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2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教案)+.ppt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2单元+第3课+华盛顿会议(教案)+.pptx
2、英美日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英、日关系由盟友走向某种对抗,原因是日本在远东的利益扩张对英国形成威胁。 美日关系因日本妄图独占中国而变得日趋紧张。 亚太地区的竞争对手由英美转变为美日。 3、大国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 在英美日之间进行。 美国:计划在 20 年代中期其海军力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把海军主力由大 西洋调到太平洋,发展珍珠港基地,以抗衡日本在该地区的力量。
日本:实现八•八舰队计划;保持对美国海军 70%的比例;1921 年海军岁出占国家总支出的 32%。 英国:海军支出 1919—1920 年比 1913—1914 年增加了 3 倍。
海军竞赛造成该地区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但它给各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各国人民反战 情绪高涨;东方掀起巨大的民族解放运动;1921-1922 年发生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因而, 列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矛盾。于是,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 年 11 月—1922 年 2 月美、英、日、法、比、意、荷、葡、中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由美国提议召开和由美国操纵。
【课后习题】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案提示:巴黎和会仅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等地区的矛盾,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特别是 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随着欧洲等地区矛盾的缓和显得日益尖锐起来。此外,帝国主义战胜 国在一战后开始的海军军备竞赛也日益激烈,这些都使帝国主义国家觉得有必要再召开一次 国际会议加以协调和解决。而美国由于在巴黎和会上一无所获,决心在亚太地区寻求外交突 破,所以,倡导召开了这次会议。 由于美国主导了这次会议,所以美国收获颇多。比如在《四国条约》方面,美国成功地拆 散 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重大障碍。又如在《五国条约》方面,美国 一方 面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制约了自己的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日本海 军,可谓是一箭双雕。再如在中国问题方面,成功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而使自
核心是列强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 影响: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各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5、华盛顿体系 在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上,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中日签订《解 决山东问题悬案》及附件,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秩序,称华盛
3、了解: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归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 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 2、问题探究: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 , 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 3、本质揭示: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五国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 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 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史上的地位、主要作用与影响;山东问题 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 2、理解:《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 用心和说明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 主要的原因。 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 无意义。 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 帝 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 精 神。
【讲授新课】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1、列强在亚太地区争霸的新格局 战前:英、法、德、日、俄、美等六国在亚太地区角逐。中心是宰割中国。 战后:英、美、日三国继续争夺中国和太平洋的海上霸权。
战后争霸新格局的三条主线 第一、日本实力明显增强,引起英美警惕和不满。 第二、英美日展开激烈的海军竞赛,使远东的形势格外紧张。 第三、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宰割,使列强惊恐,促使列强之间妥协、协调他 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和利益关系。
学无止 境
顿体系。它是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占相对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华盛顿体系不可能完 全解决英日和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在欧洲、在亚洲分别确立了一战后的帝国主义新的国际秩 序。
2、帝国主义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的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夺之上 , 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排斥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在凡尔赛体系中,则集中体现了反苏 反共的内容,其营造下的国际秩序是不完整的。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欺压和剥削基础上的, 所以从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的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缺乏公正、民主、普遍性的不足,决定了其在二十、三十年代国际 关系体系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本课总结】尽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后潜藏着众多矛盾,但不能不承认在体系制造者 的主观目的和他们的实践活动上,确有一些阻止战争和谋求和平的意愿和行为。他们关于和 平的种种宣传,尽管有虚伪性,但的确成为一种舆论被广泛地接受,并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社 会思潮,被众多的和平人士当作反对法西斯战争行径的有力舆论武器,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 了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资本主义国家外交行为。
【重点难点】 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导入新课】本课引文部分首先介绍了巴黎和会留下的遗缺,然后介绍了战后亚太地区的国 际格局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格局带来的新的矛盾,引文从总体上说明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直
学无止 境
接原因。引文没有直接提出明确的问题,建议利用问题探究引入新课:阅读教材引文部分 回 答: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作为新课的导入。
4、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与《九国公约》 (1)1922 年 2 月,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及附件 内容: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是中国的重大外交成果。 (2)1922 年 2 月签署《九国公约》 内容: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为中国建立一个稳固的政府提供方便 ;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利用中国的状况谋取有损于其他 国 家公民的特权。
学无止 境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签订了关于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条约、 关于中国“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与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
2、《四国条约》 1921 年 12 月美英日法四国签署。 主要内容:缔约各国同意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上 述 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彼此之间应全面地和坦白地进行协商, 就应 该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本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协定应予终止。 影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它借此解散了英日同盟;使该条约只具有外交协商性而不具备军 事同盟性,美国无须用武力保护盟国利益。 3、《五国海军条约》 1922 年 2 月签署。 内容: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限额分别为:美、英各 52.5 万吨,日本 31.5 万吨,法、意各 17.5 万吨(即 5:5:3:1.75:1.75 的比率)等;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的 要塞维持现状;美国不得在菲律宾、关岛、萨摩亚和阿留申群岛、英国不得在香港及太平洋 东经 110 度以东的岛屿修建海军基地和新的要塞,日本则主要承诺不在台湾设防。条约有效 期至 1936 年 12 月 31 日。 影响:使英国放弃了“双强标准”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对等的原则,标志英国海军优势从此 终结,日本海军扩张受到限制,承认其海军只处于二流水平,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学无止 境
己多年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以实现,从这一政策中,使它可以利用自己的强大经济优 势,争得更多的利益。所以可以说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全面胜利。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 提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 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它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主要是由于它仅仅暂时地缓和了旧有的各种矛盾,实现了暂时 的平衡。而它未能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 在 新的情况下重新开始。随着新的斗争逐渐激烈,原有的平衡逐渐被打破,靠凡尔赛—华 盛顿
体系维持的国际秩序将会被颠覆,和平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