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语言的层级体系:(层-级-效能-运转机制)首先,这个层级体系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两层。

底层一套是语音层:音素和由音素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另一套是语义层:义素和由义素组成的义位,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内容部分。

其次,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再次,这个层级体系中,越是下级单位数量越少,音素几十个,音节几百个,语素几千个,词几万个,勾子无穷个,简单的下级单位和规则构成复杂的上级单位,以至无穷,便是这个层级体系提供的效能。

最后,这个层级体系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转。

组合关系:是符号间线性的搭配关系。

聚合关系:是功能相同的符号之间能够相互替换的类聚关系。

共时:假定不发声任何变化的特定时期的静态状况。

历时:发生了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动态过程口语:是以语音为物质材料,在口头上应用的语言。

口语可以有书面形式,谈话记录材料书面语:以文字为物质材料,在书面上应用的语言。

书面语可以有口头形式,新闻播音。

言语:运用词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行为和结果,包括言语行为言语作品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语言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使用的最重要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是运用词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行为和结果。

联系:两者之间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两者之间是工具和运用的关系。

两者之间是规约和变异的关系。

区别:语言具有社会性,言语具有个人性。

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内部言语:无声言语,指不出声的听不见的言语默读默默的思考问题外部言语:有声言语有形言语听得见或看得见的言语语言具有交际功能和认知功能从形式和内容看,语言包括语音和语义两要素,从材料和规则看语言包括词汇和语法语音: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社会意义的声音语音的属性和本质属性:语音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本质):音义之间的关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具有差异性,带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同一个音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不同的语言系统发展变化不同物理属性: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音质声音的品质特色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音波形式音素: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的音辅音: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音音位: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系统里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和音素的异同:音位是在一种语言或方言系统里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同: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异:单位的性质不同音位是抽象的语音类别音素是具体的语音个体划分的角度不同音位是从社会属性划分音素是从自然属性划分的范围不同音位要在同一个系统里构成的材料不同音素必须由音质构成音位可以不由音质构成音位归纳的原则:基本:同系统原则对立原则互补原则互混原则相似原则附加:同源原则简明原则匀称原则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由音质构成的音位非音质音位:由起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构成的音位包括调位(高低重位(轻重时位(长短音位变体:构成同一音位的若干个语音变异形式区别特征:音位之间借以互相区别的发音特征,也可指音素之间的区别特征音节:语言中最小的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下的语音单位决定音节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的因素: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前音后音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等音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面包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普通话上声变调词汇意义有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为某个言语社团共同理解的意义言语意义: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产生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义素:对若干个词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到的最小的具有区别性的语义单位义位:语言中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义单位多义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有练习的义位的词上下义祠:是具有属种关系的一组词总分义祠: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一组词类义祠:是同属于一个较大意义类别的地位平等的一组词同义词: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反义词:理性意义在某方面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语义场: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一群词聚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意义集合语义结构关系:词语在组合中形成的语义层面上的抽象概括的关系动核结构:一个动词与若干个名词性成分所组成的语义结构语义指向:一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个成分语义模糊:语义所指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边界模糊中心清晰歧义:口头或书面上同一形式的话语片段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语境义变:词语等单位的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了与正常意义不同的意义多义词各个义位之间的关系:多义词的义位本义: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基本义:词在一定时期里最常用的意义引申义:指在某个义位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在某个义位的基础上通过比喻的方式而产生的意义借代义:在某个义位的基础上通过借代的方式而产生的意义。

也有人将借代义看作引申义的一种。

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统称派生义或"转义从历时的角度看,本义一派生义。

派生义根据派生方式,分为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

从最早的源头看,派生义源于本义,但在后来的词义发展过程中,各种派生义理论上都可以再派生出新义。

从共吋的角度看,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中有个在某一时期最常用的意义,就是基本义,余者都是非基本义。

派生义可能是从基本义中产生的,也可能不是。

同义词的差别表现:同义词是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完全相同的同义词但等义词又根据是否有附加色彩意义分为绝对等义词和相对等义词近义词是理性意义相近的同义词同义词除了理性意义的一些差别外还可能附加色彩也不同构成反义词的条件和反义词的类型:条件:两项共同属于一个语义范畴两项只在某个义素上对立两项处在一种关系的两端类型:绝对反义词(互补反义词)相对反义词(极性反义词语义结构关系和语法结构关系的关系:语义结构关系是词语在组合中形成的语义层面上的抽象概括的关系。

有人称为隐性语法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是词语在组合中形成的语法层面上的抽象概括的关系。

有人称为显性语法关系。

两者并非一对一的关系。

例如,同是动作·结果的关系,"挖洞是述宾关系挖通是述补关系同是述宾关系,挖土是动作·受事关系,挖坑是动作·结果关系。

动核结构的内涵:一个动词与若干个名词性成分所组成的语义结构。

一个动核结构必须包括动词(动核)和论元两种结构成分。

名词性成分充当的语义角色形成名词的格。

对格起标记作用的成分叫格标。

在教师里看书中的在是表示处所的格标用笔写字中的用是表示工具的格标语义模糊的成因:客观对象的模糊主观认识的模糊语义所指的模糊语境义变的类型:语义感染语义脱落语义淡化语义凸现基本词汇:一种语言中处于基础地位的词汇。

具有普遍常用性历史稳固性构词能产性常用词汇:在某一个时期经常使用的词通用词汇:是一种语言的全体成员都使用的词汇旧词:产生历史较长的词新词:产生历史较短的词方言词:通行于某个地区的词语已经进入普通话的原方言词称为方源词外来词:从外民族语言吸收进来的词语熟语:在语言长期使用过程中相沿习用形成的作用相当于词的固定形式造词法:创造新词的方法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的一组词异形同音词是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同形同音词是书写形式相同的同音词同形词是书写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异音同形词同音同形词异形词:语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写法不同的一组词基本词汇与常用词汇、通用词汇的关系:基本词一定是常用词但常用词不一定是基本词基本词就是通用词汇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音译意译借形词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兼意译音译加义类半音译半借形半借形半意译叠音词:只有一个语素重叠词:语素和语素的重叠重叠式语法形式:词的重叠改变了词的语法意义语法:语言中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的规则和体现在组合关系上的聚合规则。

具有概括性、生成性、稳固性、系统性、民族性词法:包括构词法构形法词类句法:词组单句复句语法单位:是研究语法时所使用的大大小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语素语素组词词组句子句组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它既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构词语素:词根(承载主要词汇意义)(词根+)词缀(前缀、中缀、后缀)构形语素: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形态变化)(词干+)词头、词嵌、词尾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定型单位。

能够独立运用。

有三层意思:能够单说或单独回答问题,即能够单独成句。

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能够单独充当语法标记,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和结构关系等。

句子:是能够表达相对完整意思、有一个完整语调的基本的言语交际单位。

语法形式:指能够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各种语言材料和方式。

零形式:指没有物质材料,通过与其他形式对比而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零形式不等于没有形式。

如英语books用构形语素-s表示复数,单数book采用的就是零形式。

语法手段: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而形成的类别。

包括构词法构形法构句法构词法:单个语素直接成词或多个语素组合成词的方法。

附加法:在词根或含有词根的语素成分上添加词缀的构词方法。

(前加法后加法)复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或含有词根的语素成分组合起来的构词方法。

构形法: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形态变化的方法。

附加法(加词头词嵌词尾:给词干添加构形语素以构成同一个词的词形变化的方法。

“词干”就是词的原形,包括词根和词缀。

内部屈折法:用词根内部的语音变化来构成同一个词的词形变化的方法。

重音移动法重叠法:利用语素的部分或全部重叠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异根法词头与前缀:词头是附加在词干前面的构形语素前缀是位于词根前面的构词语素都是附加法但词头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前缀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词尾与后缀:词尾是附加在词干后面的构形语素后缀是位于词根后面的构词语素都是附加法但词尾用来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形态变化,表示语法意义后缀用来构成新词,表示附加的词汇意义孤立语:“词根语”缺乏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达语法意义。

汉语屈折语:词内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一个附加成分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附加成分和词根或词干的结合非常紧密;词的语法意义除了用附加成分表达外,还可以用内部屈折表达。

黏着语:词根不变,通过添加多种附加成分来表达语法意义。

复综语:以动词词根为中心,在词根的前后可以附加上各种词缀,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或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语法单位在聚合或组合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