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III.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
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 撒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IV.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利用;对 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 设贮存设施、场所,安全分类存放,或者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
环境工程本科课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和运输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本章内容提要
1. 概述 2. 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和运输
3. 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危险特性标识
是一种符号,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 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标准和规定使用 警告标识:三角形边框,黄色背景,黑色图形 提示标识:正方形边框,绿色背景,白色图形
同一废物在贮存、包装、运输过程中的标识不同
D. 确定垃圾运输车型号和数量
某城市居民30万人,人均垃圾日产量为1.2 kg,垃圾产量变化系数为1.5, 假设只设置一座垃圾收运站并能满足服务要求,若运输车垃圾运量为 8t/d,每辆车日运输次数为3次,备用车系数取1.2,则收运站运输车的数 量为( ) A. 31辆 B.27辆 C.23辆 D. 19辆
4.2 城市生活垃圾的搬运和贮存(运贮)
生活垃圾的搬运
居民住宅区 居民自行将垃圾送至公共贮存容器、垃圾集装点或垃圾收集车内


环卫工人负责从各住宅区把垃圾运至垃圾集装点或垃圾收集车内
一般由商业区、企业单位自行负责收集、运输,环卫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贮存容器分类:根据材质,塑料垃圾桶、钢制垃圾桶、塑料袋、纸袋等 贮存容器标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03) 可回收垃圾(蓝色容器):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2.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和运输
“谁污染,谁负责”
大型企业:自行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置 中小型企业:委托回收公司,定期或巡回收运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3.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
HT/J-2007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 技术规范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谁污染,谁负责”,经营许可证,转移联单管 理……
收集、运输和处置
IX. 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放置, 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 X.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
从固废法角度看放射性废物是特例,从监管部门角度看城市生活垃
圾是特例。这句话怎么理解??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XI.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 堆放;不处置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 限期改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处置 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承担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放射性废物
警告标识
警告标识
警告标识
提示标识
贮存场所标识
转运车警示标识
专用包装物警示标识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4.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4.1 引言 4.2 城市生活垃圾的搬运和贮存(运贮)
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
4.3 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除和收集(清运)
近距离运输,从垃圾桶到收集站、转运站或附近垃圾处理处置场
4.4 城市生活垃圾的转运
远距离运输,从转运站运至远处的垃圾处理处置场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4.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4.1 引言
生活垃圾的收运,是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中的第一环节,也是耗资最大、操作 最为繁琐的一环 生活垃圾收运费用约占整个处理系统总费用的60~80%。因此,必须科学制定 合理收运计划,提高收运效率,降低生活垃圾处理费用
垃圾清运时间的计算(教材P17-21)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清运车类型 ——选择依据:经济发展水平,路况,垃圾数量
简易自卸式收集车
活动斗式收集车
侧装式密封收集车
后装式压缩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车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垃圾收运线路设计原则(教材P23线路收集注意因素)
垃圾收运路线设计步骤(教材P23)
V.
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和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 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
VI.
收集、贮存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危险废物特性分类进行。禁止混合收集、贮存、
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VII.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VIII.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 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具备条件单位从事垃圾清扫、
15×3=45 t
4.因此,需要的牵引车数量为(1000/45)×1.1=24.44,取25台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4.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4.4 城市生活垃圾的转运
转运的概念
是指利用转运站将从各分散收集点较小的收集车清运的垃圾,转装到大型运输工具 并将其远距离运输到垃圾处理利用设施或处置场的过程。转运站(即中转站)是指
进行上述转运过程的建筑设施和设备
转运站的功能
集中收集,暂时储存 适当预处理,回收有用物质 降低收运费用
转运站的分类
三大类5小类(P25)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某城市拟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1座,已知服务区内垃圾产量为500 t/d,垃圾 的日波动系数为1.36,以下关于该转运站类别和用地规模正确的是( )
4.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4.3 城市生活垃圾的清除和收集(清运)
清运系统:二种系统
移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收集站、转运 站或处置场
移动容器系统-简便模式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收集站、转运 站或处置场
移动容器系统-交换模式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垃圾车 调度站
收集站、转运 站或处置场
固定容器系统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商业区与企业单位
生活垃圾的贮存

有害垃圾(红色容器):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
其他垃圾(灰色容器):上述两类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贮存容器数量设置
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规定,垃圾贮存容器设置数量 按照下述方法计算确定(P16): 垃圾日排出量(Q, t/d) 垃圾日排出体积(Vave, Vmax, m3/d)
A3— —人均垃圾日排出量, 垃圾密度变化系数, 0t.7 0 9; C /人 .d Nave A4
Vave EB 3 Dave — 垃圾平均密度, t / m ; V max N max A4 K — 垃圾高峰时日排出体积 的变动 EB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XII.
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 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XIII. 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XIV.
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对可以用作原 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分类管理
XV.
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向固体废物 移出地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移出地的省…..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的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
移该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XVI. ……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2007年修订版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生活垃圾真空管道连续收集系统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生活垃圾收运分为三个阶 段:搬运和贮存(运贮), 清除和收集(清运),转运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4.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4. 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概念】
本章重点
运贮,清运,转运
【理论和方法】 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 生活垃圾的收运过程(三个阶段)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概述
“固废法”对固体废物收集和运输的相关规定
I. 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 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发展 ,提高固废处理效率,降低固废处理成本 II. 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产生固体废物的单 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某城市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1座,设计规模为308t/d,该地区人口密度为 10000人/km2,人均垃圾排放量为1.1 kg/(人.d),垃圾平均含水率为50%。 若垃圾的季节波动系数为1.4,则该中转站的服务面积是( ) A. 40.0 km2 B. 20.0 km2 C. 39.2 km2 D. 10.0 km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