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及其意义

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及其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 2003年第6期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及其意义周 沛 〔摘要〕 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区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社区工作中构建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是发挥和提升社区工作调动社区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有力措施。

社会支持网络有其特定的结构和互助互济功能,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对于专业性社区工作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支持网络;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3)06-0092-05在当前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工作正逐步介入社区并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认同。

但是,由于我国社会工作刚刚起步,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的社区工作①在协调社区关系、整合社会资源上的功能还不完善,因而其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作用还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本文试图就社会支持网络构建这一在社区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实务做一概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社区工作中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失业下岗人员涌向社区;老龄社会的来临,老年人的照顾与医疗健康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层次性,致使不少社区成员成为低收入阶层,加上疾病等原因,使得社区的贫困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民工大量涌向城镇,在为城市社区发展做贡献的同时,其面临的实际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

面对此类社会问题,社会各界一直给予高度关注,“送温暖工程”、“再就业工程”等纷纷付诸实施。

但是,仅仅靠这种临时性的、完成政治任务的方式还很难有效地解决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社区缺乏能够协调各方面关系、有效调动社区资源的组织和手段,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性与互助互济性还不够。

换言之,没有引入专业性的社区工作机制,忽视了社会支持网络在解决社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社区工作是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①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一起,构成了专业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

〔作者简介〕周沛,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

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助人自助”即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互相帮助是社区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

1960年联合国出版的《社区发展与经济发展》一书认为:社区工作是“由人民以自己的努力与政府当局的配合,一致去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

在此过程中,包括……由人民自己参加、自己创造,以努力改进其基本生活水准”〔1〕。

近年来,社区工作在我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许多城市通过建立社区工作站、培训社区工作者等方式,联合社区内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使社区工作介入到社区服务活动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对于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国内社区工作刚刚起步,专业性特征还不明显,受过专业化训练的社区工作者寥寥无几,加之受制于诸多因素,社区工作调动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用专业化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从操作层面上看,目前最大难点就是社区群众的参与程度不高,社区资源的调动和运用困难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制约着社区问题的解决。

本文认为,在目前社会工作还没有为社会所十分熟悉与接受,社区问题又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地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推动社区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社区问题的解决,必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概念与特征: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分析社会网络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引入。

因为社会网络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分析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深人们对个人、小组、群体与社区之间的相互沟通及互动之理解,促成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所以,社会网络分析及社会支持网络构建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与采纳。

实践证明,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与运行,对于社区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社会支持网络的核心主要表现在网络、支持以及构建三个方面,其功能的发挥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第一,从网络角度看,社会支持网络主要表现为网络的结构特质,即网络的空间范围、人员分布度、关系结构以及关系度等等方面。

网络空间范围就是社区工作中社会支持网络在空间上的分布范围。

从社区的结构特点、社区问题的多种存在方式以及社会资源的非集中性等方面分析,社会支持网络以多层次的形式存在,其空间分布是多重的。

一座城市范围可以是一个社会支持网络,一个区、一个街道、一个社区,也都可以是一个社会支持网络,各层次间的网络是一种递进、交叉、互补的关系。

当然,从具体实务操作看,社区工作所研究、构建、利用的社会支持网络之空间范围一般以某特定的社区为宜,如一个社区或若干个社区的范围。

在一定的社会支持网络空间范围内,网络成员的分布度、关系结构以及关系度亦十分重要。

分布度指在某一网络范围内,参与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社区成员数量之多少;关系结构指社会支持网络成员的职业、收入构成以及互动方式;关系度则指参与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成员间之关系密切程度。

这些网络维度决定了社会支持网络之功能发挥,对于网络式社会支持具有很大的保证作用。

第二,从网络支持角度看,主要体现为网络成员间建立在互帮、互济基础上的互动关系与互动内容。

互动关系特指社会支持网络成员间的互动持续性与方向性。

前者指网络成员间的互动关系是短暂的、断续的,还是长期的、持续的;后者指这种互动关系是什么样的属性,即,网络成员间的支持关系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是一维的还是多维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等等。

在互动内容上,主要反映社会支持网络的具体事项,如物质支持、精神与心理支持以及其他方式的支持等等。

第三,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只要社区成员有一定互动关系就可以认为形成了某种初步的网络关系。

但是,作为与社区工作密切相联的社会支持网络,其形成与发展不能建立在自发编织的基础之上,而必须通过社区工作者的努力,调动社区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整合社区的力量,积极推动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的构建。

无论从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理念,还是从社区工作的“社区组织”基本方法以及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发展的目标,解决社区问题的目的等方面来看,社会支持网络的积极构建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

在传统农业社会,就自发地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社会支持网络。

如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结构和力量就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下的家庭与家族的互助互济,地缘关系基础上的邻里、同乡的相互照顾以及共同需要和志趣的相互照顾等方式上。

中国人很重视血缘关系,家庭和睦与家族兴旺是人们所期盼的,有些大的宗族甚至可以留有部分专门的钱物来接济、照顾族人中的老弱病残者。

血缘关系就如同一张“社会”支持网络,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家庭和家族中的弱者,尽管其空间范围以及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地缘关系的情感———乡情,也形成和维系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圈。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建立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的互动圈功能之发挥的写照。

可以认为,这些都是较为“原始”的“社会支持网络”。

今天,人们的交往与互动范围已非传统农业社会所能比拟,面临的问题也呈社会化趋势,传统的互助互济已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因而,社会支持网络就具有其时代的内涵和特征:第一,网络性与伸延性。

网络是众多社区群众、群体和组织通过一定的结构联结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明确目的的,具有反馈效应的系统。

相对于传统社会的家族、邻里间的救助,现代社会支持网络的伸延性表现为其结构更为复杂,关联性更为紧密,网络辐射半径更为扩展,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也更为强大。

第二,社会性与社区性。

不同于传统社会,由于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的社会化,所面临的问题也以社会化的形式出现,互相之间的帮助与援助跨越了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范围,在社会互动的层面上展开。

在具体的支持运作中,网络以社区为实施范围。

虽然社区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但是它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地缘关系。

建立在现代社会支持网络基础上的社区成员间的互动与交往内涵要高于建立在邻里、老乡关系基础上的互帮互助。

第三,综合性与多向性。

所谓综合性就是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支持内容涉及到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等多层面,并非简单的亲戚或邻里间对日常生活困难的互帮互济所能比拟。

所谓多向性,是指社区每一个成员在社会支持网络中并不是旁观、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社区成员能做到爱与被爱的统一,助人与被助的结合,充分体现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网络的结构稳定性与目标长期性。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必然会伴随着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是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专业化社区工作的介入下,在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在政府及相关组织的支持和配合下,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就显得非常稳定。

同时,社区问题的现实存在以及社区成员调动社区资源、进行互帮互助的内在需要也使得社会支持网络的目标具有长期性。

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社区救助工作在社会支持网络中是不存在的。

社会支持网络不仅为社区成员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疏通了调动社会资源的渠道,编织了社会互动关系,而且还为社区工作者认识和分析社区,开展助人自助的社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具性平台,从而加深了人们对社区的了解,使得社区工作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之关系更为贴近。

三、实践与运用:社区工作中社会支持网络的构成要素、支持内容与网络形式所谓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就是把社会支持网络纳入社区工作介入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把社会支持网络看成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社会网络支持工作与社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推动社区工作的发展,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我们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网络要素的分析来说明支持网络与社区工作的密切关系。

第一,成员构成要素。

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之成员构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面空间区域内的互动成员;二是立体网络阶梯层面上的互动成员。

平面空间区域内的互动成员是在一定区域的社区内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的社区居民。

他们共处于同一个社区,对社区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和协调下,能够构建成一个互相支持的社会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人都兼有支持角色与被支持角色的双重身份,既有得到别人帮助的欲望与权利,更有帮助别人的责任与义务。

在当前的社区中,这类网络成员主要由社区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社区有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支持的重点对象是社区内的弱势群体如失业下岗人员、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