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1

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1

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教材案例题解析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教材案例题解析前 言一级建造师的案例是考试的重中之重,这是无容置疑的。

关于案例的复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课本的案例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仔细研究每年的真题,会发现,多少跟课本的例题有异曲同工的的地方。

如何做案例,怎么做,怎么才能得到高分,这都是大家想知道的,其实考过的人都有这种感觉,题其实不难,好像都会,但是答题不一定在点子上。

其实,做案例还是有一定技巧的,前提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充足。

遇到会的题,一定简明扼要的回答,因为时间有限,做到有限的时间内,回答的全面准确。

对于不会的题,快速检索相关内容,把脑海中相关的内容,有条理的都写上,这时候就把自己掌握的沾边的知识点往上答,别胡言乱语。

浪费时间还不得分。

技巧是在考试中不断总结的。

希望自己多动脑,动手。

实务考试,动手的法宝!下面针对教材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课本的例题看似简单无趣,考试也不会直接考,这是误区,既然在教材上出现那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这都是精挑细选的,都很有代表性,就看自己能不能看透彻,参透其中的奥妙!一定学会分析,掌握解答案例的精髓,题目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解题思路是很明确的。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还望见谅)课本案例中的答案有时候就是开始最好的答案,对于一些好的答案我会标出来,希望大家背熟且能快速默写下来。

涉及到相关内容的我会标出来,大家自己动手去找答案。

一级建造师《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一、西南地区某新建一1.2Mt矿井,因为井筒地质钻孔资料充分,且岩性条件也比较好,井筒施工工程很快就完成了。

根据井筒施工的经验(经验有时候很关键,但是设计施工能凭经验?),设计单位设计了断面偏大的三心拱直墙形状巷道(巷道断面的选择有很多考虑因素,考试只要记住岩性就行,岩性好可以采用大断面)。

实际巷道施工时发现,该水平岩层构造多,性质变化较大,且多数岩性差、围岩压力大,巷道几乎难以推进。

于是在巷道施工过程中又按地质精查要求补充了勘探钻孔。

等巷道进到应进矿层的位置时,发现矿层的储量比原设计的要求要少得多。

最后项目只能改为0.45Mt的矿井(这属于重大变更,责任谁来负)。

影响了当地经济和周围地区资源供给条件。

解析:对于案例题一定要学会如何分析背景资料,如何快速找出关键词和关键点,有时候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看背景资料,可能不看背景资料有些问题就能回答上来。

每个案例背景中的关键词我都会用颜色标出来。

不一定对本题有用,但是对于做案例可以养成一种习惯。

【问题】:1.该矿井的建设程序中,存在哪些问题?解析:【答】:从项目建设过程看,该项目采用了边施工、边设计、边勘探的方法。

巷道断面设计在井筒施工过程中进行;精查勘探工作在巷道施工遇到困难时才不得不去完成。

正因为此,使施工发生困难。

造成矿产生产规模(设计产量)不能落实。

显然该项目的建设没有达到目标。

2.试分析勘探资料对项目建设的影响?【答】:地质勘探资料是矿业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条件。

国家矿产资源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资源的勘察性质和质量要求以及对设计必须依据勘察成果,都有明确规定。

所以采用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做法,实际反而导致投资的浪费,给设计、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但是,目前的勘察技术水平并不能完全保证设计、施工的需要。

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如案例中的一些地区),按常规勘察,常常有相邻钻孔资料不稳定等情况。

采用通常的勘察分析,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3.当巷道施工发生困难时,可采取哪些办法?解析:15年有道题就是如何加强支护的问题。

看看是不是有些相似。

如果你是干过现场的肯定有自己的经验。

要不就按照课本来,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断面形式。

普掘还是综掘等。

【答】:巷道施工困难,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采用:(1)加强支护、包括反拱;(2)另行选择压力小的路径(3)改变巷道断面形状,包括弯墙(马蹄形)(4)减小断面大小(5)卸压等4.本案例说明了哪些矿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答】:说明了:(1)矿业工程项目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项目对资源的依赖性(3)风险性(4)项目对地质条件的依赖性(5)工程地质条件的困难性等。

本案例解析:通过本案例可以联想到几个考点,设计施工的依据是什么,谁提供。

依据必须是经过批准的文件,业主提供,不按依据施工,事故责任谁负责,“谁的责任谁负责”。

历年考题中很多这种资料未提供的软岩、含水层、断层等等条件。

套路都是一样的。

2、某井筒工程直径6m,井深780m。

地质报告表示在井深620m以后有三层含水层(立马联想到防治水的几种措施和要求),涌水量分别为22m3/h 、 14m3/h、80m3/h。

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井筒较深,采用重型立井机械化设备(设备选型的要求标准以及具体的选型,必须牢记)。

对于井筒涌水,则设计写了“可以采取工作面预注浆处理”和“视情况采取井壁注浆”的措施。

由于掘砌设备操作使用不顺利,施工进度严重拖延。

施工队根据620m前和第一、二层含水层的实际揭露地层涌水远小于地质报告的情况,认为地质报告可能有误(有什么依据,这是主观臆断)。

为赶进度,施工队一直施工到第三含水层仍按正常掘砌施工。

结果在放炮后虽没有突水事故,但井壁岩石裂隙出现四处涌水。

施工队只得匆匆处理,并迅速井壁砌筑。

对于井壁可能出现涌水过大的问题,期待井壁注浆来处理。

最后,尽管业主与施工单位为处理井壁又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其质量仍不能满意。

问题:1.分析施工组织的失误?2.施工队施工中有哪些错误的做法?存在哪些不妥的看法?3.岩壁大量涌水对井壁混泥土施工质量有哪些影响?解析:本案例涉及的考点主要有,立井施工机械设备选型、立井施工防治水的方式、事故处理与索赔。

这三方面是必考的内容,每年都有一两问。

必须掌握。

都是常规考点,只是通过不同的案例背景体现出来。

看到立井,立马关注几个重点。

井筒的直径,明确是净直径还是掘进断面;井筒深度,这牵扯到水的问题;这两个点还涉及到机械选型。

含水层的涌水量,明确几个临界点,用哪种方式治水,十六字方针。

总之立井是必考的, 【答】:本案例说明通常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1:施工组织设计的失误主要有两点:⑴立井施工机械化设备选择不妥。

虽然井筒较深,但断面不大。

井内布置重型设备有困难。

施工过程中工人操作使用不顺利,主要并非操作的问题,而是设备的选型有问题;⑵对井筒涌水处理不明确。

虽然提出“可以采用工作面预注浆处理”,但是首先应按程序进行探水,执行有疑必探的规定;同时应提出具体的注浆方案、措施(如岩柱、一次或分次注浆、安全措施等)。

这也是注浆工作没有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2:施工队造成此质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按照规程施工。

⑴没有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要求;⑵没有按规定实施工作面预注浆等治水措施;⑶然后是为抢进度,当出现较大的涌水后仍没有采用专门的堵水措施,冒险强行通过。

这就势必给施工和工程质量造成伤害。

从本案例还可看出,掌握地质条件,并根据地质条件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是矿山工程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地质条件有疑问时,更要注意贯彻有疑必探的原则。

矿山工程质量的好坏和地质因素的影响,以及和掌握地质条件的程度很有关系。

从本案例还可以看出,这些错误的做法与认识有关。

对质量不够重视,为追求进度放弃质量;为赶进度没有遵守“有疑必探”原则、轻信经验而不相信勘探资料、不采取预注浆措施,为赶进度,不认真采取处理井壁涌水堵、截、导等措施。

特别应注意的是,把存在的质量问题推给后面的工序,势必导致问题“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困难。

3:岩壁涌水过大,首先使操作人员处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就可能破坏正常的施工程序和正确的操作要求,影响包括掘进、立模、井下搅拌、浇筑等工作;其次是岩壁涌水影响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也影响浇筑的井壁混凝土质量,降低了强度、密实程度、抗渗性能等重要性能。

因此,采用“干打井”技术是一个对进度、质量都非常有好处的有效方法。

(背熟,这就是最好的案例答案,可以分条答上。

)3、某矿井由混合井与风井一对立井开拓,某施工单位承揽了混合井与风井的井筒施工。

在进行工业场地平面布置时,施工单位为了便于炸药库的管理和炸药的安全,临时炸药库设置一个库房,容量为400吨炸药,布置在永久场地围墙的外侧;在布置混合井稳车设备及主提升机时为了不占用永久建筑采掘设备修理车间的位置,将主提升机布置在距井筒30.5米的位置处;压风机房布置在两个井筒中间(动力负荷中心)处;水泥库及砂石料场也布置在距离两个井筒比较近的位置;临时变电所布置在工业场地一角,以不影响其他设备设施的布置,并且不占用永久建筑位置;办公室及职工宿舍布置在靠近井筒附近,便于指导现场施工及工人上下班。

问题:1.简述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作为简答题背熟)2.指出该工业场地平面布置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简述理由?答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主要内容是:⑴临时建筑不能占用永久建筑位置;⑵临时建筑物标高尽可能按永久广场标高施工;⑶施工器材设备的堆放尽量靠近使用地点;⑷广场交通线路布置应方便施工,且主要运输统线路和人流线路尽可能避免交叉;⑸工业性建筑物与非生产性建筑物应分开布置,临时工业建筑要靠近井口;⑹各种建筑物布置要符合矿山安全规程有关防火规定。

2:该工业场地布置中不合理的地方及理由简述如下:(1)炸药库的设置与布置不合理,按照安全规程要求,单库炸药储存量不得超过200吨;炸药库不能布置在工业场地永久围墙边侧,其与工业广场的距离应根据库房大小、形式按照安全规程确定,一般不应小于1000米。

(2)主提升机房距离井筒30.5米的位置不合理,两者距离太近,现场无法施工。

根据现场图纸可以知道,主提升机后面是采掘设备修理车间。

因为该车间无需在临时提升阶段投入使用,施工后期对其建设时间也充裕,因此安排其在临时提升机房拆除后再施工也不会影响使用。

所以,临时提升机房可以后移布置,即使占用永久建筑的采掘设备修理车间,也不会对影响整个工期和厂房与设备的使用。

(3)压风机房位置不合理,虽然是布置在动力负荷中心,但是距离风井的提升机房太近,噪声影响了提升机司机的操作,造成安全隐患。

(4)水泥库与砂石料场的位置不合理,该建筑占用了混合井永久提升机房的位置,而在井筒施工期间永久提升机房是必须要施工的,以免影响混合井的永久改装。

(5)临时变电所布置在工厂的一角不合理,距离动力负荷中心太远,造成大量的动力及电缆的浪费。

(6)职工宿舍及办公室位置不合理,靠近井口太近,职工生活及办公区应与生产区分开布置。

4、某钢厂为扩大生产修建二期工程,占地约1000亩。

二期工程主要包括:厂区道路、污水、雨排水管道、供电系统、冷轧车间、镀锌车间、彩涂车间等能源车间及机修、仓库、办公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