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心得600字初中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傅雷家书》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1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知识渊博的或只是一个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他们一样的伟大。
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着读着就让人对这么一份父子情钦佩。
他们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
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
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与其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奔跑还不如在阴暗的隧道里奔跑,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从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怕别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每点每滴,因为我们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拥有一个谁也闯不进来的地方。
回想着自己从识字开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学,知识更是增长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笔多好,却吝啬得从不给父亲写一封
信,小时候经常见面,大了就只靠这电话来沟通,几乎都不用写信,就连朋友都只是发发E-mail,很少抓笔写字。
现在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滥,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刚刚写好的日志删除,在生活里很多时候都在隐藏着自己的情感,从不敢轻易地让别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
是现代的世态炎凉比以前严重了吗?还是人的意识发展得太快,社会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在学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让父母知道,更别说恋爱。
不否认,我们曾经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但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但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
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
虽然我们没有家书,没有像傅雷那样知识渊博,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又是文学翻译家。
我们的父亲很普通,但是我们拥有的父爱却是不能用这些社会上的名衔来衡量,每一个父亲都是他们孩子的力量支撑。
我们没有家书,但是我们有的是对父亲的惦念,对家的依恋,那是我们精神的最终去处,也是一样的永恒!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2
家书?我在想,家书也可以整理成册,那必定是十分有意义的了。
最开始是作者写的一些文字,记录了一些关于傅雷育子的事情。
傅雷对孩子要求真的很严格。
或许过于严格,也会让孩子有压力,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教育方法不是没有益处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一定会有许多人不具备的自律与一些好习惯。
儿时或许会觉得压抑与拘束,但长大后还会是要感谢的。
接着是傅聪的信。
傅聪先生身在国外,内心深爱着国家,但也认为那时候的国家需要改变。
出来见过世面就知道外面有多少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想发展想进步必须
走出、引进、交流、合作。
傅聪先生也提到了,拥有华夏的魂,连带着对东方文化也有了亲近感。
确实如此,外国的文化有时并不能引起我们的灵魂产生共鸣。
当然,艺术无国界,只是终归不如本土文化更能打动我们的心。
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语言,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不同的人听,会有不同的感受。
就如同外国人无法懂得中国人的有些玩笑,中国人也无法理解外国人的一些幽默点。
无论国外多么发达抑或是美好,内心总是向往着自己的国家的。
这是大概就是人落叶归根的情结吧。
接下来开始本书的正文了,是傅雷先生的家书。
傅雷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以至于让孩子和母亲都颇受折磨。
但是尽管如此,傅雷并不是不爱孩子,反而从心中便可以看出他的深情与对孩子深似海的爱。
这份爱十分普通,是天底下的父母共同拥有的。
信中有许多琐琐碎碎的叮嘱,也有不少替孩子排解忧愁、解开心结的话语,对孩子的教诲与关心很日常化的。
大到人生与艺术,小到衣食住行,并不多么特殊。
天底下的父母孩子不都是这样么?千千万万父母的都是这样的。
或许有不善言辞却行动上不“薄情”的,也有言语上行动上都十分“不薄情”的,或许不如傅雷夫妇有如此高的文化,寄予给孩子们的希望与爱是相似的,希望孩子成功,望子成龙,却又担心关怀着孩子。
傅雷夫妇严格归严格,却是真的对孩子有益。
我个人还是偏向这样的教育方式的,而非过于“散养”。
后者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或许童年时确实开开心心的,烦恼压力都相对更少,但是未来可供选择的道路,也就是“自由”,必定不如前者的。
这个自由不是随心随性,而是建立在拥有了独立的能力的基础上,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可以去选择未来更多样化、自由、不狭隘的路,做想做的事情。
我的家庭并不是很严厉,所以我还是希望父母对我的管教能严厉些。
在成长中,孩子与父母之间免不了矛盾。
但感情总归是不会变的,双方终会明白对方的心思与苦衷。
作为孩子,更是要体谅父母,知道父母没有对我们没有益处的行为。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3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傅雷家书》,也获得了一些感受。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
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
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