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摘要:基于测绘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出发,结合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提出了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即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模块,针对教学内容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模块;教学方法
abstract: based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pping technology, star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orientation, voc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teaching statu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ideas, that is, to re-build course content modules guide student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content module.keywords: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 curriculum modules;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其培养目标是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
力的培养。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测绘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模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现在正在向信息化测绘阶段过渡。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新设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做了很多研究,但多集中在以培养就业技能为主,而偏离了教育培养“人”整体素质的主线。
本文试图通过重新构建课程内容模块,设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任务项目模块,突出教育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课程的定位与课程内容模块的构建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土建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平台课程,在对课程体系的定位时必须考虑与相应专业技术的融合,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计划协调一致,要服务于专业但不拘泥于专业[2],目的是让非测绘专业的学生掌握专业中要用到的测绘知识、手段、技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测绘技能、测绘意识的其他专业人才。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需要研究教学对象、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及课程内容模块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衔接以及
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方面。
1)教学对象的研究。
高职学生具备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但是他们也有一些不足和问题,最主要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差;其次,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但是高职学生也有他们的长处,他们往往兴趣广泛,善于动手,对实践性知识比较感兴趣等。
2)课程内容及其他相关学科内容之间的衔接。
将课程内容按模块整合,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知识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以及测绘技能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作用切入,每个模块在以学生掌握“必须、够用”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职业素养。
3)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运用基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其中关键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模块
序
号模块
名称模块
任务能力
要求素质
培养
模块一
测量基本知识测量的基准线和基准面,地面点位的确定;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3、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分类;
4、评定精度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1、熟练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2、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3、能够运用误差的基本知识进行精度评定。
学习
能力
模块二
测量仪器的使用
1、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正确操作与使用。
熟练掌握主要测量仪器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测量仪器进行高差、角度、距离测量。
具备工程测量方面的基础能力。
自学
能力、
动手
能力
模块三
测量仪器的综合使用
1、小区域控制测量。
2、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3、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
具备小地区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的测量、计算能力。
具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能力。
具备土方量的测量与计算能力。
团结、
协作、
能力
模块四测量方法的基本应用测设已知水平角度和水平距离。
测设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坡度线。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1、掌握高程测设、角度测设、距离测设。
2、掌握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模块五测量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建筑物定位与放样。
建筑物沉降观测。
具备建筑物定位与放样、基础测量、轴线投测、高程传递的能力。
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
模块六
测量新知识、新技术gps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gis、rs概述。
成熟测绘软件的使用,如南方cass的使用。
编程计算器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掌握gps的使用。
具备数字化测图能力。
了解当前或今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测绘新知识、新技术。
开拓、创新能力
以上内容模块的设置体现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同时体现了“基础——应用——提高”的思路。
3 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实践多”。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结合模块化教学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测量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是每一门课都必不可少的,在这部分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性强、条理分明的多媒体教学。
将概念、理论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客观现象理解、掌握知识。
2)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仪器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必备工具,仪器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对于这种操作性要求较强的内容,采用面对实物讲结构、步步动手讲操作,使学
生眼见为实,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手段使用效果较好。
在讲解高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方法时,也可配合视频或录像的示范讲解,使学生较快理解并掌握其要领。
3)测量仪器的综合使用。
本部分涉及测、绘、算能力。
对于计算能力,建筑工程测量中主要涉及简易平差、高程计算、角度计算、坐标计算、土石方计算等。
教学中,将每项教学任务都融入具体测量实例中,让学生不仅学会计算方法,而且明白其含义、适用范围,使学生将抽象的计算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课后,还需布置一定的习题,巩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