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定稿)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定稿)

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一)精卫填海——《山海经》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它是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邓林”是指:2、夸父追日象征着:(四)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度:遂: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五)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理解词句意思。

短:“更”的读音是():“不肖”的“肖”读音():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我知道成语的的意思是: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的人。

(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六)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誉:其矛:其人: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七)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

”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 ,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⑦趋:快走。

⑧往——去,到……去。

⑨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八)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作者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修辞手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句子的意思是:2、作者讲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就的道理。

(九)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补天,我觉得女娲是的人。

2、用自己的话翻译。

十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十一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十二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十三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十四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十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十六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一)精卫填海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2、持之以恒、艰苦奋斗(二)刻舟求剑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夸父追日1、夸父与太阳竞跑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化成桃林2、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四)郑人买履1.鞋子量长短于是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寓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五)晏子使楚1、身体矮小gēng 改变xiào 品德不好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齐国难道没人吗,派你作为使者?比喻2、热爱祖国、能言善辨、机智勇敢六)自相矛盾1、yù卖夸耀他的矛那个人那人不能回答了。

2、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七)揠苗助长1、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2、yú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好心办坏事。

(八)《为学》1、设问、对比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学它,那么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2、两个和尚去南海的经验个勤奋努力,奋发向上成功(九)女娲补天1、五色石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

2、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

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

天,不是完整的天。

地,不是完整的地。

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

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

(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

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

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

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十)1.去:离开(2)破:击破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十一)(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2)孟母三迁(十二)1.C2.(1)止:阻止(2)遂:于是……就……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4.(略)言之成理即可(十三)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十四)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3.(略)(十五)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