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大学语文一、问答题(62%)1、试对《定风波》的主要艺术手法做详细分析。

写眼前景,想心中事,言在此而意在彼,隐喻寄托,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

上篇着眼于雨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二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潇洒风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镇定自持、泰然处之的心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通过“竹杖芒鞋”与“马”的对比,隐喻远放江湖、安步当车实胜奔走官场、因而非但无所畏惧,反而一身轻松。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自己深愿从此在浩瀚天地中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意。

下片着眼于雨后。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所写寒风吹酒醒、夕阳送晚照的景象,含有政治风雨令人清醒、人生晚景或尚有望的达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则说,回头想想,还是感到宦途风云毕竟阴晴莫测、安危难料,总不如像陶渊明那样早赋归去,退隐江湖,那就无所谓风雨阴晴,真可以荣辱皆忘,超然物外了。

2、试对秦国在“殽之战”中遭受失败的原因做一简要分析。

(1)从道义上来说,秦国背信弃义,偷袭盟军,失道寡助。

(2)从策略上来说,秦穆公制定了“劳师袭远”的错误策略,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3)从民心上来说,人民反对,蹇叔哭师,秦国公一意孤行,失去民心。

(4)从骄狂上来说,“秦师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表明秦兵骄狂,骄兵必败。

(5)从纪律上来说,“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明秦兵纪律涣散。

(6)从士气上来说,秦师袭郑失败,无功而返,军队疲劳,士气低落。

3、简析《张中丞传后叙》记叙与议论并重的写作特色。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

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塑像立碑。

前后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是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

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4、为什么说《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人散曲中少有的振聋发聩之作?本篇是作者担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赴关中赈灾,路经形势险要的潼关,瞻望历史古都长安,触景生情所作。

曲家既不咏叹历代帝王的伟业,也不抒写个人的牢骚与不平,而是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百姓命运作为观察历代兴亡的着眼点,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作者关注现实、同情人民的伟大情怀浓缩在既高度概括、又警策动人的重复咏叹之中。

曲子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历代封建王朝,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是元人散曲中少有的振聋发聩之作。

5、举例分析《谏逐客书》运用铺陈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大量铺陈而又富于变化。

①论述角度的变化:写四位国君重用客卿,各有侧重。

穆公侧重广用人才,孝公重在变法图强,惠王重在扩张国土,昭王重在打击豪门。

②句式的变化:第二段罗列大量珍宝、美色、音乐,说明秦王重物轻人,如“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等词义相同,但句式不同。

③用词的变化:写穆公求士用了“取”、“得”、“迎”、“来”,写惠公扩张土地用了“拔”、“并”、“收”、“取”等。

作用:大肆铺陈、排比,气势充沛,说服力强,富于变化,使人不觉重复繁琐,增强了美感。

6、《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采薇》一方面通过士兵“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我心伤悲”的描叙表现了他们久戍边疆、怀乡思亲的忧伤之情;另一方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表现他们保家卫国的正义感,“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表现士兵参加战争的自豪。

不过在这两种感情中前者是主要的,在全诗中感情更为强烈、深沉、明显,是全诗的主旋律。

7、《爱尔克的灯光》通过“长宜子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长宜子孙”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感情:《爱尔克的灯光》通过“长宜子孙”这一中心线索,表现了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

地位作用:“长宜子孙”作为一种封建秩序传承的象征,维护着封建大家族的统治和秩序,它是一个精神枷锁,控制和囚禁着许多“年轻的心灵”,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出一条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结果年轻人堕落沉沦,“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

不破不立,作者正是通过“长宜子孙”表示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的否定,同时也是呼唤光明、弘扬人性的起点。

8、《沈园》二首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沈园二首》(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写往昔之事变,唐婉因悲伤过度而逝世;“沈园柳老不吹绵”写今日之物变,沈园里的柳絮不再飞扬,“此身行作稽山土”写将来之人变,自己将化为会稽山上的一抔黄土,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犹吊遗踪一泫然”写对唐婉的爱情与悲伤、怀念永远不变,以前三句的“变”反衬第四句的“不变”,通过强烈对比,有力烘托出作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9、《西塞山怀古》在借古讽今方面有何深刻寓意?一是警告一度消退而又重新抬头的藩镇割据势力切莫依仗山川形式而划地为王;一是劝诫唐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切勿骄奢淫逸,莫蹈六朝覆亡的故辙。

10、《秋兴八首》(其一)的深刻寓意。

《秋兴八首》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含蕴甚为深厚。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象征国家衰败和前途暗淡,又见诗人老大伤悲、情怀落寞;“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象征国家动荡和衰落,暗示诗人忧国忧民,心潮激荡,心情抑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倾诉衷曲,却借“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见出乡思之深长、真挚、浓烈;“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则以暮色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心绪之落寞惆怅、阴沉苍凉。

全篇情景交相融汇,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1、“性痴则其志凝”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题旨?“性痴则其志凝”隐含有对“痴”、“拙”与“慧”“巧”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反思,表达了“痴”人天佑,因“痴”得福的主旨。

告诫读者对待学业要专心致志,要痴迷,“性痴则志凝,志凝则事无不成”,作者批评了耍小聪明想取得成功的人。

孙子楚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在“孙痴”身上,作者投注了自己的感情和体验,因此作者很赞赏孙子楚。

12、简述《麦琪的礼物》在构思上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特点:构思非常巧妙,为了互赠圣诞礼物,德拉夫妇双方都卖掉了心爱的东西。

小说循着两条线索来展开情节,明写德拉精雕细刻,暗写杰姆粗笔勾勒,一明写,一暗写,显得简练而又清晰。

直到故事终结,明暗两条线索才汇合相交,真相大白,礼物变废物,造成了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使人惊愕,但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艺术效果:这种情节安排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刻画了感人至深的美好的艺术形象,深化了主题——反映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使喜剧故事浸染着悲剧色彩,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13、试述《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1)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完整严谨,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

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②根据人物性格发展而发展情节,主线(重色—相思—长恨)分明,剪裁得当;③通过想象来发展情节,增强了诗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

(2)熔叙事、描写、抒写于一炉,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

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是写景与抒情的融合,又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是描写、叙事、抒情的融合。

(3)刻画人物生动细腻,以形传神。

深入内心。

刻画唐玄宗:重色相思、“春宵苦短”“不早朝”“看不足”,以形传神;刻画贵妃,一是美貌,二是忠贞。

(4)语言通俗、精炼、优美、流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音乐感。

如“玉容寂寞泪阑干”十分形象。

(5)大量运用借代、对偶、比喻、顶针、夸张等修辞,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使这首诗锦上添花,光彩夺目。

借代:“汉皇”指唐玄宗李隆基。

对偶:“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比喻:“云鬓花颜”顶针:“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直接顶针);“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间接顶针)夸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4、试述《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写景非常出色,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来写,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全诗的抒情线索。

明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月光统摄群象,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树林、白云、扁舟、主楼、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一切都在月光的照耀之下,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优美画卷。

(2)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景色壮阔奇丽,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美妙,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情、景、理相互交融的优美的深远的意境。

(3)语言优美、通俗、生动,音韵和谐流畅,全诗36句,4句一转韵,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的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可谓声情并茂。

二、文学常识简介(8%)1、《论语》: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2、《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含蓄。

3、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沉郁顿挫,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史”。

4、白居易: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以平易晓畅著称。

5、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在文艺创作的各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散文自然畅达,词开豪放一派,诗歌、绘画、书法亦有很高造诣。

6、陆游: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其诗题材广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悲愤情绪,其诗风格多样,以雄浑豪放为主,语言明快。

7、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著名作家,小说代表作《家》暴露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控诉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

8、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他的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三、词义解释(22%)《秦晋殽之战》(P51)《谏逐客书》(P63)《采薇》(P97)《张中丞传后叙》(P245)《冯谖客孟尝君》(P59)四、翻译(8%)《秋兴八首》(其一):深秋的露水使枫树林逐渐凋零、伤残,巫山巫峡到处呈现出萧瑟阴森的气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