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会计国际化思考

中国会计国际化思考

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思考
摘要:文章对会计国际化的产生背景以及中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基于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差异的对比,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化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亦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一、会计国际化的产生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中,全球经济正走向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密切,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已达到了息息相关的程度。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不仅要在一国范围内通用,更要在全球范围内通用,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畅通无碍,协调各国的会计准则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因此,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会计准则国际化,乃至会计国际化的根本动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会计国际化产生的影响。

2.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对会计国际化产生的影响3.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对会计国际化产生的影响二、中国会计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有所发展,但还是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 国际准则不准确翻译造成的理解偏差
国际准则的翻译是在采用和执行国际准则的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国际准则的翻译者通常感到难以在译稿中准确的反映出准则的含义和精神。

同时也使使用者无法准确把握国际准则的精要内涵与意义,造成使用者理解上的偏差。

2. 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行成本过高
在我国,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公司都应当按照公认的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并由审计师按照公认的审计准则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中小企业的会计报表通常作为纳税申报、银行契约等经济活动的基础。

然而中小企业感到国际准则的制定机构并没有认识到或者重视国际准则基本原则的改变对中小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成本过高。

因此,中小企业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应尽快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国际会计准则,并由中小企业代表充分参与该准则的制定过程。

3.从业人员的知识缺陷
日趋复杂的金融产品、经济活动全球化以及现行准则要求职业会计师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以履行其职责。

然而,在总体上,我国相关的从业人员却明显缺少对国际准则的了解。

因此会计界普遍认为教育和培训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只有极少数职业会计师熟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具备在实际中运用的能力。

4.我国特殊经济环境的制约
目前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的会计报告处于主流地
位 ,会计规范的设计应主要服务于国内的大型国有企业。

而我国这些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所假设的会计环境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方面 ,从政府管理部门到学术界均持谨慎态度,甚至政府管理部门如财政部和证监会之间在具体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不会是一蹴而就,而将表现为一个谨慎的、渐进的、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三、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展望
步入21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事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面对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潮流,我国的会计事业又将朝怎样的方向发展呢?
1.我国会计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经过2008年全球危机后,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全面对外开放,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要求会计这一国际商务语言应进一步提高其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增强其透明度,以利于会计信息用户在进行投资、筹资、经营决策时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避免决策失误。

这就要求各国会计在处理具体会计事项时应遵循统一的规定,按照通行的办法来做。

2.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步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的高速发展,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变化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满足新时期经济管理和决策对会计工作的需要,会计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这就必然要求会计应积极改革现有的核算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要求会计这一信息系统能够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能自动实现会计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相互交换和融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传送及应用,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相互融合,为企业管理决策和国家宏观控制、决策实时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及相关信息,由此,我们可以预期,会计信息化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3.会计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相应的应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履行我国入世时相关承诺,我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包括会计市场开放将进一步加强。

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允许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国到我国开展会计业务,国外的知名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进入我国的会计市场,必将对我国现有的会计市场形成巨大冲击。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会计市场,我国会计服务业只有进一步规范和开拓市场、深化改革、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才有可能在国际会计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4.复合型会计人才将是未来会计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
我国传统的会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培养的是精通会计专业知识核算型的会计人才。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用户对信息的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的会计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新时代需要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参与管理、决策的能力;适应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人员还须精通英语,熟悉国际会计及相关国家的法律,懂得商务惯例、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等知识;为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我国会计教育还需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再获取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风险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总之,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我国会计人才市场急需的和最受欢迎的人才,也是我国会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介及与中国会计准则比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
[2]马成旭.会计可持续发展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
[3]李晴.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全国商情,2010,(14)
作者简介:陈凌云(1979.2-),女,硕士,西安外事学院,讲师,会计核算税务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