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江西财经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之东门行

东门行
汉乐府
《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诗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

《东门行》描写的是一个为穷困所迫的下层平民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戏剧冲突十分强烈,历来为人称道。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b ù〕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译文: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

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

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

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

在上有青天。

在下有年幼的孩子。

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白发老翁现在也不能安心活下去了!”
作品通过环境的描写和令人揪心的对话,形象地揭示了走投无路的人们起来反抗的过程。

男主人公打算铤而走险,但一时拿不定主意,因此“出东门”而复归。

当他看到家里无衣无食、一贫如洗的情景时,便最后下定决心“拔剑东门去”。

一、关于乐府诗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作品的思想意义
《东门行》描写了一个穷汉子为穷困所迫, 铤而走险, 起来造反的过程。

反映游子漂泊他乡、游子在外的生活艰苦, 不易还乡。

作品多慷慨激烈之音, 表现强烈的悲痛。

这些对话精练传神,完全是口语,活现出人物急切悲愤的神态。

对话一结束,全诗也完篇,如同剧终幕落,留下一片黑暗、一片宁静,让读者面对着急落的幕布去猜测主人公未来的命运。

此诗以质朴古拙为特色。

不假雕琢,挥洒自如,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其音调疾徐相继,读起来朗朗上口,自有一种天然气韵。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
1.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

2.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

有句句押韵的;有隔句押韵的, 如《东门行》等;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 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

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

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1、分析本诗的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妻子:善良、贤慧同时又是小心谨慎的妇人形象
丈夫:粗鲁、果敢同时又是被迫无奈铤而走险的汉子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城市贫民,家中妻儿挨冻受饿,他走投无路,不得不铤而走险,愤然出门造反。

全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采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2、举例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1、人物对话有鲜明的口语特点,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2、形式上采用杂言句法,穿插对话,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体形式,使篇章错落富于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