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

30.《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教师:很高兴来四(3)班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学生:文成公主进藏。

教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手指板书)——学生:蒋军晶教师:各位,蒋军晶是我(笑),我可不是这个故事的作者。

但是,我还是要追问你们,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学生:(低头看注释)《藏族民间故事选集》(笑)教师:这是一本书,作者是人。

学生:上海文艺出版社。

(笑)教师:那是出版社。

你知道?学生:是文成公主。

(大笑)教师:胡说,还松赞干布呢。

(笑)学生:是老百姓。

教师:对啊,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没有具体的作者的,所以你们在注释里也找不到的。

如果一定要作者,那就是当时的老百姓,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是我讲给你听,你讲给他听。

是爷爷讲给爸爸听,爸爸讲给儿子听,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的知道这个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教师:这个民间故事还有一个特点,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

是哪个民族的故事呢?学生:是藏族的故事。

教师:你们怎么知道?学生:我是从《文成公主进藏》的“藏”字推测的。

教师:真聪明,这个藏就是“西藏”的“藏”,是“藏族”的“藏”。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面有好多藏族的人名、地名,下面请快速浏览课文,只要看到藏族的人名地名就把他圈出来。

(学生圈画)教师:藏族的人名有一个,地名有好多。

画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词语读一读。

(生读词语)教师:谁来读这个人名?学生:松赞干布。

教师:跟他一起读,那一个字儿念“干”,读得很准确。

(生跟读)。

教师:地名呢?每人说一个,最好从前往后说。

学生:青藏高原。

(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学生:吐蕃。

(“蕃”字念得非常准确)学生:路纳。

学生:达尤龙真。

(四个字的地名读的时候要连贯一点)学生:乃巴山。

学生:拉萨。

(注意“萨”是平舌音)教师: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这个故事讲的是文成公主经路纳,过达尤龙真,翻过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吐蕃,来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萨,见到了松赞干布,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笑)教师:这是一个“困难型”的民间故事,这类故事就是讲主人公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

来,你们也像蒋老师这样,把这个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学生:(一孩子讲,讲得挺连贯)教师:民间故事有一个特点,容易讲,也容易记住,否则就没法流传啊。

这个故事有没有这个特点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教师:来,我们先看其中一个情节,自己先读。

(PP教师打出一个自然段)。

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

”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

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学生:(生读)教师:哇,每个同学都读得那么认真,奖励你们再读一遍。

(笑)学生:(再读一遍)教师:你们现在读了两遍了,请看幻灯片,上面什么字也没有了(打出一张空白PP教师),你们能把这段故事讲出来吗?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啊。

这样吧,老师来试试看,如果待会我讲不出来你们帮助我好吗?学生:(纷纷点头,表示乐意)教师: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停顿)……这只小鸟好像说了一句话,说了什么呢,我忘了,谁能帮我。

(板书:小鸟说——)学生: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那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

”学生: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那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你回去吧。

”教师:哎?两只小鸟都连叫两声“公主,公主”,为什么?学生:连叫两声是表示公主很着急,小鸟希望公主安全。

教师:所以啊,你们在说的时候,小鸟着急的语气还是要说出来的。

继续-学生: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这里是片沼泽地,不好走。

”学生: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这里是沼泽地,你走不过去的。

”…………教师:哎?刚才很多小鸟说话了,意思都差不多,但具体字词也不是一模一样,这样可以吗?学生:可以。

教师:我们背李白的《静夜思》都要求要背得一模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为什讲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有点不一样呢?学生:读诗的时候每个字包含很多意思,但是讲故事的时候有些词语可以用另外的词语代替,只要大致意思一样就可以了。

学生:讲故事只要把大致意思讲清楚就可以了。

教师:哪怕同一个人讲,今天讲和明天讲也不可能一样。

所以,讲故事,只要意思对就可以了。

好,我们继续往下讲。

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公主有没有退缩?(没有)是的,她没有退缩,只见她——(板书:只见她——)学生:只见她——从她衣服上剪了一把羊毛就过去了。

教师:文成公主衣服上哪来羊毛?(笑)学生:只见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沼泽地上就过去了。

学生:只见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轻轻松松过去了。

学生:只见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沼泽地上,过去了。

教师:后来这个地方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影响到现在,(板书:从那以后——)那个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从那以后——那里的牛羊长得又肥又壮。

学生:从那以后——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长得又肥又壮。

学生:从那以后——那里的牛羊长得又肥又壮。

……教师:我们一起来配合完成讲这个情节。

在半路中,文成公主和他的随从遇到了一片沼泽,一只小鸟飞过来,他对文成公主说——学生:公主公主这里是片沼泽地,飞不过去的。

教师:但是文成公主并不退缩,只见—她—学生:从羊身上剪下来撒一把羊毛就过去了。

教师:从那以后——学生:从那以后,那里的牛羊就长得又肥又壮。

教师:刚才我们是合作把这段故事讲完的。

你一个人能不能把这个情节讲下来?学生:(认真练习,然后请一个孩子单独来讲,因为前面练习得比较充分,学生顺利讲完)教师:难道在进藏之路上,阻挡他们脚步的只有这一片沼泽吗?(板书:一片沼泽)还有什么?学生:还有一条河。

(板书:一条大河)学生:路上一座乃巴山挡住了他们。

(板书:一座高山)学生:还有一只可恶的乌鸦说了坏话。

(板书:一只恶鸟)教师:你们“一片沼泽”这个片段已经会讲了,其它情节会讲吗?这样好不好,你自己再去读读相关的段落,练习讲一讲好不好?学生:(学生读书练习,大概准备了5分钟)教师:蒋老师讲“一片沼泽”这个片段时,怎么也记不住,是你们帮助我。

但是现在蒋老师进步了,其它情节我读了一遍就能讲了,你相不相信?学生:相信!教师:这么信任我?要不要检验一下?你们随便点,你喜欢听哪一个,我就讲哪一个。

学生:一条大河。

教师:请听我讲——文成公主和他的随从在半路上遇到一条河,这时候一只小鸟飞过来,小鸟飞过来对公主说:“公主公主,这条河很宽,过不去的,你还是回去吧。

”文成公主可没有退缩,只见她找了一截树干横在河山,结果树干就变成了一座桥,从此那座桥就叫做内地桥。

(掌声)教师:还想听哪一段呢?学生:我还想听“一座高山”这一段。

教师:请听我讲——半路上文成公主和他的随从遇到了一座高山,这时候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这座山太高了,你还是回去吧。

”只见文成公主把山往身上一背,竟然把山背在了一边,他们就过去了。

从此以后那座山脚下就有公主的脚印。

(掌声)学生:老师,你讲遇到恶鸟那一段吧。

教师:那我就开始讲了。

半路上他们来到一个叫达尤龙真的地方,这时候飞过来一只恶鸟,那是一只怪乌鸦,他说:“公主公主,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回去吧,见不着他。

”文成公主听了那个伤心啊,只见他在一个地方住了下来,咬破自己的手指,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右边的头发散下来也没有去梳理,从此那个北边的树木稀,南边的树木密。

(掌声)教师:怎么样?为什么我现在读一遍这些都能基本上讲下来?我为什么进步那么快?学生:因为蒋老师你记住了关键词。

教师:你所说的关键词就是“小鸟说”、“只见她”、“从那以后”这几个关键词。

学生:因为你记住了这个格式,现实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是做法和结果。

教师:民间故事就是这样,很多情节其实是有“格式”的,是有规律的。

这个民间故事是克服困难型的民间故事,它的格式就是“动物来说话,公主来出手,神奇延续久”。

通俗地讲,就是遇到困难,动物来说话,小鸟不说,小鱼说,小鱼不说小鸡说(笑),遇到困难以后,主人公肯定会解决困难,很多时候一个动作一个道具就把困难解决了。

解决以后,总会发生奇迹,奇迹还能延续到现在。

所以这几个词跟我读一读。

小鸟说——,只见她——,从此以后——,直到现在——一条大河小鸟说——一片沼泽只见她——一只恶鸟从此以后——一座大山教师:下面请你们自己根据这个“结构”自己练习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情节。

学生:(学生练习)教师:下面请你们四人一小组合作,一人说一处“困难”,把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学生连起来讲,获得掌声)教师:既然这四段情节是差不多的,那么我们索性把其它三个困难去掉,只留下一个行不行?学生:不行,因为文成公主进藏真的遇到很多困难的。

学生:这样的话,好像文成公主进藏好像很简单似的。

学生:如果写一个感觉很单调,不知道文成公主在进藏的时候有多辛苦了。

学生:虽然意思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不写几个,就不能体现文成公主进藏是的艰辛。

必须要多些疑点,不然这个故事太单调,不丰富。

教师:说得有道理。

是啊,文成公主进藏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

《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其实有很多版本。

其中有一个版本提到了这“日月山”(PP教师出示日月山图片、文字)。

教师:从此那里的人就把这座山叫做日月山,山上的土都是火红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请你们讨论创编。

开始。

教师:真的,你只要指导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你不但马上会讲,而且马上就会创编了。

学生:走着走着,文成公主又遇到日月山,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他一只手把整个山撑了起来,把它给抱到日月之中去,但是他太累了,手都磨出血来了。

从此以后,日月山的土就变成红色的了。

教师:讲得不错哦。

但蒋老师看过的民间故事比你们多,大多数困难型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克服困难不用流血,不用牺牲(笑)。

学生: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走啊走啊,遇到了非常高的一座山,小鸟飞过来说,这里这个山又高又冷你还是回去吧。

只见文成公主生了一把火放在地上,从此这里的地方就被火给烤成了红色,月亮和之前一样冷,所以就叫日月山。

教师:太棒了,掌声鼓励。

不过蒋老师又有问题了,你们既然都认为要丰富一点,多一点,我们就多讲几个文成公主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情节,说8个10个,行不行?学生:如果编8个太罗嗦了,那么多艰辛,公主也撑不下来的呀。

学生:虽然遇到了可能也是10个8个,写出来会非常罗嗦,后面人也记不住。

教师:讲了非常重要一句话,给他掌声。

因为民间故事是要流传的,如果太长记不住就没法流传起来了。

真棒。

学生:文成公主是有可能遇到了10个8个很大的困难,都写出来后人会觉得很烦,记不住,传下去也没有意思了。

教师:所以这么多困难,一般说故事的人会选择代表性的3个或者4个,而且3个居多。

但是老百姓很聪明的,为了表明文成公主遇到的困难很多很多,他们往往会在故事里说一句话,请你把它找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