行为人只对价格信 号做出反映。他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为例 ,认为它们确有违背均衡经济学的特征,即(1) 既 然劳动市场存在失业,那么至少有一个市场未处于 均衡之中;(2) 某些调整不仅仅是由价格变动引起 的,例如,商品市场可以通过收入水平的变化达到 均衡;(3) 行为人并非仅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取决于收入水平。为此,他提出 非均衡理论,认为市场变化呈现:① 某些市场不 是处于均衡之中;② 不仅可以通过价格进行,而 且可以
效率和公平并称为社会经济福利的两大准 则。效率通常被比作如何将蛋糕做大的问 题,公平则被比作如何按一定的价值标准 将蛋糕在所有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而分配 蛋糕的方法往往会影响蛋糕的大小。绝对 平均主义导致低效率,对高收入者征收高 额累进税,又会打击一部分社会成员创造 财富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兼顾公平与效 率的矛盾,是经济学的一大难题。
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更优或 不可能进行帕累托改善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的资源配置状态。
从帕累托最优还可引伸出“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和“帕累托改善”(Pareto improvement)的概念。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 变前相比较,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 至少 有一个人处境变好;(2) 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那么,我们改变资源配置就可达到“帕累托更优 ”,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善”。 当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更优或 不可能进行帕累托改善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的资源配置状态。
通过数量进行;③ 行为人不仅对价格信号做 出反应,而且也对数量信号做出反应。 对市场结构及其效率的分析,除了贝纳西从 非均衡理论出发,并将预期、价格的可变性 等因素考虑进去之外,还有的经济学家从信 息经济学、经济博弈论等理论出发,深入考 察了信息不确定、不完全等条件下的市场均 衡与效率问题,发展了非均衡经济学,并以 此作为一种微观基础来重新解释宏观经济理 论与政策。
1.2.2一般均衡分析 考察处于相互联系的所有市场参与者
以及所有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就是一般 均衡分析。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 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三个实现条件是: 1、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一般条件
1.2 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
1.2.1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
的代名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是:(1) 人 数很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2) 产品是同质的 ;(3) 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即行业进出自由; (4) 完全信息或知识。此外,隐含在经济学家论 述中的,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一般均衡条件还有, (5) 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即追求效用 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6) 经济利益的可分 性与所有权的确定性,即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 能够
Public Finance 公共财政学
第一章 公平与效率
1.1 效率与公平
1.1.1效率准则
资源最适度配置问题,即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准则被称
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或称“帕累托有效 ”(Pareto efficient)。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 这一状态,即经济运行达到的效率,已使一部分人改善处 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
1.1.2 公平准则
帕累托最优准则并不能逻辑推出社会福 利水平的另一准则——公平原则。效率 准则也有强调机会公平的一面。然而, 社会成员所关心的公平乃是收入分配结 果的公平。按照这一公平概念,经济学 家们给出了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以 及吉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指标等分析 工具,以便于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
收入分配的社会公正是个伦理问题。哲学家约翰 罗尔斯提出强烈的社会正义的平等主义标准,并 将其建立在他的差异原则概念基础之上。根据这 一原则,社会的不平等只有在它能给社会中的最 弱者带来收益时,才是有理由的。罗尔斯所使用 的伦理原则,是选择能够给社会中收益最少的个 人带来最大收益的社会分配结构。罗尔斯在最大 最小标准中总结了这一理念。那就是,假如我们 想像存在着许多替代的国家,每个国家有着不同 的福利分配,那么我们所选择的社会国家,将最 大化社会中处境最恶劣的人的福利。应指出,社 会正义的最大最小概念通常不会导致收入的均等
购买的单位从而使物品的所有权具有确定性, 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经济利益和成本能以价格 来计量;(7) 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8) 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9) 不存 在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 越大的情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