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加强了与周大福高层文化理念的联系,同时增加了香港文化与大陆文化在周大福企业中的分析和描述。
大陆地区的企业文化观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近30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其中比较明显的特征有:无论企业还时员工,诚信体系的崩溃,不重视道德力量;个体思想观念由原来重集体主义逐渐转变为重个人主义,同时带有鲜明的利己特征;个体拜金主义思想日益明显等等。
但由于周大福在员工的选择上,采用适用的原则,所以目前在大陆招聘的员工所处的社会阶层,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多,受到社会剧烈变化带来的道德观念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少,所以大多数员工,进入企业之后,比较容易认同周大福企业文化中,重诚信、轻个人;重道德、轻利他;重付出、轻拜金的思想。
目前的周大福企业文化,受到大陆改革开放中思想变革的影响较少,仍然保留了鲜明的香港华人企业的特征。
但随着企业在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员工的不断增加,周大福文化中的理念必将与大陆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个体理念有更激烈的冲突。
第三节周大福企业文化的国际比较纵观周大福企业文化发展的历程和不同时段所形成文化元素,可以发现周大福的企业文化发展过程是以东方家族式管理模式为起点,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改良,不断尝试采用并融合西欧模式、日本模式及美国模式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大陆企业员工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现有的企业文化。
东方家族式管理模式,即华人模式,主要是指台湾、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华侨开办的企业,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这些地区的华侨中,中国传统文化保留的比较完整,他们兴办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企业内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其主要特征为深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文化的影响,东方家长式的企业管理,重视社会道德力量。
儒家思想本质上是入世的,于是,华人办企业有“实业救国”的理想,有“经世致用”的愿望,有自立自强的雄心;这些文化元素在周大福企业高层理念中,有明显的印记。
同时,儒家思想重人和,提倡“和为贵”。
自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后的2000多年来,积极有为的政治家,管理者都奉行这一原则,华人企业家也不例外,把择人、用人看作企业经营好坏的关键。
周大福的企业管理中,我们也发现了鲜明的人和思想,在高层的理念中,重视工作上的平等和对员工的尊重,并有效的将该理念层层的传递下级管理者,这是实现人和的重要基础。
道家文化本质上是无为的,但道家文化对辩证法的运用出神入化,有无为无不为、以柔克刚、以屈求伸、以退为进的主张。
以儒、道两家精神为主,加上兵家的谋略,就形成了华人企业文化的主导。
所以,海内外华人企业一方面都有创业的雄心大志,勤劳肯干;另一方面,重视人和的因素,形成家族式的管理,并讲究经营策略。
华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家族化。
大部分华人企业家都是一些仁慈的家长式领导人,具有许多家长式的特征。
他们大都是企业的创业者,经过艰苦奋斗赢得了企业的成功。
在用人方面,特别是选拔管理人员,不是以一定的客观标准来衡量,在企业管理方面,不重视组织结构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强调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服从关系。
即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制度的创新,需要引入其他股东共同投资,华人企业一般也极力谋求控股或企业最大股东地位,以保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
家长的专制与慈爱,手足的亲情与相残等现象在华人企业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家族式企业文化。
我们在周大福的企业管理体制中发现,周大福强调的“家”文化,实际上就时强调家长式的管理,在上下级关系中强调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服从。
同时,在选拔管理人员上,主要以上级主管的主观判断为主要权重,但我们发现,由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周大福也正在试图建立一套应用客观标准来衡量选拔员工的体系,来解决企业规模巨大,带来的用人失误的问题。
华人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重道德表率,重人情,轻制度建设,轻过程,重结果。
大多数华人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奋斗才获得成功,成功以后,仍然保持着勤劳节俭、朴实谦逊、事必躬亲的作风,成为企业员工的道德楷模。
企业家也以此为荣,经常以亲身经历来要求、鼓励员工。
员工好坏的标准首先是品行如何,工作能力倒在其次。
品行好的员工即使能力平庸也会受到鼓励和奖励,能力再强的员工一旦品行不端也难以被企业容忍。
这些特点在周大福企业中,也很鲜明。
但是,我们发现周大福根据企业外部客观环境的情况,在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意图下,主动调整自身的问题,试图改变轻制度建设、和重结果,轻过程的思维方式。
比如,目前企业很重视流程和制度建设,并逐渐开始重视流程和制度科学化。
但是周大福企业文化,仍然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进化,在管理上是强调勤奋、付出和领导亲身示范的理念。
周大福企业文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香港企业华人文化与大陆改革开放所逐渐形成的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大陆地区的企业文化观念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近30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其中比较明显的特征有:无论企业还时员工,诚信体系的崩溃,不重视道德力量;个体思想观念由原来重集体主义逐渐转变为重个人主义,同时带有鲜明的利己特征;个体拜金主义思想日益明显等等。
但由于周大福在员工的选择上,采用适用的原则,所以目前在大陆招聘的员工所处的社会阶层,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多,受到社会剧烈变化带来的道德观念的冲击影响相对较少,所以大多数员工,进入企业之后,比较容易认同周大福企业文化中,重诚信、轻个人;重道德、轻利他;重付出、轻拜金的思想。
可以认为,目前的周大福企业文化,受到大陆改革开放中思想变革的影响较少,仍然保留了鲜明的香港华人企业的特征。
但随着企业在大陆的进一步发展,员工的不断增加,周大福文化中的理念必将与大陆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个体理念有更激烈的冲突。
应该说,周大福企业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重要的是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根据企业外部的客观环境,主动的自我进化,主动的自我发展,克服华人企业文化的局限性,比如,封建家族观念、非理性管理作风、轻过程重结果等因素。
我们在周大福企业的文化元素中,也可以明显发现,企业员工封建家族观念的淡化,管理重结果等文化因子的积极改良的尝试。
同时,我们发现周大福企业在自我进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限于改进华人模式中传统的企业文化元素,也借鉴了国际上其他文化模式的特点。
比如,在周大福企业内部管理中,很重视引导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并组织成立了工会组织,而企业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愿望也很强烈,而且企业树立了员工之间平等、尊重的意识,努力营造归属感。
这是典型的西欧文化模式。
西欧国家的企业文化除了重视质量观念和勤俭节约的传统以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重视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在西欧很多国家政府,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员工在企业中应发挥的作用。
有些企业不仅设有由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的各级工作委员会,职工参与管理企业,共同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同时,企业尊重为本企业工作的员工,员工对企业也有一定的归属感。
在这种文化中,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工作建议的愿望比较强烈,也使得员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比较高。
周大福借鉴了这些特点,并已经把这些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企业虽然努力营造归属感,发动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工作,但只能说有一定的效果,至于如何衡量这些效果,如何在管理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似乎没有一个理性的答案。
我们还研究发现,周大福企业目前的管理模式,或者说管理控制系统,正由传统的非理性管理,向理性化管理发展;管理控制系统正经历由传统的家族协作性和官僚政治型向带有预算机制和业绩评价机制管理控制系统发展。
比较典型的特征就是企业自主开发的TMQ 系统,即工作量化系统。
该工具利用信息技术,以科学地量化地评价个人工作成果为目的,由周大福自己的技术团队开发。
虽然该工具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充分反应了企业高层对建立理性化的管理控制系统的要求。
而在国际企业文化模式中,强调理性主义管理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种文化重视个人的作用,提倡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性主义,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强烈的奋斗意识和进去精神,强烈的自我驾驭生活的意识,明显的雇佣观念和淡漠的人际关系等特点。
美国企业文化的核心有两条:一是突出个人能力,强调个人作用;二是重视管理硬件,追求理性化管理。
这种个人能力主义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承认个人的能力和成就。
二是强调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美国企业工作岗位以个人为主,具有严格的岗位职责规范和明确的责任、权限。
决策以个人为主,个人负责,很少采取集体决策的形式。
即使在决策前允许下级参加讨论,但最终决策权还在个人。
在决策的过程中,每件事都有人负责,每个人都恪尽职守,工作相互推诿的现象比较少见;三是企业奖励针对个人,充分调动个人工作的积极性。
谁做出贡献就奖励谁,个人以此为荣。
美国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企业文化追求明确、直接和效率,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为标准。
其具体表现是:一是求真务实,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比较少。
企业上下级及同级之间的关系讲究实在和独立性,不虚伪,相互沟通意见直接、明确,员工从事每一项工作讲究实际意义。
如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小组就信奉“爱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干得有意义、有效果就好”。
企业中开会也务实,主题明确,有什么说什么,说完就散。
企业求实精神很强,加上美国人乐于创新和冒险,所以美国企业能够容忍员工因创新和冒险所犯的“合理”错误,只有犯过“合理”错误的员工,才被认为是创新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人。
二是提倡科学管理和合理,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
20世纪初,泰罗创立科学管理就是从时间、动作研究及着眼于组织机构合理化开始的。
后来,美国企业继承了这种传统,比较注重合理的组织系统、合理的管理程序、合理的职责分工、合理的工作标准、科学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受这样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比较严密、职责明晰,像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制等。
美国理性主义企业文化重视制度、轻视感情和“面子”,管理中较少受人情关系纠葛的影响。
以上两种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中,突出个人能力的企业文化,确实对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激励了职工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关系的摩擦和能量内耗。
但也有负面的影响:一是员工合作意识比较差,影响整体力量的发挥;二是员工对企业缺乏感情,把企业当作赚钱的工具和实现个人抱负的场所,对企业的责任感比较差,企业员工的流动性较强,缺乏对企业的集体荣誉感。
而美国的理性主义文化一方面为提高企业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又为发挥团队作用形成障碍。
由于企业只重理性、效率,缺乏感情与弹性,再加上等级森严的人事制度和各种硬性规定,使得企业管理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压抑了人的感情,在企业经营出现暂时困难时缺乏必要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