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弟子规国学讲座古典版培训学生
弟子规国学讲座古典版培训学生
你到底 说什么?
岭南 博雅教育学院
弟子规之名称由来
原名【训蒙文】 原名【训蒙文】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之本源出处
论语学而篇》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1、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答:透过经典教育,来导正人心,建 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遏止“见利忘 义”的普遍风气。因为 仁义的价值高于私利的价值,凡 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仁义之心,就 是最大的快乐!
2、三字经里谈到“孟母三迁”,这 对 我们有何启发? 答:孟母是“境教”的创始人,她懂 得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 她是一个心理学前辈,集 CQ、AQ、SQ、EQ的于一身的四Q高手。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谨为去”
解释: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 准备齐全;父母亲所厌恶的行为,当子女的都 该小心避免犯错。
注意前提是,作子女的当以 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取得财物,来孝敬父母。
“谏不入
解释: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挞无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父母有过失时 要好言好色的劝告。假使提意见不被接纳, 也要找机会再进言。 如果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子女 不忍父母限于不义,再不行也要哭着恳求父 母改过,即使遭父母打骂也不怕。
出则悌 ——
“骑下马
解释: 百步余的距离,大约是看不清楚长辈的脸孔。现 在我们乘坐交通工具时,遇到长辈要礼让问好,乘 坐私家车自己要先下车,下车后要目送长辈车离去 自己再转身离去。 如此不怕麻烦,可以看出内心对长辈的尊重之情。
乘下车 百步余” 百步余”
过犹待
谨 ——
拜恭敬”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摇髀”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解释: 走路的脚步从容不迫,站立时姿势端正,作揖 行礼要弯腰,行跪拜礼节要恭敬庄重。进门时不踩 到门槛,会弄脏衣服下摆;站立时不要一只脚斜倚 着,给人懒散的印象;坐着时不将双脚张开,也不 抖动大腿。这样才能展现优雅合宜的姿态。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
解释: 古时的门挂上门帘,以隔开内外。进门时,要 慢慢的揭开帘子不发出声响,现代人在公共场合, 开门关门尽量轻点声,不影响他人安宁。 走路转弯时,与桌脚锐器保持距离, 才不会碰伤身体;骑车开车时也能如此, 必能降低车祸发生率。
一个人有信,正如车有油。 一个人有信 正如车有油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切戒之”
解释: 尖酸刻薄、无理巧辩、 污秽不雅以及无赖粗口, 这些词语千万要戒除。 平常学会分辨言语的 好坏,不说这些劣质语词 遇到事情就能克制心中的 怒气,化险为夷!
“见未真 勿轻言 勿轻传”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EQ:情绪智能 高曼博士认为:人生的成就最多 只有20%归功于IQ,而80%则在其他因素 包含:韧性、弹性、自我反省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同情心、 同理心等等。
苟轻诺
进退错 ”
解释: 未弄清事实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听 来的传言未经求证,不再八卦传出。觉得 事情不妥当不要随便答应,一旦答应,会 使自己限于两难困境。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唯德学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勿生戚” 若衣服
解释: 做人道德学问摆前面,才干、本领不如他 人时,要自我惕励迎头赶上。 在吃穿方面不如他人时, 我不起攀比之心,更当 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弟子规之经文特色
以三字为一句, 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一韵编 纂而成。全篇360句,共1080字。 纂而成。全篇360句 360 1080字 内容分段依序为: 内容分段依序为: 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等。 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等。
诵 读 经 文
“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
解释: 如果听到他人赞美自己,先不要太得意, 心里要省察一下:是否言过其实、空有虚名? 当有人指出我的过失,也别一听就皱眉头, 自我检讨后确实如此,就要虚心接受, 并且 感谢他,那么,正直的朋友就喜欢和我 们亲近。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无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增一辜” 过能改
解释:
不是有意犯的错,叫做错误,若 是明知故犯的,便是为恶。不小心 犯了错,能勇于改正,错误会越来 越少,渐渐归于无过。如果有错不 承认还企图掩饰,那就罪加一等。
泛爱众 ——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 凡取与
解释: 和人有财物上往来,应清楚明白,不可含糊, 才不会产生误会,破坏彼此的情谊。 赠送他人的物品要慷慨,不将自己用剩的、不 要的物品捐赠出去;取用他人的物品要节约,不 因为是别人买的就浪费,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
入则孝 ——
一般人认为“孝顺”是天 性
是不需要学习的,在弟子规 里,却明白地教我们怎么做
如何做才算到位? 我们能从家庭中最密切的亲子对待学起 仔细体会其中的好滋味,再扩充到其他的人 际互动,最后达成和谐的社会。
孝顺不单是一句感谢的话,或 是送个礼物那样简单,如果我们认 真依着经文去实行,那带给父母的 宽心和安慰,可不是有形的东西能 比的上的了。 俗语说:“子孝父母宽”,父母有 个孝顺的孩子,那可是心满意足了!
故事:24孝中单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 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论语先 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 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 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 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 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 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 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 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 就 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CQ:创意智能,包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察、分析、想象及组织能力,是 一个人是否能发挥潜能的关键要素。 具有:敏捷力、流畅力、变通力、 独创力、精密力五种。 AQ:逆境智能,是一个人在面对挫折、 压力或逆境时的处理能力。
SQ:心灵智能,又称MQ:道德智能, 一个人道德智能的形成是在父母子女间 每天的「可以」(YES)「不可以」(NO) 进行的。所以 道德智能是我们在家中、学校 与社会中的经验总和。
信 ——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勿佞巧”
解释: 话说得多,不如精简好;内容实际态度诚恳, 不讲花言巧语;不逢迎拍马。 〈信〉是五常德之一,孔子曾说:“人而无信, 不知岂可?”即使具备了许多才能学问,若缺 少信用,在社会上就行不通。就像一部性能优 越的汽车,具备了各种顶尖的功能,但是不给 它加油,那也是放着好看无法上路,
难 字 讲 解
《入则孝》—— 入则孝》 夏则凊 ng:凉爽 夏则凊,读 qìng:凉爽 挞无怨,读 tà:鞭打 无怨, 亲所恶 亲所恶,读 wù:讨厌
《出则悌》 —— 出则悌》 勿见能,读 xiàn:夸耀
《谨》 —— 勿箕踞,读jī,jù:蹲坐时 箕踞, 双腿张开如畚箕样。 双腿张开如畚箕样。 勿摇髀 大腿,不要抖动大腿。 勿摇髀,读 bì:大腿,不要抖动大腿。 勿触棱 ng:桌脚 不要碰伤身体。 桌脚, 勿触棱,读 léng:桌脚,不要碰伤身体。
《信》 —— 以渐跻 以渐跻,读 jī:攀登,赶上。 :攀登,赶上。
《泛爱众》 —— 泛爱众》 批评、诋毁、说坏话。 勿轻訾 勿轻訾,读 zǐ:批评、诋毁、说坏话。
《余力学文》 —— 余力学文》 昧理真,读 mèi:蒙蔽,昏乱。 理真, i 蒙蔽,昏乱。
七、各段重点之经文讲解
我们学习《 子规》 我们学习《弟子规》,想要对书中内 容产生兴趣,感受经典的作用,首先, 容产生兴趣,感受经典的作用,首先, 要以珍重的心来读,不可轻忽念过。 要以珍重的心来读,不可轻忽念过。因 为这是从至圣先师孔子的口中说出来的 为这是从至圣先师孔子的口中说出来的 孔子 圣言】 是圣人亲自体验的智慧, 【圣言】,是圣人亲自体验的智慧,不 是做做文章,修饰一番的话语而已。 是做做文章,修饰一番的话语而已。
余力学文 —— “非圣书
解释: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坏心志”
今日社会上到处充满着书刊杂志,品质叁 差不齐。身为学生的我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应该慎选书籍。购买那些对我们进德修业有助 益的书,滋长我们的心灵,不要追捧明星,不 要沉迷时尚。这样会耽误我们的学习时间,扭 曲我们的理想、志向。
提问与思考: 提问与思考: