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


堂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合理需要,推进课堂
不断地生长和学生生命的发展。
29
促进性课堂管理
规范性和促进性目标相辅相成;
规范性是促进性的基础和前提; 促进性是规范性的价值追求。
30
行智
31
课堂管理策略研究
20世纪60— 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内,课堂管理的
重点是运用临床诊疗模式等心理咨询方法纠正学生 的违纪行为;
个课堂缺乏内在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课堂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真正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学生自我的内在管理,只有使教师 的课堂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行为,才能达到最优的 课堂管理效果。
25
生态化课堂管理
生态观强调把人、自然、社会都看成是具有内在普遍 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生态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平等性。 生态化课堂管理主张师生平等民主的新型关系,追求 课堂管理的整体功效,而不仅仅是管理中某个方面的效率
键。 格拉瑟(William Glasser)最有革命性的课
堂管理主张就是,纪律依赖于满足学生对归属、
自由、乐趣和权力的基本需要,而要满足学生的
这些需要,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课程和教 学。
42
课 堂 教 学 管 理
第一,加强教学节奏、课堂环节和学生注意的
管理调控。
第二,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恰


底薄厌学
反叛自弃
11
一位学生的心声
“在这样的学校里,大多数同学觉得孤独,觉得寂寞,觉得自 己老是不如别人,自己在努力却总是没有结果,就算有结果也是不 如意的。 很多人心里有许多的不自在,不甘心,不愿意被打败,不愿意放 弃,不愿意…… 太多的不愿意,给自己带来更坚硬的压力,在这个没有信心的 日子更加产生了自卑心理,且越来越多,心里越来越消沉,自己想 了很多很多的原因,却总是这样一次一次的被自己死去的上进心所 打败,总想战胜自己 ,却总是失败。”
17
“后高中”管理
从学院方面讲,似乎也想采用大学的开放式管理,但又不 敢这样做,只怕学生缺乏自律,会出现乱子。 职教院校在开放与约束方面的矛盾使其更倾向于用一些较 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 后高中特征的课堂管理从形式上看,管理到位,学生听话, 秩序良好,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之中,学生活
一个人平时表现的能力与水平和激励后表现的能力与 水平,两者之间大约存在着 50%的差距。
37
创设积极课堂环境
(5)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
而接纳是最有效的激发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尊、适应及其
它健康品质。 (6)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 课堂活动以及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
课堂管理
理知与行智
吴晓玲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013.8
1
理 知
2
意识形态的视角
在现代性的功利、物质、享乐主义成为今天人类通行的价 值三原色时,意识形态成为人们认识、解决问题时竭力回 避的字眼。 渐渐从人们生活的前台尤其是话语中隐遁起来的“意识 形态”其实并没有消失,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一种 更隐蔽的方式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和选择。
8
学生基本状况
大多是中考的失落者,上好学校的渴望与入学后对
学校的失落交织成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既有对自己的盲
目自信,又有不能回避的自卑情结。 在学习上,由于从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或者各种 因素的影响,没有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动机不 强,在学习中难以获得成就感,只是盲目地随波逐流。
9
学生基本状况
在情感方面,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否定;
在意志方面,引导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 在行为习惯方面,引导学生自我计划、自我训练、检查, 自我总结和调节,实现自律。
28
促进性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目标通常表现为两种取向: 规范性目标。也称维持性或保障性目标,注重课堂纪律 和秩序的维持,从而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促进性目标。不仅重视纪律和秩序,而且更关注通过课
服务,决定其最终能走多远,决定职业教育能在社会中拥 有什么样的地位。
6
课堂管理的内涵

对教师自我的管理 对学生群体的管理 对教学内容的管理 对课堂环境的管理
7
学生基本状况
在基础教育阶段较少受到教师期望,缺乏主观向上的 动力,对自己的发展比较盲目,对待学习比较消极。 内心其实极想得到教师的关注,但是在行为中却又显 示出另外一种表象,在课堂中有时会有意地用夸张的言行 影响正常教学,而更多的时候根本不在乎教师说什么,要 么我行我素,要么做一种表面的妥协。
38
课堂管理内容
多年来,课堂管理和学校纪律领域的研究常常过于强调如何 约束学生的堂问题行为,却忽视了学生行为和学习态度之间
的关系;经常强调如何提高注意力,却很少关注课程和教学
方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现象正在发生变化,课堂管 理在内容上已由原来注重纪律管理向注重提升教学品质发展。
“意识形态”所规定。
4
影响职教的三种意识形态
作为意识形态的等级观念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 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兴趣
5
人才培养目标
认知、技能目标是最直接的培养目标,其决定学生毕业后 能否在社会上立足、生存与发展; 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目标则是深层次培养目标,其决定
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影响力的
当调节师生焦虑水平。 第三,改进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比率。 第四,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体验成功、提高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3
课 堂 教 学 管 理

第五,顺利过渡。教师要为课堂教学的有效
进行做好准备,制定日程安排,以确保课堂过渡
的顺利进行。 第六,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文本和活动内容。 第七,充分利用问题导引课堂行为,问题须
打电话、戏弄同学、顶撞老师,频繁地出入教室等。
14
三种教师
情绪型教师
失落型教师
敷衍型教师
15
四种管理状况
“不知”管理
“不会”管理
“不愿”管理
“不能”管理
16
“后高中”管理
学生一入学后就编入不同班级,分配了固定教室,学生所 学的多数科目都在本班教室里进行。 学院通过班主任对学生上课、上晚自习进行严格控制,班 主任像管中学生一样管着学生,每节课都会详细登记学生 实到人数及缺席人员。
丰富多彩,意味深长。

第八,综合运用模式控制、目标控制和评价
控制等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44
课 堂 教 学 管 理
第九,随机应变,正确运用课堂教学应变技巧。
合理运用注意转移法、随机发挥法、幽默法、宽
容法、设疑法等方法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
事件。 第十,分析课堂记实。必要时教师应把整个
国外特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主张为学生营造 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融洽 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使学生 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生活。
22
人性化课堂管理
当代课堂积极纪律理论认为,好的纪律并不依赖于 更多的规则和苛刻的惩罚,而是来自师生间的互相信任和 尊重,课堂管理的核心是要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
在进取的机会与途径上,职教学生处于边缘地带,他 们得付出比同龄人更多的艰辛才能获得想要的成绩。而现 实中要做到这样是很艰难的,在经过多次尝试而无果后, 放弃原有的理想,随波逐流自然是在意料之中了。
职教生应有的一些正当权利被剥夺直接地影响到其学
习积极性,也必然带来课堂管理的困难。
10
学生基本状况
自卑茫然
动圈子小,范围窄。
18
课堂管理的转变趋势
在课堂管理理念上,由注重教师中心向注重以生为本 发展。 在课堂管理策略上,由注重行为控制向注重满足学生 需要发展。 在课堂管理内容上,由注重秩序维持向注重提升教学 品质发展。 Nhomakorabea19
课堂管理新理念
发展性课堂管理 人性化课堂管理 内源化课堂管理 生态化课堂管理 促进性课堂管理
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
切身体验到自己各种需要的满足,从而减少违纪行为,确保
学生作出积极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
36
创设积极课堂环境
(1)切实理解学生个体心理和学习需要。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相互扶助、支持的教学集体。
(3)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 (4)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教师所说的每一句 话、做的每一件事、表现出来的每一种态度都应注意要对学生产生积极 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或某个组织、个人的成长。
26
生态化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一种自组织行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 的自我管理,努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激发和引
导其内在动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在学习活动中的作
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课堂管理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
27
自我管理
在认知方面,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
3
意识形态的视角
人在社会中必须依照社会形象给自己设定的特定形象来表
现自己、理解自己,从而产生自我意识。意识形态就是这
种社会形象。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精神形象,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紧 密联系在一起,并以思维方式、观念、生活方式、舆论环 境等形式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生活。
一个事物到底有多大的发展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已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