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诊断学

临床诊断学

绪论
兽医临床诊断学:研究诊断动物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临床诊
断学的
内容
症状学(症候学)1.病史采集:即问诊。

2.临床检查: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
诊及辅助器进行系统的检查。

3.实验室检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实验方
法对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进行检查,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组织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临床检查和特殊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

实验室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和健康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特殊检查:用X射线、超声波、心电图、各种
内窥镜等特殊设备对组织器官结构或功能进行检查,获得比较客观和正确的结果。

方法学(检查法)
症状:动物患病后经过检查所发现的机能异常和病
理现象。

体征:组织或器官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变化;或兽
医用叩诊、听诊以及器械检查所发现的异常
现象。




类主要症状和
次要症状主要症状:在疾病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

特点:在提示和确诊疾病中起主要作用,或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次要症状(一般症状):指在疾病过程中表现不突出、对疾病诊断意义不大的症状。

特点:诊断意义不大;但常是主人就诊的原因。

固定症状和偶然症状固定症状:在疾病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症状。

偶然症状: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出现的症状。

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由疾病引起的全身性反应或整体的异常变化。

特点:疾病诊断意义不大,但能够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

局部症状:出现在患病组织器官、表现明显的局灶性反应。

特点:反应病变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病变性质,对疾病有诊断意义。

临床诊断学的内容症状学(症候学)




典型症状:能够反应疾病临床特征
的症状(包括局部、主要、示病症
状)。

示病症状:能反应疾病性质的症
状,或一但出现就可以确诊为某种
疾病的症状。

典型症
状和示
病症状
综合征
(综合症
候群或综
合症状)
综合征(综合症候群):在疾病
发展过程中,一些症状有规律地
出现或按一定秩序相继出现。

综合症候群常提示某一特定器
官或系统的疾病。

由主要症状、
固定症状、典型症状组成。

早期症状(前趋症状):指动
物在疾病发生初期表现出来
的症状。

特点:可为疾病的早
期诊断提供启示和线索,但无
特异性。

亚临床症状:指机体出现的症
状难以达到明显的程度。

早期症状和
亚临床症状
诊断的方法论
诊断的
分类
症状学诊断:一般称临床诊断:
根据主要症状来命名的诊断结
论。

机能性诊断(病理生理学诊
断):根据机体功能障碍的表现
特征来命名的诊断。

特点:需
以症状学诊断作为基础。

病理学诊断(病理形态学诊
断):依据患病器官形态学变化
特征作出的诊断。

特点:可确
定疾病部位、性质。

是通常门
诊应达到的诊断。

发病学诊断(发病机理诊断):
能阐明发病机理的诊断。

病因诊断:阐明发病原因的诊
断。

特点:较完美的诊断。


疾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诊断中称为
病原学诊断。

诊断所表
达内容
建立诊断
的时间
早期诊断:在发病初期建立的
诊断。

晚期诊断:在疾病的后期或死
的诊断。

诊断的方法论 临床诊断学的内容 诊断的分类 观察诊断: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

治疗诊断:急性中毒病和营养缺乏病的诊断。

建立诊断的手段 诊断准确度 疑问诊断:症状不全或病情复杂,暂时不能够作出准确的诊断结论,此时的诊断。

可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判定该诊断结论正确与否。

初步诊断:通过病史调查、一般检查、系统检查后所作出的诊断。

是疾病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最后诊断:经过对动物全面检查,排除类似疾病且经治疗验证的诊断。

建立诊断的方法(疾病诊断的方法) 论证诊断法:把患病动物的症状与某一设想的疾病的特征进行一一比较而作出诊断的方法。

特点:多用于症状表现典型、充分的疾病;兽医需有较丰富的经验;简单实用,但造成误诊的可能性也较大。

鉴别诊断法(排除诊断法):指将收集到的症状与一组类似疾病进行鉴别,排除不相吻合或可能性不大的疾病而建立诊断的方法。

步骤:首先提出待鉴别的疾病(常见多发病 少见病);然后一一实施鉴别;最后作出诊断。

特点:多在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时应用。

涉及知识面广,有时因遗漏疾病而造成误诊。

药物诊断法:通过应用(或试用)某种特定药物后,根据动物机体呈现的反应状态作出诊断的方法。

指对动物疾病发展趋势及其结局的一种估计。

预后判定注意事项:疾病的早晚轻重;充分考虑动物的个体特性(年龄、体质);病畜饲养管理及周围环境条件 ;医疗条件;经济价值——“兽医水平”的体现;兽医人员判定时要有丰富实践经验。

诊断结论 对动物所患疾病的描述,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患病部位,疾病种类(性质)、严重程度(宁重勿轻)。

②指出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

③判断疾病预后
第一章 临床基本检查法
浅触诊:用指腹,手掌或手背平放在体表滑动式检查 体表软组织,浅在血管和骨骼等。

临床基本
检查法
问诊 现病史 发病时间 发病地点 动物所表现的症状 病的经过 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动物的生产性能 畜主所估计的病因 既往病史 曾患过的疾病 是否做过手术 治愈情况 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情况 饲养管理情况使役情况 饲料的种类 饲料制度 饲料调制 使役情况 畜舍卫生和防疫制度 繁殖方式和配种制度 环境条件:“三废” 触诊 利用检查者的手或借助检查器具触压动物体,根据感觉了解组织器官有无异常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 直接触诊 深触诊:内脏器官。

按压(捏压)式触诊——单手、双手按压(捏 压)——胸腹壁敏感性、中小动物内
视诊 直接视诊 病畜的整体状态 被毛与皮肤 生理活动 可视黏膜 粪尿性状 畜群巡视 畜群面貌观察 发现异常 畜舍卫生状况 饲料检查 生产性能及繁殖能力 间接视诊 口腔;鼻腔;耳腔 眼 阴道 膀胱 直肠 胃与气管
临床基本检查法触诊
间接触诊:通过直肠触诊。

检查的内容:
①体表状态;
②检查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冲动(胃蠕动、心搏动、脉搏);
③检查局部紧张度及内容物状态;
④检查敏感性,即有无疼痛反应。

触感变化:
①捏粉样(生面团样)触感:皮下水肿
②波动感:血肿、脓肿液化期,腹腔积液。

③柔软有弹性:皮下气肿。

④坚实(硬固):骨瘤、结石、异物、秘结粪球(小动物肠
道阻塞)等。

⑤敏感:有疼痛反应。

提示局部炎症。

叩诊
对动物体表某一部位进行叩击,使之振动并产生音响的性
质,去判断被叩击部位及其深部器官的物理状态,间接地
确定该部位有无异常的诊断方法。

直接叩诊:以叩诊槌或弯曲的手指直接叩击动物体表某一
部位的方法。

适用范围:鼻窦、瘤胃、蹄部、气肿部疾病的
诊断及反射机能的检查。

间接叩诊
指指叩诊:中、小动物和浅表器官的检查。

槌板叩诊:大动物及深部器官的检查。

适用范围:心、肺检查。

目的:判断器官、组织的含气量、弹性、敏感性、
大小。

叩诊音
浊音:叩诊厚层的肌肉部位(如臂部)及不含气
的实质器官(如心脏、肝脏、脾与体壁直接接触
的部位时所产生的声音。

清音:叩诊正常肺区的部位所产生的声音。

鼓音:叩诊健康马体盲肠基部(右肷部)时所产
生的声音,或叩诊健康牛瘤胃上部所产生的声音。

影响叩诊音的因素:
(1)组织器官含气量——音性质。

(2)组织器官弹性——音强弱。

(3)叩诊的力量——振动扩散的范围。

(4)被检部位的厚度以及距离体表远近。

(5)邻近器官的影响(含气量、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